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关于印发成都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成都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0-2022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2020年5月6日

成都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0-2022年)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当前,成都正加快推进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突出发展金融科技,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成都金融科技发展迅猛,根据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6)中金融科技专项排名显示,成都位列全球第18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金融科技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深入贯彻国家有关金融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市对成都加快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提升成都金融科技国内外影响力,助力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以下三年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通知》(银发〔2019〕209号)要求,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关于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任务,以及省市有关金融创新领域的工作要求,抢抓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目标,加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创新应用,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效率,进一步加快成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增强成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功能。鼓励科技创新在金融领域的融合应用,以创新引领金融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和可得性,助力普惠金融体系发展。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监管水平,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能力。

2.坚持科技赋能,提升金融科技研发能力。坚持技术驱动与需求拉动相结合,加快推动科技底层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加快技术转化和成果产业化,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3.坚持开放生态,深化金融科技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对标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先进城市,把握未来金融科技应用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与国内外金融科技发达城市的交流合作机制,在政、产、学、研、用等方面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成都金融科技“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

4.坚持合规安全,确保金融科技规范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把安全作为金融科技创新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安全与创新并重,做好新技术金融应用风险防范。

5.坚持技术中立,准确把握金融科技的金融本质。在不偏离金融创新本质和正确应用方向的前提下,给予所有新技术公平公正的市场参与机会,鼓励新技术正向发展及合理应用,通过技术提升金融的可达性和包容性,推动新兴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

(三)发展目标。到2022年底前,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金融科技中心,构建“成都特色、全国影响、国内示范、国际同步”的金融科技创新示范体系,确立成都金融科技在中西部地区领先、全国一流的地位,形成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力争到2022年底前,建成以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为核心集聚区,多个空间梯度布局、生态体系完善、产业辐射较强的金融科技特色功能区;努力培育5-10家在国内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金融科技企业,推动3-5家金融科技相关企业上市;努力形成多层次金融科技人才涌现的格局,推动成都金融科技人才持续高质增长,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跨行业复合型人才梯队,构建完善的金融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打造3-5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研究机构,全面提升成都金融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成都在金融科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影响力;以底层技术为主线,金融场景为依托,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目标,实现5-10个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应用示范场景;全面提升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水平,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大幅提升,金融监管效能和金融机构合规水平持续提升。

二、发展重点

(一)加大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运用,为机构协同、风险控制、可信安全等金融服务的难点和痛点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2.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鼓励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推进金融服务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智能决策的智能经济形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身份认证、反欺诈、智能投顾、信贷风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非法集资监测等金融领域的应用。

3.加快推进行业大数据的融合应用。重点支持大数据基础技术发展,提升数据挖掘与清洗、海量数据存储、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水平。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资源融合,加快推动政务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共享应用,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4.积极推动云计算的创新应用。充分发挥云计算在资源整合、弹性伸缩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云计算技术在金融服务、电子政务、企业服务、市民生活中的创新应用。鼓励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加大对云计算的研发投入,进行云技术服务输出。

(二)创新开展金融科技标准化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积极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建立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具有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企业标准。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的安全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金融科技标准示范试点、检测认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探索推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持续推进金融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标准的国际化。

(三)强化金融科技消费者教育与保护机制。加快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规范引导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应用知识的普及工作,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提高金融消费纠纷解决的反应速度、服务质量、处理效率,为消费者提供公平、经济、专业的维权途径,促进金融消费纠纷及时有效化解,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提升金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进一步激发金融科技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活力,持续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撑保障功能,促进金融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引导相关成果高效地应用于金融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市属国有企业等市场主体深化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应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五)加快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深化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之间在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培育方面的合作,强化金融科技相关基础教育和应用培训,加快构建多层次的金融科技人才培训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围绕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制定金融科技人才和团队建设规划,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人才管理,合理增加金融科技人员比例,优化金融从业人员结构,丰富金融科技人才储备,努力形成多层次金融科技人才涌现的格局。

(六)加大金融科技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金融科技发达城市以及知名金融科技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金融科技新产品推介会、博览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扩大成都金融科技的影响力。积极筹办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论坛,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金融科技品牌论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七)持续推进金融机构业态转型。支持成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金融科技发展战略部署,设立金融科技事业部、金融科技子公司,加快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产业链。鼓励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推进金融服务向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方向发展。支持金融机构通过新技术对接供需双方,提供创新性金融产品,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

三、金融科技载体布局

(一)重点打造交子公园金融科技核心聚集区。以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为核心载体,立足“一心一轴一带两核五区”总体空间格局,围绕“汇聚金融科技力量、完备金融科技生态”两大主线,加快完善区域专业配套服务,打造交子金融梦工场金融科技创孵品牌,聚焦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前沿领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产业集群。以金融科技新技术与金融功能融合发展为引擎,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协调发展,完善集聚区创业创新生态,全面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着力将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打造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特色凸显、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创新金融城和区域性金融中央商务区。

(二)有序推动天府国际金融科技产业园建设。按照“起步区投运,拓展区规划”的思路,在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创新性运营天府国际金融科技产业园。采用“项目定制+统一开发”建设模式,实行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运营管理,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完备的产业载体和完善的运营服务。聚焦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产业,打造金融科技产业创新生态链,嫁接一系列新金融共生性产业和辅助性产业,形成完整的金融科技产业链和生态圈。

(三)差异化推进特色鲜明的金融科技聚集区发展

1.以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核心区科技金融大厦——盈创星空金融科技孵化器为载体,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培育完善的金融科技产业生命周期业态,形成雏鹰、瞪羚、独角兽、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

2.依托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功能区,以金融安全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金融安全大数据、金融信息系统安全、身份识别、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监管技术与服务等产业,强化区块链等金融安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金融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打造金融安全的“单打冠军”。

3.以成都青羊文化金融商务区为核心,探索构建金融+科技+文化三元动力体系,通过金融科技带动文化金融创新发展,积极打造具有全国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金融科技融合高地。以环财大财经智谷为重点,依托西南财大金融科技学科优势,积极推动区块链+金融、区块链+知识产权的应用场景,构建产业链健全、生态完善的金融科技研发中心,打造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区。

4.以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功能区为载体,构建“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风险防控”的供应链产融一体化体系,强化区块链技术赋能,建成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力争打造我国跨境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高地。

5.以成华区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和亚太并购大厦为载体,设立新金融生态科技中心、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等金融科技研究和应用组织机构,发展以移动支付清算为核心的数字金融产业,大力构建新型金融产业生态圈。

四、重点任务

(一)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1.加快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强化金融科技在交子金融“5+2”平台的应用,根据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层次和特点,共享投融资信息,实现多层级信用传递,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突破。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精准定位潜在客户,提升风险定价能力,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2.大力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探索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深化库银税合作、数字票据、融资对接等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在外汇缴款及退付税款、电子退库、电子对账等方面的创新升级,为内外资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营商环境。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充分挖掘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努力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难问题。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具有高诚信、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促进知识产权安全高效地转移转化,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3.丰富支付结算应用场景。大力推广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试点,探索利用密码识别、隐私计算、数据标签、模式识别等技术,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基于试点成果探索构建具有推广价值的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和更多基于特征识别的安全支付模式,实现支付安全与便捷的统一。推广“中欧e单通”创新经验,推进运输沿线普惠金融和跨境贸易互联互通。

4.推进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运用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供应链各方链通,实现贸易数据的互信互认。探索将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应用于航空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贸易融资新模式,创新国际信用证结算形式,推动实现单证融资,鼓励银行机构、担保公司等各类金融主体参与,共建多方协同、风险分担的陆上贸易融资新机制。

5.深化政务数据和金融数据的融合共享。创新数据共享模式,在推动更多的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互通的基础上,促进政务数据更广泛地应用于金融领域。深度拓展“银政通”系统服务空间,进一步完善天府信用通平台,促进金融信息更好地为政务履职赋能。通过政务数据与金融数据的融合,助推“放管服”改革和金融业务创新,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6.提升融资精准化服务水平。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的大数据监测评估系统,依法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和校验,实现智能分析、判定、辅助决策和可视化展示。全面提升数据质量、分析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对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的精准还原,助力相关政策的决策实施、传导和反馈,为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信息化支持。

7.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保险产品精算定价,实现保险产品形式从单一供给,向气候指数保险、大宗商品成本保险等以需求为核心的个性化定制升级转变。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提升保险运营水平和服务效率,助推保险保户办理、承保核保、定损理赔、咨询服务、风险防控等流程的优化创新。

8.推动金融科技在证券等领域的应用。支持证券、期货、基金、财富管理等机构,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资产配置、风险计量方面的应用,创新开展智能投顾、智能投研等服务。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客户精准画像方面的作用,开发量化交易模型和智能风控算法,提升量化投资和风险防控能力。探索建立智能投顾人工干预机制,防止模型缺陷和系统异常产生的负面影响,保障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二)推动监管科技应用,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

1.建立地方金融监管沙箱机制。采用一体化开发思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建设集金融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功能为一体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涵盖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商业保理、典当行、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业态的地方金融行业综合监管平台。通过整体设计、数据整合、建模输出等方式,提升成都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2.建立完善反洗钱监测平台。加强基于大数据的监管科技运用,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技术的反洗钱监测平台,构建可视化资金交易图谱,进行自动化建模,实现可疑账户、交易的智能化分析,提高可疑监测的准确率和覆盖率。

(三)强化金融科技的合规应用

1.打造多层次金融科技风险防范体系。坚持一切金融活动持牌经营的原则,依法依规将各类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统筹推动金融安全与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推进包括机构治理、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法律约束五位一体的多层次金融科技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充分评估新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潜在风险,建立健全试错容错机制,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风险联防联控体系。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社会监督等柔性管理方式,防止风险交叉传染,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提升金融风险整体防控水平。

2.加强新技术的合规应用。要正确把握金融科技创新与安全的关系,加强新技术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合理应用新技术赋能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金融机构要充分评估新技术与业务发展融合存在的风险,加强合规风险监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优化风险管理机制,降低合规管理成本;同时要建立金融信息保护风险防控机制和内控机制,保障客户身份、账户、交易等金融数据资产安全。

3.建立健全数据管控体系。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要充分评估潜在风险,严格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全程防护”原则,把好安全关口,建立健全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根据业务需求明确数据安全策略,制定数据安全制度和相应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安全基线与操作流程,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推动数据安全技术措施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确保金融数据安全合规应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和人行成都分行共同推动建立省市协同、区域协同的工作机制。由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市金融监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新经济委、市网络理政办和相关区(市)县政府及在蓉金融机构、成都交子金控集团等参与,建立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各单位之间协调联动、政策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统筹推进金融科技载体布局、招商引资、企业培育、政策扶持、应用场景建设等重点工作,充分保障规划的有序实施与落地。

(二)推动金融科技智库建设。由市级有关部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知名金融科技企业组建成都金融科技技术专家组,负责引入国际国内技术专家,组织研讨交流、奖励评审、提供咨询等工作。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知名金融科技企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招引力度,推动金融科技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进一步优化金融科技企业政务服务。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构建数据交换与信任机制,引导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征信业务。鼓励相关区(市)县制定扶持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多层次的金融科技政策支撑体系。

(四)完善多渠道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交子金融“5+2”平台服务能力,加大对金融科技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5+5+1”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成都金融科技企业。加强对金融科技拟上市企业辅导,协助解决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更多的金融科技企业在境内外主要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融资。支持金融科技企业探索资产证券化业务,实现企业多渠道、低成本融资。

(五)落实专项督促指导。引导与规范金融科技工作有序发展,细化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明确任务分工和要求,加强金融科技试点项目的指导和督促,并对项目技术规范、安全标准、推进情况以及检测认证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确保项目建设严格按要求开展,创新工作做到稳中求进。


展开全文
相关资料
资料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