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参战移动支付 看重金融入口促市场发展
2013/7/8 9:46:57

  千呼万唤之下,微信支付终于要来了。在7月3日的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向外界展示了尚未上线的微信5.0版本,并确认,新版中将增加支付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的商业闭环。

  在移动支付领域,腾讯目前的步伐大幅落后于阿里巴巴。在坐拥近4亿用户的微信入局之后,腾讯是否有后来居上的可能,动摇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霸主地位呢?

  微信商业化前奏

  300人的微信分论坛会场,竟引来3000人到场排队,被称为“第一张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微信,热度之高可见一斑。

  此前,外界一直盛传微信团队将在此次大会上宣布微信游戏开放平台的细则,以正式开启微信商业化的序幕。但令开发者们失望的是,微信当天只字未提手游计划,反倒是出乎意料地宣布了进军移动支付的决心。

  腾讯方面表示,微信支付将实现一键软件内支付,譬如通过银行公众账号查询信用卡信息,然后一键还款,或者查询到违章信息后,一键缴纳罚款。不过,对于微信支付的具体形态和运营方式,腾讯并未做过多透露。而外界普遍认为,微信团队并不会自行完成支付业务,实际的研发和运营会交由财付通完成。

  “微信做支付,肯定不是要做一家支付公司,主要目的还是完善自己的商业闭环、交易闭环。”易观国际金融及支付行业研究总监张萌评价说,微信做支付只是其商业化道路上顺理成章的一个前奏。

  对于微信的流量变现,腾讯的态度一直极其谨慎,即使是手游这种已经被日韩同行验证成功的模式,也是迟迟不见启动,而在增加支付功能后,外界对于微信商业化的提速预期也进一步升温。

  一位熟悉微信的投资界人士向记者表示,“微信的商业化,目前可以看出几分眉目的一个是手游平台,这是腾讯的拿手好戏,变现能力也最强;第二个是基于公众账号的虚拟物品销售,比如卡券、话费、票务;第三个是O2O,和线下商户结合,经过去年的力推,用户对二维码和扫一扫功能已经很熟悉了,既然可以扫二维码下载优惠券,自然也可以扫二维码直接付款。”

  组团参战移动支付

  在移动支付的卡位战中,腾讯眼下被阿里甩出了数个身位,而在PC端上,财付通和支付宝虽然也存在差距,但差距远没有移动端那么巨大。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3年Q1,在PC端的互联网支付领域,支付宝占据半壁江山,市场份额为48.3%,财付通则稳居第二,拿下了20.1%的份额。而支付宝在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67.6%,可谓一家独大,腾讯的财付通虽然位列第三,但份额仅为7.3%,尚不及支付宝的一个零头。

  一位支付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向记者表示,财付通在移动支付上之所以没能跟上支付宝的脚步,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在移动端,支付宝除了自己的独立App,其实还内置进了许多别的App,比如你在美团、当当上购物的时候,都可以选择支付宝支付。而且在体验环节,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特性,他们也做了大量优化,比如200元以下小额支付可以设置免输密码等。可以说在外部合作上,支付宝现在有绝对的先发优势。”

  在外因上,该业内人士分析说,“支付宝和财付通的交易量都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母体,用户现在一般都会在移动端装淘宝App,可是你看到有几个人装拍拍网App的?腾讯在PC端的to C业务、游戏、电商等等,都还没有被很好地移植到移动端,这直接影响了财付通的移动支付战略。”在该人士看来,财付通和支付宝的竞争,某种程度上也是腾讯和阿里两大集团的战争。

  而腾讯对这一层其实也是心知肚明,拉微信入局也正是想用母体资源支持财付通,而且,不仅是微信,手机QQ在当天的合作伙伴大会上也表示将在新版中引入移动支付,首先接入的可支付内容是QQ表情和QQ生活服务平台,比如QQ电影票等。两大杀手级应用组团进军移动支付,腾讯在移动支付上显然还不想认输。

  “这其实都是在增加财付通在移动端的应用场景,而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微信和手Q的商业化究竟能拓展得多好,如果微信的手游平台、O2O业务崛起,那财付通的交易量肯定会有大的提升。”前述投资人分析说。

  而张萌认为,腾讯在移动市场能走多远,和其对于财付通的重视程度也会密切相关。“目前看,财付通在腾讯内部的被重视程度,明显不如支付宝之于阿里。阿里已经把金融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和平台业务同级的,腾讯显然还没有。”

  张萌的担忧不无道理,去年6月,QQ网购接入支付宝,为了保障自己电商的交易量和用户体验,腾讯毅然舍弃了财付通的利益。“微信支付其实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先期肯定会是财付通独家,但如果财付通做不好,像QQ网购那样接入支付宝也不无可能。”前述业内人士分析说。

  看重金融入口

  “移动支付的市场还刚刚起步,而且市场很大,所以还远没有到腾讯阿里要拼得你死我活的阶段。“张萌说。

  目前,业内习惯将移动支付分为远程在线支付和线下近场支付两大类,前者基本上就是PC端支付的平移,只是终端发生了变化,而面对线下实体商户的近场支付,则是PC端无法实现的支付类型。而其所挑战的,是目前线下已有的各种支付方式,比如现金支付、POS机刷卡等等。目前,支付宝已经推出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和超级收款(通过短信回复完成付款)等几种近场支付形式。

  张萌表示,“更大的市场其实是来自于近场支付,但是,近场支付的推广难度也要远远大于前者,远程在线支付的应用场景,比如网购、充值、还款等,消费者已经很习惯,不需要被教育,但近场支付显然还在消费者教育阶段,微信入局后,其实可以和支付宝一起培育这一新兴市场。”

  事实上,看上移动支付这块香饽饽的,不仅仅是阿里腾讯,早在几年前,移动运营商和银联就为了NFC近场支付的标准吵得不可开交,也正因为NFC涉及的利益主体过多,产业链条过长,所以推进速度极其缓慢,而这恰恰给了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企业跑马圈地的机会。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支付行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很大的幸运是商业模式可以直接平移,不像广告,移动端受限很大。”

  在PC端,支付行业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即向商户收取费率,目前行业的平均费率在千分之三左右,支付公司在收取费用之后,通常还需要分出一部分给合作银行。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具体的比例差别很大,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数字,比如信用卡和储蓄卡不同,大银行和小银行也不同。对于支付公司来说,这属于资金成本,和其他人员技术方面的开支一样,都是成本的一部分。”

  进入移动端,支付公司盈利模式同样如此,而且相比于PC端已成红海的态势,移动端的竞争现在并不激烈,费率也要高于PC端。“驱动阿里腾讯抢滩移动支付的最关键因素还不是费率高低,”前述业内人士评价说,“关键在于,手机是随身物品,手机里的那款支付App,有可能被打造成个人金融的入口,这中间的想象力太巨大了,这才是支付公司目前进军移动支付的最大动力。”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