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移动支付类型 看运营商如何切入
2014/2/18 11:40:20

  近来,移动支付又有升温的趋势,一方面国内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军移动支付领域,另一方面国外多个国家的运营商纷纷推出NFC 业务。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还处在起步阶段,互联网公司、银行、运营商都有机会在这一行业做大做强,率先进入并迅速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公司无疑会脱颖而出。本文通过梳理移动支付产业链条,分析其中的关键环节,对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提出若干建议。

  移动支付成为热潮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支付的发展源于两点:一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功能已经比较强大,类似于一台微型电脑,可以处理账务交易指令,网速也足够快,可以瞬间完成支付交易;二是用户需求在不断提升,用户热衷于购买质优价廉的线上商品,甚至希望可以随时随地购买,例如临时起意的团购消费,或者是不想为账务支付而奔波,比如购买水电,又或者是不愿携带各种银行卡、消费卡。总之移动支付产生的目的是要方便人们的生活,而如今的技术已经足够解决这个问题了。

  用户的交易行为可以简单概括为:用哪里的钱通过何种方式购买何种商品。用户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资金来源,银行卡或现金;然后通过某种线上或线下的渠道完成支付,如通过POS 机刷银行卡、通过网银账户购买机票、通过支付宝账户购买小商品、通过通信账户购买通信服务等;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支付方式,某些只需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如网上银行、支付宝,另一些则必须配有专业终端,如拉卡拉、POS 机;用户最终购买的产品范围如今也变得很广泛,可能是实物、服务或数字产品。

  移动支付带来行业质变

  移动支付与广义支付最大的区别在于支付方式,用户的信息完全内置于智能终端内,可能是手机里的一个软件,也可能是手机里的SIM 卡,用户只需携带手机即可完成交易。通常将移动支付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但笔者认为还可从另一角度来区分,一类不需要专业终端,智能手机的功能已经可以满足支付需要,如支付应用客户端、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支付或发送短信支付;另一类需要专业终端,如刷卡器、NFC。客户端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不需要对手机硬件、商户硬件做任何升级,边际成本实际为0。NFC 则需要对一系列终端进行大规模升级,特别在推广初期成本较大。如今的支付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比较常用的包括App、二维码、短信支付、刷卡器、NFC 等。

  手机客户端方式

  手机客户端实际上是PC 支付软件的手机版本,如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手机应用等。越来越多的人出门在外时有线上支付的需求,过去人们选择回到家里或办公室再完成交易,容易拖延遗忘,而有了手机客户端后在很多应用场景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聚餐之后可立即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支付餐费,再如过去临时想看场电影却因为没有提前团购而不得不支付高昂的票价,现在则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应用支付团购费用。在PC 时代,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积累了大量用户,并且培养了良好的使用习惯,因而非常顺利地实现了支付功能的移动化。

  二维码支付

  二维码支付是腾讯最新版微信力推的一种支付方式,是线下浏览线上交易模式下产生的一种支付方式。用户在户外、报刊、展示墙等任何地方看到商品相应的二维码,即可扫描二维码,将线下产生的账单转移到线上进行支付。传统的支付方式是线上浏览商品线上支付(如电商、团购等),以及线下浏览商品线下支付(如餐饮、商场购物)。二维码支付拓展了原来线上支付所涵盖的商品种类,试想未来用餐完毕后服务生会出示账单的二维码,实现线上支付,或在商场看到心仪的商品扫描二维码支付,免去了排队的痛苦。

  短信支付

  短信支付一般针对的是通信账户,如联动优势推出的一种短信支付方式,用户发送短信生成订单,然后手机回复相应数字完成支付。由于大多数用户通信账户的余额都不多,这种支付方式主要针对小额支付,如快餐店套餐、电子书等等。

  NFC 支付

  NFC 是近场通信的英文缩写,配置了NFC 功能的手机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即通常说的刷手机进行支付,可以看作是对银行卡、消费卡的替代。NFC 需要硬件的配合,一方面是用户的手机需要改造,并使用带有NFC 功能的SIM 卡;另一方面是商户需要专业终端识别手机发出的支付信号。NFC 主要面向的是小额支付,例如超市小额购物、购买车票等等,无须携带多种卡片,一部手机即可满足所有支付需求。

  关键因素推动发展

  不断简化的支付流程

  移动支付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支付需求。中间过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则是越简化越好。

  对中间过程的简化可以是操作上的微小变化,比如无须注册、不需要重复输入账号,因此原PC 时代的支付账户在向移动领域发展时有一定优势,目前渗透率较高的账户如银行账户、通信账户都具有这个优势。

  另外也可以是使用工具的简化,比如不需更换手机、SIM 卡、不需购买专业终端等等。笔者认为当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时,专业支付终端的市场会逐渐萎缩。首先,硬件有升级成本,不可能低过软件的零边际成本;其次用户需要更换终端,而使用客户端的话,用户只需在应用商店下载一个软件,不过是几分钟的事情;最后,商户和用户都会等待对方先更新设备,用户一旦更新设备发现可以使用的地方很少,会降低继续使用的动力,进而更多的商户不愿更新,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NFC 发展了近10 年效果也不理想的原因。

  对于NFC 技术,Gartner 近日发布的报告降低了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测,降幅达40%,预测数据指出2013 年与 NFC 相关的交易只占总体移动支付交易的2%,到2017 年增加到5%。这主要是由于2012 年所有全球市场对NFC 技术的低部署率,以及一些知名服务(例如谷歌Wallet 和Isis)难以获得较高的受欢迎程度。

  原始资金账户稳定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支付工具不能脱离整个支付产业链,一个好的移动支付账户除了有便捷的支付方式外,还需要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有足够多的应用场景。

  在支付产业链里,原始账户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从目前来看,只要银行还是几乎唯一的结算工具,任何做支付渠道的企业就都离不开银行账户。它具有以下特点:1. 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工资)。2. 账户内资金数额庞大,能满足用户各种支付需求,甚至是购买房车等大宗商品。如果有一天银行不再是唯一的结算工具,公司可以将每月工资打到第三方支付账户,那么银行账户作为原始资金来源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目前,银行仍然在支付领域占据关键地位,所有的第三方支付都需要用户绑定银行卡。

  应用场景多元

  应用场景多寡是促使人们使用该账户的重要考虑因素。用户对某个应用场景有迫切的需求,而某企业推出的产品是最便捷甚至是唯一的支付渠道,那么人们就会注册并成为这一渠道的用户,如果这样的需求是可持续的,人们就会成为这一渠道的活跃用户。例如支付宝伴随着淘宝网的发展而成功,财付通与南航合作推出特价机票吸引用户。

  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即面向的消费品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也在不断扩展,笔者将这些商品分为三类:一是线下购买线下消费的产品,如餐饮、商场购物,这些交易过去由银行卡、现金完成支付,未来会走向线上支付渠道;二是线上购买线下消费的产品,如各种团购券、优惠券、电商购物等,这些一直以来都走线上支付渠道,只是由PC 端向手机端扩展,未来会有更多的商品加入线上购买的行列;三是线上购买线上消费的产品,如电子书、游戏币等,这些产品的单价都较低。值得关注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线下购买线下消费的产品,如今还占据消费市场主流,如果能将这部分细分市场从线下支付转移到线上支付,无疑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另一个是线上购买线上消费的产品,线上的数字内容产品越来越丰富,商家需要一个便捷的支付渠道,也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不同渠道定位各异

  通常按照支付渠道可分为银行网上支付和非银行类网上支付,前者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后者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后者也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

  银行账户

  银行主要通过手机银行客户端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从银行卡到网上银行再到手机银行,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移动的一系列转变。目前银行的移动业务主要集中在账户查询、转账等传统业务,支付功能的使用程度并不高。(见表1)

  表 1 银行账户发展移动支付的SWOT 分析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近些年发展极为迅猛,艾瑞咨询2013 年3 月发布的《2012 ~ 2013 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 亿元,同比增长89.2%,第三方支付增长率未来5 年将长期维持在50% 以上,预计2016 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3583.4 亿元。

  第三方支付在PC 时代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用户,移动化在未来是大势所趋,会支持第三方支付长期高速发展。(见表2)

  表 2 第三方支付发展移动支付的SWOT 分析

  通信账户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账户,即运营商的通信账户。通信账户处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细分领域,面向话费账单单一产品,但是有天然的移动属性。随着数字产品的爆炸性增长,通信账户面向的产品也在悄然扩大,不少运营商的通信账户可用来购买电子书、应用、应用内插件等小额数字产品。(见表3)

  表 3 通信账户发展移动支付的SWOT 分析

  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的策略

  打通通信账户与银行卡

  运营商通信账户零余额或小余额的现状限制了这一账户发展移动支付的能力。目前大多数预付费用户使用先充值后消费的方式,这一方式自手机发明以来就从未改变过,这种方式使得用户不愿意在其他方面使用通信账户,因为消费越多就需要越频繁地充值。即便是后付费用户,可以先消费再支付,并且现在的充值方式已经越来越多,通信账户仍然是一个十分独立的账户,就像一个人每月要还信用卡一样,他还需要还手机欠费,信用卡可以绑定工资卡自动还款,手机欠费则必须时刻牢记,否则会被停机。

  运营商有必要鼓励后付费用户将通信账户与借记卡甚至是信用卡绑定,这样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方式支付通信费用,从而使用户绑定银行卡。对运营商来说,这就解决了账户原始资金来源的问题,也让开启新消费模式成为可能。试想未来,用户可以通过通信账户支付任何费用,最后运营商需要给用户的银行卡一个消费详单,然后直接从银行卡里划转费用。目前后付费用户已基本为实名制账户,账户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利用现有的通信账户

  运营商的通信账户是发展移动支付的良好起点,这一账户用户基数大、渗透率高,随着后付费用户比例的提升,会更适合成为移动支付账户。比起新设立一个第三方支付账户,利用现有的通信账户发展移动支付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无论如何,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都需要建立从资金来源到支付方式再到支付范围的一整条产业链,但是在一个用户基础庞大的账户上发展要好过设立一个全新的账户。

  此外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已经形成了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因此建立一套与支付宝类似的体系很难在竞争中取胜。

  专做小额支付领域

  目前有两个小额支付领域值得运营商去尝试,一是online2online 的数字产品领域,另一是线下小额支付领域。

  如今每天都有大量的数字产品诞生,付费的App、应用内产品、数字音乐、数字读物、数字漫画,用户渴望一个便捷的支付渠道购买线上数字产品,开发者也迫切需要一个成熟的变现渠道获取收益,这是一个目前看来还比较小众的细分市场,但是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也是运营商容易介入的一个细分市场。目前最大的两个App store 阵营——苹果与安卓,苹果已经选择信用卡作为其支付渠道,那么运营商不妨选择安卓,目前安卓应用的变现程度远低于苹果应用,与安卓合作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项举措。

  线下小额支付领域主要是利用近场支付方式,面向便利店、快餐店、报刊亭等小额消费场所,用户在支付较小金额的账单如50元以下时,可不输入密码。未来这种近场支付可作为小额现金、公交卡的替代品。目前,公交卡在小额支付领域还未全面铺开,因此运营商仍然有机会把握先机占领市场。但是近场支付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硬件升级成本,要推动手机终端厂商内置NFC 芯片,要承担部分商户配备NFC 接收终端的费用,有一定难度。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