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行业:创新中孕育新商机
2014/10/14 11:40:46

  在宏观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都有利的情况下,中国的移动支付行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业务规模不断增大、市场主体多元化、行业风控能力提升、服务创新能力提升、移动支付有社交化和金融化的趋势,当然,同时也面临着移动支付端风险;2014年,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向好,新的互联网技术、新的服务平台和管理理念都会使得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明天变得越来越好。

    一、行业发展环境

  1.宏观政策环境

  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支付清算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44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支付监管政策逐步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系日益健全,支付风险防范能力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行业发展动力不断夯实和增强,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支付清算业务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调整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普遍受到各银行的高度重视,成为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开拓新利润增长空间的重要业务板块。

  2. 市场技术环境

  一是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正式发布,确保了移动支付产品的互操作性和互通性,为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支付提供了统一的解决方案。二是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进入4G时代,凭借带宽优势,4G将突破云技术、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传输瓶颈,对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物流等传统业务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三是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业务规模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类网站均提供了基于iOS、Android等手机操作系统的客户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完成购物。四是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社交化移动支付日趋明显。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应用,整合移动支付、地理位置信息、通讯录等功能,成为全新的支付服务平台和社会关系网络组合。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进展。2013年底,人民银行完成国家级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通过验收评审,为实现移动支付“联网通用、安全可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行业发展情况

  1.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2013年,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迅猛,业务规模急速增长,电子支付业务的交易笔数占比不断攀升,日益成为用户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2013年,商业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如图1)。移动支付占比电子支付业务迅速攀升,交易笔数占比更是达到了8%以上(如图2)。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8.71亿笔、1.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48%和484.21%。

  2. 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业务推广力度明显加强

  2013年,商业银行凭借结算账户开立、受理终端布放、风险管理、资本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主推手机银行、短信银行业务,功能范围广泛,囊括支付、交易、营销、客服等多个层面。中国银联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合作,启动基于移动支付平台的NFC手机支付推广活动,其移动支付市场布局已从“局部试点”进入“全国推广”阶段。截至2013年底,获得移动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达到37家。各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业务与技术优势,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市场,推出多款创新产品,如手机钱包、微信支付、声波支付等,进一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电信运营商积极探索与商业银行、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等市场主体的深入合作,通过建设TSM平台,推出手机钱包等支付方式,拓展业务空间、提高市场份额。

  3. 客户基础日趋稳固,近场支付客户规模迅猛提升

  截至2013年底,国内手机用户数量达到12.29亿户,较上年末净增117亿户;其中,3G用户数量达到4.02亿户,较上年末净增1.69亿户。手机用户(3G用户)规模的提高,以及用户对移动支付方式接受度的提升,为移动支付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客户应用基础,加之市场主体不断加大优惠力度,推动了客户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截至2013年底,国内银行的移动支付客户数量为3.63亿,同比增长48.03%。国内支付机构移动电话近场支付客户数量达到5973.76万户,同比增长238%;移动近场特约商户数量达到89917户,同比增长181%。

  4.风险防范措施不断加强,行业整体风险可控

  通过探索安全认证工具、手机木马查杀和病毒防护软件、加强用户安全教育等防控手段,市场主体积极保障移动支付安全,行业整体风险处于可控范围。首先在产品研发环节,注重对安全介质、流程控制以及业务测试方面的风险管控。如研发便捷、高效的安全介质,包括动态令牌、动态口令卡、手机宝令、手机号透明传递等安全认证工具,完善业务实名注册、客户登录身份验证、交易限额、交易超时退出等流程环节的风险管理。

  其次,不断加强各业务环节管理,提高风险防控总体水平。如以协议方式明确客户权利、责任和义务;制定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管理办法、规则与流程,加强风险跟踪排查和风险预警监测;建立移动支付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客户风险损失赔偿机制等,防止因个别事件扩大而酿成公共事件的恶劣影响。

  最后,积极开展支付安全宣传和普及教育,增强用户安全意识。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开展支付安全宣传,提醒客户保护好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移动支付登录密码等重要信息;将犯罪分子惯用伎俩作为普及知识向用户宣讲,及时提醒客户防范诈骗、钓鱼等网络犯罪行为,帮助客户养成良好的移动终端使用习惯。

  三、行业发展特点

  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支付服务创新步伐加快

  继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后,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NFC手机钱包,依托中国移动的无线网络和多应用服务管理平台,将银行卡、公交地铁卡、会员卡、积分卡、企业门禁卡等集成至SIM卡中,为客户提供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综合服务。中国银联于2013年7月推出可应用于手机终端的“银联钱包”,客户完成银联卡关联后即可下载优惠券等信息。中国移动推出依托NFC技术的手机钱包业务——“和包”,涵盖金融、公交、公共事业缴费、旅游等行业领域。支付宝钱包不仅具有信用卡还款、转账、缴费、手机充值、卡券管理、条码支付、声波支付等功能,还增加了基于“余额宝”的理财增值服务。腾讯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微信和国际品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2.719亿。微信已覆盖航空、商超、餐饮、社交、电影票、娱乐视频等多类商户,并与中国人保财险合作,为用户提供全额赔款保障。多家商业银行借助微信平台成功搭建“微信银行”,向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信用卡账单、积分查询以及还款等快捷、人性化的服务,节省费用成本,带来了良好的客户体验。

  2. 移动支付应用向金融理财、保险和生活服务等多领域拓展和延伸

  移动支付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缴费、话费充值等传统支付消费领域。在基金理财方面,支付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分享、公开、透明的特点,通过掌握信息流、资全流、物流等全程数据以及各类社交网络数据,发掘客户的个性化业务需求,改善和优化信息资源获取、资金融通配置、客户拓展等关键环节,降低了金融交易和产品营销的中间成本,获取了更大的客户规模和业务流量。保险服务方面,保险公司及中介机构正面临传统渠道增速趋缓、销售成本上升等问题,迫切需要拓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渠道和支付方式以提升增量、降低销售成本。生活服务方面,除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缴费等服务,支付机构与移动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优惠活动推广线下出租车市场,并在购买火车票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3. 跨行业合作不断升级,移动支付社交化、金融化趋势明显

  一是金融机构与支付机构的合作不断深入。如商业银行公众账号入驻支付宝钱包,为用户提供余额查询、缴费、信用卡还款等服务;电信运营商下设的支付机构与多家商业银行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等。二是电信运营商大力发展全融支付应用,在卡片发行、资源互换、联合营销等方面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三是支付服务提供方依托社交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如华夏基金在微信平台开通“微理财”业务:南方基金开通语音识别服务功能,投资者可以使用诸如“货币基金”、“实时赎回”、“我要理财”等语音指令,得到微信菜单中的相应服务:易方达基金公司在微信上推出了“易方达微理财”服务账号并上线菜单式功能,客户可在微信内办理基金申赎、账户查询等业务。四是除支付服务提供方以外的移动支付产业链相关方,也积极参与移动支付业务的合作阵营。如快递物流方面,中国银联与中国快递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服务创新、受理拓展、联合营销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4. 移动支付安全面临新挑战,风险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和蔓延

  除资金安全、信息安全风险外,移动支付因其业务模式的复杂性、创新形式的多样性,还存在一些与卡片、手机终端、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移动通讯相关的特有风险。此外,伪卡制作、短信拦截和篡改、伪基站等违法、违规手段的出现,致使客户端易受手机病毒、木马的攻击,或遭遇钓鱼等欺诈行为。2013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市场调研数据显示,46.4%的用户认为移动支付需要提高安全性。移动支付的发展需要市场主体对信息储存安全、支付指令传输安全和客户身份认证安全等环节予以高度关注,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和风险赔偿机制,切实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四、2014年行业展望

  1.4G技术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推动移动支付业务放量增长

  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4G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移动通信的应用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统一,使产业链各方掌握更为清晰的发展方向;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支付场景的拓展,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移动支付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将提高用户的接受度。综上,移动支付行业将在用户端、产品端、受理端、通信渠道、安全环节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发展初期逐步迈向高速成长期,整体市场规模将实现放量增长。按照近年高于100%的平均增长速度估计,未来3~5年内,移动支付市场将达到数十万亿元的规模。

  2.以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为重点,支付机构发力布局O2O应用

  在市场参与主体的大力布局和推动下,2014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将进一步呈现多主体合作、产品集中整合的局面,业务渗透力度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各方将着眼于改善应用场景和拓展特约商户,逐步实现对用户日常生活的全方位覆盖。通过加强共享商圈合作,吸纳更多的商品、服务、信息提供商加入,包括电子商务公司、商业银行、票务公司、高校、物流运输公司等在内,涵盖百姓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促进支付服务的迅速普及。

  支付机构纷纷发力布局O2O应用,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将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特别是移动支付与位置服务(LBS)的结合将推动地理信息的商业化,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其所处位置附近的各类商务服务。随着近场支付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地理围栏”识别、图像识别支付等支付方式将在超市、咖啡店、电影院等小额便民支付领域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3.移功支付社交化趋势明显,支付钱包和微信支付应用日趋深入

  2013年底,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带来的活跃市场效应充分表明,集支付、生活、电商、金融、社交等服务内容为一体的智能手机客户端受到广泛青睐。移动支付终究是一种支付手段,其业务落脚点还是在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而基于图片、语音、视频、位置服务等因素的社交应用将拓宽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管理客户日常交往的信息需求,成为各机构提供支付服务的切入点。继微信之后,中国电信和阿里集团分别推出了“易信”和“来往”,进一步丰富了手机终端的社交应用。社交平台的高用户粘性将助力合作机构推广其他相关服务,特别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交平台愈发成为各机构掌握、管理和分析客户信息的关键抓手。

  未来,在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背景下,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分享信息的需求将更趋强烈。“钱包”、“微信”所包含的社交、移动、娱乐、商务等功能将为支付提供良好的土壤;通过与社交平台的有效整合,移动支付将进一步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完善用户体验。

  4. 以可信服务平台和行业风险信息共享为基础,业务合作日趋紧密,分工价值更为清晰

  一方面,随着可信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市场参与主体将重点通过对接公共平台、合作发卡等方式,实现卡片、账户、应用等优势资源的共享,降低综合成本、保持可盈利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将引导市场参与主体,共同研究建立和完善风险联防、风险信息共享等合作机制,及时跟踪并研究黑名单、典型风险案例,提升行业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共建互惠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链。

  5. 移动支付对传统支付的替代效应逐步显现

  移动支付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基于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电子现金实现了多场景应用,移动支付和其他支付业务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彼此间的替代和互补效应逐步显现。一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终端的智能化,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业务在终端设备和网络渠道上的差异性正在逐步减小,移动支付特别是小额、远程支付业务的发展将对互联网支付业务产生替代效应。二是移动支付与预付卡业务能够实现有机结合,将线下客户数量众多的优势与线上丰富的消费场景与应用结合,相互促进并融合发展。三是移动支付在卡介质、受理终端、账户等方面对银行卡业务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受到移动近场支付交易额度限制、移动支付标准尚未普遍应用推广、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普及程度有待提高,以及基础设施和受理环境建设进度等因素或条件的影响,这一效应在短期内不明显,但随着上述影响因素的弱化或消除,替代效应将逐渐显现。

  6.监管制度和行业自律体系日趋完善,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2014年将是全行业加强客户信息安全管理的关键年。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市场参与主体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研究建立行业风险防范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促进移动支付行业健康发展。一是研究出台针对电子支付等新兴业务的专项法律法规,加强对重点业务领域和关键业务环节的监管,形成较为全面和完善的支付行业监管体系;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将以《移动支付行业自律公约》为基础,发布《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指引》,引导成员单位稳步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二是针对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交叉性金融业务“跨行业、跨市场、交易对象广泛”的特性,以及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带来的货币、资本、信贷等市场之间紧密关联的现状,建立跨行业的协调监管机制,协调相关监管部门统一认识,明确政策导向、监管规则和监管责任,防范不同行业、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防止系统性风险。三是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探索有效的、符合国内行业发展特色的新兴支付安全解决方案,保障服务提供方和服务需求方的合法权益。 

  移动支付网(微信号:mpaypass)移动支付产业第一微信公众平台。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