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极付侯伟:聚合支付服务诞生的逻辑
2016/8/12 9:34:23

  聚合支付因变化而生,未来是否因为无法适应变化而死,都只是聚合支付这个名词而已,需求与服务的本质,并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孩子先生名后取:聚合支付的定义

  也不知道聚合支付一词源出哪里,反正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高速成长,聚合支付便渐入公众视野,也就是“先有服务之实,后有服务之名”。如同孩子一样,虽然也有先按性别取好名字的,但按事物逻辑来看,一定是孩子先出生之后,这个名字才具有实际意义。笔者敢为人先,试着给其下定义。

  聚合支付是指只从事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之外的支付服务。依托商并借助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组织的支付通道与清结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将一个以上的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组织的支付服务,整合到一起,为商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服务、集合对账服务、技术对接服务、差错处理服务、金融服务引导、会员账户服务、作业流程软件服务、运行维护服务以及终端提供与维护服务等服务内容,以此减少商户接入、维护支付结算服务时面临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户支付结算系统运行效率的,并相应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务。

  “聚合支付”产生的时代背景

  咸丰年间,乔致庸最初是个从事商品贸易的商人,却因为发现大宗交易中的金融服务缺失,使得原本利润丰厚生意,因为没有金融服务的原因,不仅风险很大,且效益与效率呈现双低局面。所以,想借“票号”这个新生的金融机构,解决大宗交易中的金融服务需求,由此拉开乔家进入金融服务业的序幕,也给世人留下了“乔家大院”的故事。

  今天,我们尝试从未来的角度,去回顾“乔家大院”所处的时代,看金融服务在短短160年间,曾经有哪些角色留下过痕迹。

  农业社会中的自然经济,核心命题是粮食安全,也就是吃不吃得饱的问题。生存安全受制于气候与社会稳定两个因素。从历史上来看,气候灾害与暴力一直都是主旋律。这种以自给自足为安全模式的自然经济,生产要素与产出物的大规模流通,并非经济中的主流,因为大部分产出物都被生产地人口消化了。

  即便相对小的产出物流通,也促成了金融服务的大规模诞生。尤其贸易丰厚的利润使得商人们趋之若鹜,间接导致金融服务组织应市场需求而生。但是,这种金融服务,还是服务于交换为主,始终围绕着“食”、“衣”人类生存领域开展。相对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到来,热能被开发出来后,解决了无机动力问题,社会组织进行了重组,出现了新的关系与阶级,农夫变成了工人,乡亲变成了工友。社会化分工与集约生产模式,使得工业社会的变化节奏加快,在资本收益的驱动下,开始满足人类生存安全需求之外的欲望,生产更多满足人类基于舒适需求的商品。

  人们的消费行为也产生巨大的变化,从吃饱到吃好,从穿暖到穿美。新的行为产生了新的市场,票号这类农业社会的金融服务组织,也随着时代结束而消亡,继而崛起了银行、保险、卡组织这类新的工业社会金融服务组织。相对于农业社会而言的陌生,我们这辈人,生命周期的大部分都是在工业社会中度过的,所以对工业社会有更加深切的体会,从蒲扇到电扇,再到空调,仅仅舒适环境需求的背后,是一个规模万亿美金的市场。而财富的积累,使得金融服务组织也随之崛起,家庭的存款规模背后,服务者顺着资本的味道跟随而来。围绕着财富的诞生与发展,大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组织诞生了,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下,社会正处工业社会末期,互联网社会的早期,时代有非常强的双重性格,既有工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固有思维,又有丢弃与鄙视过去的互联网思想爆炸。社会分工颗粒化,涌现了大量新组织、新职业、新岗位,造成了“新老竞合”现状,新老事物并存,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向上发展或向下滑落,发展中的新事物,希望踩着老事物的台阶,成为新的既得利益者。老事物则拉着新事物的尾巴,希望慢一点退出历史舞台,二者“各怀鬼胎”,又不得不有所合作。这种清浊相互激荡的时代交界点上,作为新生事物中的一员,聚合支付服务企业这类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的出现,并不是什么新故事,最多就是个新演员。聚合支付服务的诞生,如同乔致庸发现商机时的决然而去一样,是后人眼中的往事。

  聚合支付的微观成因与存在逻辑

  我国银行业垂直的账户体系,导致各家银行各自为政,重复进行网点建设。政府一直致力于打破这种垂直账户体系。最早的“金卡工程”就是为了要打破垂直账户体系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希望银行间能够无障碍的通存通兑,银行间共享服务网点资源,但由于银行业发展不均衡,使得市场份额和服务网点多的大银行不愿小的银行借助其优势超越自己。

  中国银联是我国首个银行垂直账户体系中横向集成服务者。基于人民银行大小额体系建立的中国银联打开了通兑的一扇大门,使得我们在自助终端里,在各大银行之间实现跨行取款、转账服务。

  银行账户体系互不通融,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有机会通过集成各家银行账户,实现了银行账户间的互通,用另一种合作方式,实现了垂直账户体系中的横向价值,最终体现就是用户所获的跨行间支付服务便利。

  今天,大量的第三方支付用户账户,绑定了多个银行账户,透过第三方支付账户,用户可以便捷、安全的实现多个账户的管理,不再登录各个银行的网银,或亲临各家银行的网点。第三方支付在实现了对用户的横向价值后,逐渐发现自己的跨行结算能力在日积月累中越来越强,某些机构已经连接200多家银行,有800多个支付结算接口,服务于数亿人群和拥有近十亿个支付账户,已然等身发卡银行的规模与影响力。从最近部分机构发生服务事故的新闻中,我们可以得见社会公众对支付服务稳定性的高度关注。

  第三方支付账户在颠覆了垂直账户体系的同时,亦无法避免自身账户的垂直化。这种垂直化,是第三方支付账户数据和信息的垂直化。无论账户规模怎么大,也无法避免数据和信息的片面化与单一化。例如,某系的支付机构依赖其生态圈。一旦脱离生态圈,其竞争力将大幅度降低,这就是因为垂直账户体系造成的。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会像银行一样,账户体系条块化与垂直化。

  垂直账户和整合服务者

  图中箭头的方向,表示着不同机构服务方向的不同。结算账户是银行业服务的基础,账户背后是规模巨大的服务网点、设备、人员。支付账户是第三方支付立足的根本,只要有足够规模的支付账户,第三方支付企业就能保障可持续增长,围绕着支付账户展开基于用户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由于支付账户生长在银行结算账户之上,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取、维护用户的成本远低于银行业,形成获客的相对优势。

  聚合支付也有账户服务,但这类账户并非支付账户,而是会员账户。其中有商户独立的会员账户,也有聚合支付服务商的会员账户。聚合支付的会员账户选择放弃了支付、结算与清算这类重服务,虽然失去了资金的支配权和支付通道资源。但是,因为抛弃了沉重的支付、结算与清算服务成本,如同采用附生竞争策略的藤蔓,规避木本植物低效的生长速度,借助木本植物的高度,攀援而上获取更多的阳光。

  同时,重前端的支付服务方向使得聚合支付服务商更接近商户与用户,更能规避商业银行或非银行支付机构高昂的合规成本,获得更快的成长速度。近来,聚合支付服务商开始受到资本的青睐,也和这种舍取有根本关系。

  第三方支付未来将不得实质从事跨行清算服务,如上图所示。由于避开了在支付、结算、清算这三个领域竞争,聚焦于支付服务这个前端,聚合支付和第三方支付、银行、清算机构、银联间成为合作共赢关系,而非竞争关系。

  聚合支付服务的低门槛使得拥有一定技术与服务能力的企业,都试图在支付结算服务的“最后一米”获得更多商户与收益。大量从业者的介入,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灵活的适应能力让聚合支付行业不断透过各种新的试错完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在无法实现合作的绝对竞争机构间,透过整合、集成帮助商户争取最低支付成本,提供相对银行和非银机构更为务实和贴心的日常服务,避开结算与清算后其技术与服务的身份,不受制于公信力不足的影响,本着“马仔”的自我认知,低头做好支付服务,反而更易获得商户。

  当面临市场需求时,由于不受制于监管,聚合支付服务商可以有更加广泛选择能力,并在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三个领域给合作方提供多种利益,使得在相对环境中的相对竞争优势比较明显。借助支付服务领域的切入,在“最后一米”的范围内聚合支付服务商开始试图逐步建立自有生态,从原有的狭义支付服务范围,开始向广义的产业链服务领域延伸。一方面相对降低支付服务的比重,另一方面增加产业链增值服务,获取更多的收益。

  随着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及对深层次需求更本质的理解,聚合支付会试图引导合作机构,在垂直领域提供更多创新服务与产品,与合作机构一起分享所创造的增值价值。

  聚合支付是新生事物,广义上比较容易划分到服务业领域。但是,要进一步细分时便难以归纳了。随着“互联网金融”一词的污名化,导致大量涉及金融的服务行业,纷纷将自己归类于“金融科技”(Fintech)领域,所以也有人将聚合支付归类于此。

  Fintech是个融合词,按沃顿商学院给的释义为“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行业”,我们正好借这个释义,来分析聚合支付是否应该属于这个释义的范畴。Fintech的核心是用技术手段改进金融体系效率,把低效改进为高效,透过提高效率间接实现效益,从这一角度看,聚合支付至少在涉及支付领域的服务属于Fintech释义的范畴。因为聚合支付提高银行、非银行机构的商户服务与技术接入效率,用集成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支付结算服务资源,避免了绝对竞争环境中,商户面临的非彼即此的零和选择。

  聚合支付的未来

  笔者曾经有个观点,认为由于社会关系的改变,农业与工业社会里占主流的“二者关系”会有一部分让位于“三者关系”。

  “二者关系”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中的主要关系,买卖、典当、雇佣等等,都属于“二者关系”。而互联网社会是关系经济,所有优秀的组织都是“获得更多持续且有价值的关系”的成功者。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二者关系”已经难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大量的老“媒介”未衰,而新“媒介”又起,即便老“媒介”死了,因为需求存在,新“媒介”又会崛起。这个观点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比如房屋交易与租赁市场的兴起。在这个条件下,二手房与租赁中介应需求而生,虽然目前有很多企业和项目,都想去干掉二手房与租赁中介,认为能因此提高效率,并减少支付给中介的服务费用,间接实现效益。

  实际上,我们发现由于“二者关系”之间存在“囚徒困境”,交易效率并未因此提高。想说明的是,“三者关系”并不代表着效率一定会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间接提高效益。聚合支付在多个组织间,与商户和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形成多个“三者关系”,并由此把握“获得更多持续且有价值的关系”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聚合支付行业的兴起,正是这种新型“三者关系”的兴起。

  看未来其实就是猜未来,因为看得到的未来都不是真正的未来。聚合支付服务的兴起,有时代使然,也有现实存在意义,但是,这一切不代表聚合支付服务会永远存在,任何事物的消亡与兴起都来自于变化,聚合支付因变化而生,未来是否因为无法适应变化而死,都只是聚合支付这个名词而已,需求与服务的本质,并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