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展示移动支付交通之战,除了三大巨头还有谁¸
石凤珍移动支付网2017/10/13 14:35:15

随着二维码的入局,公共交通领域的移动支付战火已愈演愈烈。通过移动支付网前些天发布的三张关于银联、支付宝以及微信在公共交通领域的移动支付全景图,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到目前三大支付巨头在抢滩公交出行移动支付的赫赫战绩。不过其实除了三大支付巨头外,公交公司、城市一卡通公司以及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动作也都不小。

公交/通卡公司

自公交卡诞生以来,公交公司+通卡公司打造的闭环支付体系一直都十分稳固,二维码支付切入交通后,这对“组合”开始出现公交公司“单飞”现象。例如金华公交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公司、海宁大元公交公司等等,都已经自建APP、自己发乘车码。毕竟这是个用户为王的时代,谁拥有的用户最多,谁就拥有市场的主导权。而此前公交公司虽然掌握着公交资源,但用户和数据都在通卡公司手里,而二维码的玩法相较于公交卡门槛要低得多,谁都有机会创造入口,谁都有机会抢占用户。

通卡公司则主要以NFC全终端和二维码支付为发力方向,两大产品线满足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出行需求。一直以来,通卡公司不断地尝试推动一卡通业务往手机端发展,从2.4G移动支付到二维码支付,通卡公司走的弯路比谁都多。短期来看,二维码门槛低,适用人群广泛,有利于前期推广;长期来说,NFC速度快,体验更加,潜力也更大。不过由于NFC手机空中发卡的实现比较复杂,需搭建TSM平台等,实际上只有部分一二线的城市能够独立实现空发,其他城市基本是依赖与手机厂商的合作。

银联

银联是最早撕开交通电子支付入口的“侵略者”,从脱机闪付到联机闪付,银联走过最长的弯路,还是电子现金的“套路”。

自2011年央行全面启动金融IC卡迁移后,银联也联合地方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金融IC卡多应用,其中公共交通为重点攻克领域。当时也正是住建部启动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初期,利用金融IC卡账户天然的互联互通性,短短几年银联在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拓展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应用,包括公交、地铁、出租、停车场等。不过因为圈存、闪卡问题,电子现金的推广十分不受待见;并且由于利益问题,大部分城市交通领域的电子现金应用都有银行或地域限制,并未达到互联互通效果。

好在2015年年底,银联卡小额免密免签业务以及银联云闪付产品的上线,银联逐步放弃了电子现金,探索以“云闪付”产品布局智慧交通,并根据公交、地铁的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于2016年推出延迟联机交易ODA应用和二维码应用。银联云闪付多元丰富的产品体系(包括金融IC卡、手机Pay、银联二维码、可穿戴支付),也成为银联在小额高频的交通支付领域竞争的关键筹码,“攻城”速度和效果十分显效。

据银联统计,从去年年底到今年9月份,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将近20座城市的公交、地铁已经开通银联云闪付,其中青岛、宁海、银川、肇庆、嘉善已支持包括银联二维码在内的云闪付全系列产品,几乎是零门槛的支付体验。不知道在餐饮、商超等高频移动支付场景相继被支付宝和微信瓜分完毕后,银联在公共交通能否力挽狂澜?

支付宝

支付宝是二维码交通支付的开拓者,先是2016年年初把二维码支付推进广州地铁之后,发现其实公交才是最好的切入口,然后现在就有了那么多城市的公交车支持刷支付宝二维码乘车。不过二维码进入交通,在技术上并无太大难点,关键在于合作模式。

从支付宝APP内的乘车二维码来分析,目前有4种不同的乘车码:

1. 一种是支付宝乘车码,申领开通后可以在济南、天津、南京等16个城市“一码通”;

2. 第二种是支付宝和通卡公司合作发行的电子公交卡,如杭州通支付宝公交卡、武汉电子公交卡,只能在当地通行。

3. 第三种是支付宝与公交公司合作发行的电子公交卡,如青岛真情巴士公交卡,也不具备互联互通性。

4. 第四种是通卡公司自己发的乘车码,如深圳通的乘车码,其发码和收单都与支付宝无关,支付宝只提供了一个服务窗口,因此这种乘车码的入口比较深,一般藏在城市服务里,而前面三种乘车码都可以在支付宝首页,通过调出付款码,再切换到乘车码。

如上图显示,目前支付宝和通卡公司的合作模式效果显著,杭州、武汉的公交车几乎都已支持扫支付宝电子公交卡乘车,主要是由于这种合作方式不会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更容易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

而支付宝乘车码虽然可以一码通全国,但从试点效果来看,目前几乎每个城市都只有一两条线路在试点,主要是由于发码、收单、清结算都是支付宝自己在玩,完全绕过了通卡公司,若仅凭支付宝出力改造,很难辐射全国交通系统;另外公共交通出行属于公共事业,政府通常会将补贴资金发放至通卡公司,再以公交刷卡优惠的形式给到个人,若支付宝坚持该模式,没有补贴将很难留住用户,因此这种模式不会太长久。由此推测,支付宝乘车码或只是支付宝前期快速占领市场的手段,后期再探索多方合作机制,具体详见杭州模式。

腾讯

腾讯是今年7月底才加入公共交通移动支付的场景之争,在观战完技术之争、标准之争、利益之争后,腾讯开发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乘车码服务。据悉,腾讯乘车码与支付宝的电子公交卡十分类似,是腾讯与各地公交公司以及通卡公司展开的深度合作,由腾讯提供技术和账户支持,但每个城市的乘车码账户不一,且不具备互联互通性,清分结算工作也由腾讯负责。

首次开通使用二维码乘车,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腾讯乘车码”,并签约微信免密支付,即可扫码乘车。而开通成功后腾讯乘车码会自动进入微信卡包,再次使用时在“我-卡包-会员卡”可以轻松找到。据移动支付网统计,从今年7月底上线至今,短短两个月已经有广州、佛山、驻马店、合肥等8个城市已经开通腾讯乘车码服务。

与此同时,腾讯也已经将微信小程序平台开放给其他开发者,公交公司、通卡公司或其他第三方都可以在微信小程序里自己发乘车码(简称“小程序乘车码”),如乐清公交的“郎朗出行”和“深圳通鹏淘”,账户归属和运营都与腾讯无关,微信只是提供了一个入口和支付渠道。

另外,与腾讯乘车码和小程序乘车码容易混淆的还有微信付款码乘车。近日腾讯乘车码陷入被乐清公交“停用”风波,但其实停用的付款码和乘车码完全不同,二者区别不仅在于一个采用联机交易,一个采用脱机交易,合作模式也完全不同。乐清模式相当于乐清公交以商户的身份向微信申请开通了收单,没有专属的乘车账户。

苏宁金融

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发力交通移动支付,苏宁金融自然也不会缺席。2016年底,苏宁金融集团宣布在南京公交车上试点苏宁支付扫码付,乘客只需在手机安装开苏宁金融APP,并在账户中充值或把钱存入零钱宝,点击“付款”生成付款码,即可实现扫码乘车。

不过至今苏宁金融都没有独立的乘车码,也一直采用联机交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联机交易的诟病,从去年年底试点到现在,仍然只有南京的165路、50路两条公交线路支持,包括其他城市也未看到苏宁金融的太多进展,仅上个月宣布苏宁金融扫码付将进入无锡公共交通领域。

万达

万达于2016年年初就透露出涉足交通支付领域的信号,按照当时万达集团董事长按照王健林的设想,万达要打造一张超级“飞凡卡”,除了集优惠、积分、汇兑、信用卡、理财等综合功能于一身,还将和全国城市公交系统合作,未来可以实现一张飞凡卡在多地乘车。不过目前万达似乎只拿下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而其飞凡卡的发行目标是5亿张。

当然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万达也渐渐将实体卡业务转向手机端。近日万达宣布飞凡APP与上海空港巴士有限公司就二维码乘车业务达成深度合作,双方携手进行上海机场大巴车载机具改造,实现市民通过飞凡APP二维码扫码乘车。乘车前点击“飞凡通”板块,进入“市民/公交卡”页面,选择“上海空港巴士付款码”,对准车上POS机扫码完成支付即可乘车。目前机场4号线、机场5号线已正式运行。据悉,飞凡APP已与超过150个城市签订公交卡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至于具体的城市名单与开通上线时间全部未知,符合万达一贯高调宣传的作风。

其他

除以上提到的产业角色外,其实从公共交通一卡通向移动支付发展的进程中,这两年藏于通卡公司或支付机构背后的系统服务商,不仅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有实力的服务商通过投资POS机具、自主开发和运营APP等,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尤其是二维码支付的来袭,推动了一大波系统服务商参与移动支付交通之战,如中电玺客信用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蓝泰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中电信用是中国电子旗下控股的移动金融公共基础服务商,通过创设贵阳移动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着贵阳市国家移动金融试点核心系统——贵州通TSM平台的建设运营任务,积累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NFC兼容制式手机公交云卡。如今只需要一个“贵州通APP”,就可以在贵阳和都匀刷手机乘公交,兴义、铜仁、遵义、贵安新区年内也将陆续接入“贵州通APP”。另外中电信用与河北省保定市签署联合建设运营二维码/NFC公交云卡乘车服务也会在年内上线。据悉,中电信用的手机公交云卡不仅保留通卡、公交公司对预存资金、乘车数据的控制权,而且可以开放给第三方APP发行、与合规支付账户捆绑走出公交场景,因此推出半年即签约了两省七市。

蓝泰源则是专业从事智能公交系统的方案提供商,依据多年积累的城市资源,于去年推出实时公交服务,其“坐公交APP”已覆盖20多个城市。今年9月,与邯郸公共公司达成合作,正式开通二维码乘车服务。现下载“坐公交APP”,切换城市定位为“邯郸”,即可开通二维码乘车服务,已有5条公交线路可以通过“坐公交APP”扫码乘车。

最后

NFC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发展已将近十年,一直受拥护,市场却未见起色。相比之下,二维码的劲头越来越足,从支付宝、微信以及银联等纷纷布局二维码抢占交通支付场景,已经可以预测公交移动支付市场将再生变数,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会选择二维码出行。

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认为二维码不适用于这样高频、高效的支付场景,但其实单从技术争论NFC与二维码孰优孰劣并没有太大意义。国内的移动支付发展已十年有余,领先于全球,但在公共交通领域却十分滞后,至今手机都没有办法真正替代公交卡,成为人们出门不带钱包的最后一道屏障。如今市场选择了二维码,也并未放弃NFC,对产业发展而言是利好。未来二维码能不能立足交通,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体验和产业各方利益的平衡;NFC的拦路虎也不会是二维码,而是自身短板。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