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通胀时代的津巴布韦支付市场
纲哥移动支付网2018/3/22 11:43:59

通货膨胀和现金

每当我们谈到津巴布韦,最让人想到的就是那100万亿的大钞。

这一张100万亿的钞票当时连半个面包都买不到。

2008年那场由政治内斗,全球经济危机和本身土改不成功导致经济衰退造成的通货膨胀,让津巴的普遍民众在银行里的存款变成了废纸,当然家里有房有地的人一样还是有钱人。(再次说明买房是硬道理)

在09年津巴就宣布废除了其本国货币,改由美元,南非兰特,欧元以及周边国家的一篮子货币做流通货币,在后来又加入了印度卢比和中国人民币等。但其实只有美元在津巴是硬通货,其他货币都是象征性的,像南非兰特,与美元是13:1,但在津巴要买兰特,汇率10:1,直接亏20%,因此不会有人去拿兰特去消费。

在09年改用美元以后,津巴的经济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在2011年达到GDP增长11.9%。经过几年恢复性增长,穆加贝政府觉得又可以割羊毛了,由他外甥担任“青年和本土化部”的部长,开始对外国投资的厂矿开始强制推行本土化政策,即任何外资企业都要拿出51%的股份给津巴政府。这个政策尤其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强力推动,导致外资纷纷撤资。外资撤资的后果就带来了市面上本不多的流通美金更加稀少。

流通美元的减少开始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转。其实在之前由于市面上仅有美金纸币而缺乏小额支付的硬币,津巴政府通过手里的少量外汇储备做抵押在2014年发行了少量硬币,到了2016年请非洲进出口银行背书,发行2亿美金的债券货币(BondNote)来解决市场上现金短缺的问题。

由于BondNote本身是用津巴政府向非洲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债券进行背书的,2亿美元的现金对于市场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现金缺乏更使现金的实际价值提升,民众更愿意收藏现金,而不是频繁使用现金。

生逢其时的移动支付

废除货币的2009年以后,津巴市场上普遍缺乏小额现金,因此去超市购买东西,必须得凑够整数美金。而这个时间也刚好是整个非洲的移动支付开始发展的时机。肯尼亚Safaricom在2007年,坦桑Vodacom在2009年都上线了移动支付。津巴Econet在经过调研之后在2011年也上线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业务EcoCash,上线1年半吸引230万用户。这个发展速度对于只有1500万人口的津巴布韦来说已经是个奇迹了。

EcoCash的成功除了本身运营得比较好以外,EcoCash填补了市场上对于小额支付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EcoCash进入了津巴民众平时生活涉及的方方面面,人们用EcoCash来转钱,用来买话费,支付水电费,到超市,商店买东西。当然了人们使用移动支付并不是主观意愿而是被迫的,这就带来一个使用意愿与使用习惯的背离。

现金极度缺乏带来的电子货币的通胀

在2011年开始EcoCash的时候,大家依然还有美元现金存到账户里,EcoCash运转还相当不错,而到了2015年外资撤离后,大家没有现金存进EcoCash,即使有现金也不愿存EcoCash,EcoCash的钱主要都来自国外转账或者银行转账。

根据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的马克思经济学(当然有别的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信用标识),现金的缺乏导致整个市场上相对于其他物品的价值上升了,也就是说由于去银行取不出现金,人们不得不拿更多的电子货币(银行卡里的钱或者EcoCash里的钱)去兑换现金。于是乎,当去一些私人商户(超市还是接受刷卡和EcoCash)购买一个物品的时候,如果你用银行卡或者EcoCash去支付的,商家会要求你比现金多支付20%。或者说,电子货币在津巴贬值了,通货膨胀了。这个事情就变得好玩了,虽然津巴没有现金,但是有电子货币,如果政府拼命发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会通胀,而电子货币又不像纸币,如果印到一定规模,则由于纸币成本超出了纸币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理论上,如果津巴政府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发行电子货币的,就像当年中国央行的4万亿放水一样。从政府层面推动电子货币的贬值,从而刺激经济。当然了,津巴政府在之前的通胀之后,非常地小心翼翼,在政府没有信用的背景下,一点点动作都有可能导致经济再次崩溃。如果政府有能人能想清楚,控制得住,对经济来说绝对是好事。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文章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