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金融实践专家薛锦辉:商业银行区块链应用实践路径
2018/4/5 19:03:32

作者丨薛锦辉 本刊特约专家、国内资深金融实践专家

来源丨《金融&贸易》2018年第1期

要点

商业银行区块链的运用不要从一开始就顺着颠覆游戏规则的思路发展,而要以如何切入实际业务,实现功能提升为发展原则,只有解决问题才是区块链带给我们的创新价值。

2017年,金融科技领域最火的名词,非“区块链”莫属。基于“技术信任”的底层设想,区块链为当今经济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企业之间相互未建立信任的场景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环境,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这种“传递信任”的技术可能会给社会经济、金融发展一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互信环境。

目前,金融行业在区块链方面的探索领先一筹,银行、证券业和保险业所占市场份额最高。作为前沿技术,区块链大有成为业界下一个发展风口的势头,甚至可能成为改变现有业态的奇点。国内商业银行,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均在不同的业务产品、交易场景陆续发出区块链的声音,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实际交易中落地的实践。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区块链的应用也各有侧重,业内尚未形成具有行业标准、广泛场景、普适应用的区块链方向。

寻找区块链最佳运用领域

银行作为现有经济体系中,金融交易链条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中介及信息中介,从长远看,必须了解区块链的技术机制与信用实现方式,以提升银行运转效率,降低资金与信用的交易成本;从短期看,在现有体制框架内,若在监管顶层、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层面,未形成纲领性的设计及共识,区块链在商业银行恐怕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当前商业银行主动拥抱区块链的态势,一是基于竞争战略,行业内先入的开拓者将获得明显优势,通过制定区块链的行业标准,或者可以成为行业标准、业务标准,当新的技术得到行业的普遍应用时,开拓者可以处于有利的地位,成为引领业界的变革标杆;二是区块链应用能够为业务带来较大的改进,创造更多价值。如跨境支付结算+区块链后,交易速度可以按秒计算,较原来几个小时的交易速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目前,银行业急需寻找区块链最佳运用领域、最佳应用场景,以具体的应用落地为目标,在这个指导思路上开展对区块链的研究将更具现实意义。

以点至面是现实选择

在“寻找区块链最佳运用领域”中,基本的路径为“以点至面”。“点”的运用可以有多重选择,从底层的数据信息存储、银行系统交互层面,到交易结算优化、金融资产交易、信用关联产品及运营操作相关的单据凭证等,这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在区块链应用中的突破点。难点在于“面”的运用,即形成行业标准及规范的大规模运用,需要国家层面的主导及推动。如形成数字货币的标准,或在银行间的支付结算、社会公信及征信等领域,涉及技术运用的合法性及法律法规等制度依据,不建议商业银行独自开展。

在“以点至面”的推广路径上,笔者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在授信领域应用场景上,供应链金融为最佳选择。供应链金融是在对供应链内部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同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的综合金融服务。简而言之,供应链金融是通过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把控,并通过多维度获取链条上的综合信息,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系统的可控风险。供应链金融在风险控制层面需要对基础交易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监控,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可为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智能化处理,运用区块链技术优化供应链金融的数据运用,可发挥“1+1>2”的优势。

公有链、联盟链或私有链?

公有链需要政府和最高层的监管机构主导方向,引领开展。商业银行在应用区块链的方式上,联盟链和私有链都应该是积极探索的方式。

私有链主要用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例如总行与分行/子行间的财务会计、支付清算处理,特别是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区块链技术优化内部的跨境/境内清算,实现资金头寸的优化管理。

联盟链介于私有链和公有链之间,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将联盟链作为发展路径,以联盟链创建者(主导)或参与者的角色,共同实现区块链应用技术。联盟链的本质是在链下解决信任问题。通过区块链联盟的场景,在银行机构间形成业务的商业联盟,加强商业银行之间交易的线下沟通,如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FISCO)。联盟链实现的关键,是系统中的“盟主”作为赋能者站出来,建立技术基础与标准,以开放的态度及政策,引入更多的联盟参与者,实现联盟生态的价值提升。重点关注银企之间联盟链的建立,通过引入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连接更多的金融机构,为实体赋能、为实业服务,以科技的力量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金融区块链乃最佳选择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运用,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可信数据、智能合约、交易确权,形成“供应链金融+金融区块链”的运行模式。

可信数据。其可以满足供应链上多元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与匹配,解决资金方对交易数据不信任的痛点。

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相关用户串联成链,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还涉及仓储、物流、保险等众多环节。,目前,除了核心企业和一级供应商/经销商外,链条上其他层级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都难以达到商业银行的数据标准。比如,链条上不同层级间的ERP系统,采用不同的系统服务方案生成,系统间信息的传递缺乏一致性,彼此间形成信息孤岛,对商业银行而言,难于通过获得有效的数据支撑风险判断及管理,也难于核实交易的真实性。

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可实现多主体数据上链、多维度数据印证,如采购数据与物流数据匹配、库存数据与销售数据印证、核心企业数据与下游链条数据核验等,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降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流程摩擦。

智能合约。为银行把控供应链金融流程提供自动化操作,解决线下人力监控落实困难的痛点。以物权融资为例,通过物联网触发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执行,货物到达指定的交货地,物联网系统与区块链协议数据交换,通过智能合约向银行发送支付指令,即可自动完成资金支付;以基于核心企业的风险分担及缓释措施为例,一旦满足供应链协议中约定的风险补偿触发条件,即可根据智能合约由核心企业履行资金划付或货物交割手续,提高业务运转效率,降低手工操作及人为判断造成的时间损失。

交易确权。为供应链上各参与方实现动产权利的自动确认,并在区块链上形成多方共有的不可篡改记录,解决现有权利登记、权利实现中的痛点。以应收账款权利为例,通过区块链对接核心企业ERP系统,可通过核心企业的系统数据,对供应商的应收账款信息进行数字化确权,应用场景还可扩大至物权凭证如仓单;或者通过核心企业提供的信息实现反向的权利确认以及权利溯源。对于资金方以及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既可以保障交易的真实性,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新思路与渠道。

可信数据、智能合约、交易确权的本质,是增强了现代经济与金融中“信任”的基础,通过区块链技术引入制度信任、技术信任,继而降低了“不信任”所带来的交易摩擦和金融成本。“供应链金融+金融区块链”框架下可探索的创新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

“供应链金融+金融区块链”的具体运用有三个层面,一是企业端,核心企业愿意接受区块链技术的改造,重塑业务生态进而影响上下游企业;二是数据运用端,区块链技术把供应链生态中大量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变成有价值的大数据并被使用;三是供应链金融系统端,在业务流程上嵌入区块链技术通过里程优化,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的建议路径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的路径,应该以银企间的联盟链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供应链金融+金融区块链”的模式,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可信数据、智能合约、交易确权”的创新。

通过“供应链金融+金融区块链”的模式,对商业银行而言,是打开十万亿元级市场容量的长尾客户及蓝海市场的钥匙。借助区块链技术,通过应用区块链赋能的真实数据、有效权利等,银行供应链金融可以将客户延伸到供应链的再上游(如二级供应商等)、再下游(如二级销售商),理想的状态下,可以实现一家银行做全链条、一家银行做全国业务的突破。

以应收账款端为例,原来由于确权、操作等原因,银行一般只介入核心企业的直接应付款,即经过核心企业确定应收账款的一级供应商的业务。但往往有意向介入一级供应商的金融机构众多,一级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资金筹措能力,对于一级供应商而言,资金端供大于求;而二级、三级供应商,一般是通过赊销的方式进行交易,承受较大的资金压力,但因为其信用传递的距离不及一级供应商,往往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取融资。在此场景下,若引入区块链技术,由银行与核心企业共建“金融区块链”,将核心企业与一级、二级、三级或更上游的交易上链,金融机构则可为二级、三级甚至是更上游的供应商提供融资:一种方式是从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上,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应付的账务分拆,如核心企业需要向一级供应商A支付100万元,而A需要向二级供应商B、C分别支付70万元、25万元,银行可以对B、C的上链应收账款进行获取提供融资,再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清算,在最终核心企业付款100万元后,定向支付收回融资本息。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商流信息上链,监控各家供应商仓储、物流等信息,以区块链实现物流、获取权属的自动确认,并将商流、物流与资金流的匹配形成智能合约,“有商流必将产生物流、有物流必有资金流”,最终综合区块链上的存货、应收、应付信息给予线上化融资。

通过以上案例,区块链起到的关键作用是降低基础贸易中操作、流程的“不确定性”,通过区块链降低应收账款确权、货物/动产确权的风险,以自动化、智能化加快业务操作的速度和效率,解决现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操作痛点。

以融合思维发展金融区块链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运用,目前仍处在摸索阶段,原因并不是技术的壁垒,而是由于另外两个原因,一是区块链自身的功能还要和新技术有一个融合的过程,需要从“区块链最佳运用领域”中不断找到技术的最佳结合点。二是区块链本身的生态结合度还不高,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升:如区块链+物联网,实现更有价值的“物联交易”;区块链+大数据,提高数据的效能;如区块链+行业,提高行业的适用性;区块链+新网络,支持云端服务能力。三是需要有国家顶层设计的政策导向,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新技术应用下的法律效力、权利效力、过程效力,使得区块链在为实体服务的发展方向上有政策优势,可以有效地服务实业、服务实体经济。

银行业发展区块链,还存在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成本考量。无论大、中、小银行都一样,借鉴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教训,如果创新的财务成本和冲击规则的隐性成本过高,即使创新技术本身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受所产生效益的不确定性和财务成本的考核指标,将很可能导致创新无法实现预期的结果。规避其中任一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在现有业务模式中运用区块链的价值点,并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业务改善,这些改善可能体现在多个维度:风控、产品、客户体验,也可能是包括上述的整体流程改善。

综上所述,处于爆发前夕的探索与前行,需要有正确的方向与合适的路径。商业银行区块链的运用不要从一开始就顺着颠覆游戏规则的思路发展,而要以如何切入实际业务,实现功能提升为发展原则,只有解决问题才是区块链带给我们的创新价值。

中钞区块链研究院产品与研究部高级经理陈亮将于4月24日在“2018第二届中国移动金融发展大会”上做主题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应用》的演讲,敬请关注。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