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要加大金融科技标准研究力度
2019/7/23 19:34:49

新时代,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倡议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标准在资金融通中起到“铺路修桥”的基础作用,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技术支撑。开展“一带一路”金融标准交流合作,以标准“软联通”打造合作“硬机制”,有助于降低沿线各国资金融通成本,营造良好的金融合作生态圈。

“一带一路”金融标准交流合作的进展与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金融政策合作、跨境资金融通、基础设施联通、支付结算畅通、金融服务相通方面不断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标准交流合作,金融标准在助力资金融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助力金融基础设施合作。

依托金融标准,中国银联通过系统建设服务,帮助建立本地的银行卡转接清算体系,积极助力织就“一带一路”普惠金融网。泰国、老挝的银行卡转接系统以银联标准建设而成。2015年,由商务部主导、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银联共同援建的老挝银行卡支付系统顺利上线运行,大幅提高了老挝金融市场效率。

二是支持金融产品与服务合作。

借助业务合作、双边金融交流渠道,中国商业银行支持越南商业银行借鉴《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GB/T32320—2015),设置安全提示、公示栏、提示牌等双语标识,规范服务项目告知、业务办理引导、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服务用语。银联芯片卡标准不仅是泰国、缅甸银行业的推荐标准,还是亚洲支付联盟的跨境芯片卡标准,金融标准助力金融机具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研发力度,POS机具、ATM机具等“中国好产品”不断推广应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三是国际金融标准编制积累合作经验。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框架内,我国推荐84名ISO注册专家加入了26个ISO标准制修订工作组,深度参与各领域ISO金融标准编制。在第三方支付信息系统安全目的等我国专家参与牵头编制的ISO标准中,“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参与,在标准立项和起草方面形成良好共识,合作推进。同时,我国也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国家牵头编制金融服务生物特征识别安全框架等ISO标准。

四是金融标准交流合作形成新方向。

通过出访和接待国外央行来访等契机,中国与泰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卡斯坦等国家围绕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标准制定、贯标成效等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并对我国普惠金融、移动金融、条码支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标准应用和检测认证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深入探索金融标准合作方向。中国银联还与斐济、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转接网络合作进行初步沟通,将继续推广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

“一带一路”金融标准交流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截至2019年4月30日,我国已经与131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8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我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更为“一带一路”金融标准交流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一带一路”提供交流合作新机遇

※国际合作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时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这为“一带一路”金融标准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我国与英国、法国、新加坡、巴基斯坦、阿联酋以及中国香港地区金融机构等有关国家和地区主要金融机构共同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国标委发起建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加强与有关国家间的标准信息交换和共享。

※资金融通进一步深化

金融业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这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易纲行长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资金融通”分论坛上的开幕致辞时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开放、市场导向的投融资体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结合中国金融业开放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发挥开放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作用。

※标准联通进一步加强

我国制定发布《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开展金融领域标准化合作,服务构建稳定公平的国际金融体系。围绕银行产品服务描述规范、第三方支付等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领域,深化与沿线国家金融标准化合作,共同制定金融国际标准。欢迎沿线国家当地银行机构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IPS),积极推广CIPS业务标准。截至2019年4月,我国与4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85份标准化合作协议。通过开展标准对比研究,支持投资贸易便利化。

※中国金融标准化基础扎实

自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91年成立至今,中国金融标准化事业总体上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全面推进三个阶段。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国金融标准化事业开创了新局面。首先,初步形成了适应新时代金融发展需要的制度,金融标准正在从专业技术向专业技术与金融治理相融合转变。其次,初步形成了适应新时代金融发展需要的新型标准体系,金融标准正在从政府单一供给向“政府+市场”多元供给转变。再次,初步形成了深度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化活动的可喜局面,金融标准正在从跟踪研究向实质参与转变。最后,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金融标准化工作氛围,金融标准正在从“封闭做标准”向“开放做标准”转变。

金融标准交流合作尚存诸多挑战

首先,我国与沿线国家沟通交流机制不健全,现有“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框架缺少常态化的金融标准交流合作机制,金融标准议题沟通不足。

其次,我国金融企业标准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金融企业标准化意识仍较为薄弱,许多金融企业都具有一定的品牌、技术优势,但是较少企业将品牌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融入国内、国际金融标准化体系建设中。

最后,我国金融标准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不足,制约了金融标准国际化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制约了参与主导国际金融标准制定的能力。

“一带一路”金融标准交流合作的下一步重点

下一步,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在国标委的指导下,金标委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标准化程度、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金融服务需求情况,以及我国金融行业优势领域和参与金融标准国际化工作基础等,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金融标准交流与合作。

一是推动“一带一路”金融标准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机制。

首先,推动将金融标准纳入“一带一路”双边、多边金融交流机制,通过互访、论坛等方式,促进沿线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相关金融机构加强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标准共同发展的常态化机制。其次,针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金融标准与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服务流融合发展,组织开展金融标准重点课题联合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再次,丰富金融标准外文版种类,加大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相关标准的英文、俄文、泰文等语种的翻译。最后,梳理现有“一带一路”金融培训和标准化培训渠道,研究制定“一带一路”金融标准培训方案。

二是推进“一带一路”金融标准共商共建共享取得新成效。

首先,加强双边合作,通过互换金融标准目录和标准编制计划,彼此分享标准建设动态,采取引入转化、合作研制、认证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双边金融标准建设协作。其次,积极探讨“一带一路”多边金融标准建设机制,围绕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等大家普遍关注领域,共同研究制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关注的金融标准。最后,加强在ISO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TC68)、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TC322)等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合作,通过共同发起标准提案、专家深度参与等,提升国际金融标准治理共同参与度。在当前中国参与牵头研制的条码支付安全、移动金融客户身份鉴别技术等标准中,积极寻求“一带一路”国家支持。同时,推进分享各国采标实施国际标准的经验和教训,降低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互联互通的风险和成本。

三是推动“一带一路”金融企业标准建设。

企业是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是标准制定实施的重要力量,标准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企业标准直接上升为国际标准,同步开展国家标准建设,是国际通行做法,也受到国标委的积极鼓励。2019年,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下,人民银行选取了销售点终端(POS)、自助终端(ATM)、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清分机四个金融机具领域和银行营业网点服务、网上银行服务两个金融服务领域,组织开展2019年度金融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希望能够以此激发市场主体参与金融标准建设的活力,推动更多企业将品牌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融入国内、国际金融标准化体系建设中。

四是推进“一带一路”金融标准化人才培养和储备。

“一带一路”金融标准交流合作对专家的金融业务和标准化专业技术、知识结构、工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对经济、金融、技术、标准化等方面均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要加大对懂技术、外语和国际标准化规则的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其次,积极与海外其他高端金融认证与培训机构合作,设立统一的金融人才认定标准,强化金融人才分类与管理。最后,推进金融标准化走进高等教育,完善在职人员培训体系,提高金融业从业人员标准化素质与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