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删除信息,赔礼道歉
7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针对抖音、微信读书两款App均涉嫌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案,作出一审宣判。
法院认为,抖音App的运营者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并存储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社交关系、地理位置信息,构成侵权。
同时,微播视界公司推荐有限的“可能认识的人”,不构成对用户生活安宁的侵扰,不存在侵害用户隐私权的行为。
法院认为,微信读书中的信息组合与人格利益较为密切,微信读书迁移微信好友关系、默认向未关注的微信好友公开读书信息等,存在较高的侵害用户隐私的风险,应就信息处理方式向用户显著告知并征得同意。而该案中微信读书没有征得原告有效的同意,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本案中,原告的读书信息呈现方式尚不至构成一般理性标准下的“私密性”标准,对原告主张腾讯公司侵害其隐私权,不予支持。
一审判决结果:
微播视界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删除2019年2月9日前收集并存储的用户姓名和涉案手机号码的个人信息;微播视界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删除未经用户同意通过抖音软件收集并存储的其地理位置信息;微播视界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用户道歉;微播视界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赔偿用户经济损失1000元及维权合理费用4231元;驳回用户的其他诉讼请求。
腾讯应停止微信读书收集、使用原告微信好友列表的行为,并删除这些列表信息;解除原告与微信好友的互相关注,停止向微信好友展示原告读书信息。此外,腾讯还需向原告书面赔礼道歉;被告连带赔偿原告公证费6660元;驳回用户的其他诉讼请求。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严监管
在2019年,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问题得到了监管层重视,多部委联合发文,开启了全国性专项整治行动,并陆续出台多份规范。
去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着重打击App违法违规使用隐私权限、采集用户数据等情况。
12月份,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以下简称《认定方法》),明确了6个问题,31种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稿已经成型,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名单。
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草案)》中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一共有八条条款(第1032-1039条),规定了隐私的定义,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定义,构建了自然人和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基本权利义务框架,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负有保护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义务。
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后在中国人大网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发布《关于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要求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数据权力与个人信息保护。
就在北京互联网法院针对抖音、微信读书两款App均涉嫌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案宣判的前一天,工信部召开会议,部署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企业不得存有侥幸心理和“过关”思维,切勿试探监管底线、触碰监管红线、低估监管意志。
这一系列事件,都在说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进入了严监管时代。抖音、微信读书的判决更是代表着,如果企业侵犯个人信息,不仅仅会面临行政处罚,也真的会面临民事诉讼。
互联网巨头该紧张起来了
在互联网草莽时代,监管在缺少法律、规范的情况下,面对企业超限采集用户个人信息,没有很好的处理手段。遇见侵犯个人信息的情况可能进行约谈,约谈过后案件就会结束。
但随着《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法律规范的出台,互联网行业规则已经改写。
中国互联网巨头们该警醒了!
昨天会因为隐私政策不完善、用户信息分类分级保护不全面被约谈,今天就有可能因为同样的问题被行政处罚,如同抖音、微信读书一样接到民事诉讼。
等到《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规范全面出台,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
巨头的体量或许能让监管有所顾忌,但绝对不会受到优待,甚至会被重点监管。巨头拥有最多的数据,而且拥有的数据最有价值,可能造成的危害会更大。
很明显,我国个人信息监管越来越严格,而且将来还会更加严格。在严监管的趋势下,很多机构、企业可能会觉得不舒服、觉得被拘束了,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
互联网企业是服务行业,用户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用户是互联网企业存在的根基,个人信息权益、个人信息保护或将是影响未来用户选择互联网服务的重要考量。
时代已经变了,无论是不是巨头,企业需要转变思想,合规不是为了不被处罚,不是为了迎合监管,而是为了不被用户唾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5 10:16:24
- 移动支付网 | 2022/6/2 14:58:39
- 移动支付网 | 2022/3/23 12:05:33
- 移动支付网 | 2022/2/10 10:50:15
- 移动支付网 | 2021/11/22 15:05:22
- 移动支付网 | 2021/3/1 9:24:49
- 移动支付网 | 2021/2/26 18:10:02
- 熊出墨请注意 | 2021/1/27 10:23:40
- 移动支付网 | 2021/1/26 19:32:04
- 移动支付网 | 2021/1/25 9:18:16
- 移动支付网 | 2021/1/19 17:48:17
- 移动支付网 | 2020/11/25 18:37:43
- Tech星球 | 2020/11/18 9:20:20
- 36氪 | 2020/4/15 9: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