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DCEP不应该局限于替代M0,应尽可能替代所有货币
移动支付网 2020/8/10 10:26:38

近日,中国银行前副行长、中国国际期货副董事长王永利在其公众号发表文章表示,DCEP可能只是从替代M0起步,但决不应仅仅只局限于此,而应该尽可能替代所有货币,实现货币运行体系的深刻变革。如果仅仅局限于替代M0,其市场竞争力或投入产出的实际效果就可能存在很大问题。

众所周知,如今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而中国央行设计的数字人民币DCEP已经在大面积测试中,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以及美团、滴滴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均参与其中。不过据此前的信息透露,DCEP主要为替代M0而生,而不是M1、M2。

当然,DCEP的主要功能是替代M0,但其本质仍然是人民币,是数字化的人民币,而不是等同于人民币,更不是人民币之外的一种新货币。因此,此前王永利的观点也突出,作为数字化人民币,DCEP没有任何投资、收藏的价值。

王永利认为,新型数字货币体系建设可能的选择是:

央行搭建数字货币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开源),所有的社会主体直接在央行数字货币平台开立唯一的“基础账户”。这成为数字货币所有者最统一最基础最重要的备查账户,逐笔登记每一笔收付金额并保持账户适时余额,但账户余额仅为备查数据,不予计息。

同时,社会主体可以在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开立“业务(专用)账户”,专门记录户主开办各类金融业务时引发的债权债务变化及其结果,并按照约定进行计息。每个社会主体的业务账户与其在央行的基础账户保持勾连关系。

这样的观点也与此前透露的信息类似,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构想》一文中的阐述,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总框架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其中中央银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发行与验证监测,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申请到数字货币后,直接面向社会,负责提供数字货币流通服务与应用生态体系构建服务。

体系的核心要素为,一币、两库、三中心。其中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中,央行数字货币登记中心则详细记录数字货币及对应的用户身份,完成货币的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登记。认证中心则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是可控匿名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王永利看来,该二元体系的建立在央行形成了全社会“数字货币一本账”,形成数字货币的央行“基础账户”与金融机构“业务账户”并存格局。央行可以实时掌控所有数字货币逐笔的收付情况及数字货币具体的分布情况,可以实现对数字货币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控,但央行并不面向单位和个人办理具体业务,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巨大冲击;面向单位和个人的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仍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经办,但金融机构只能了解与自己经办业务相关的信息,不能了解业务交易对手方的具体情况,从而实现央行之外的有限匿名,适度保护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

这可能是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实现的最重大的突破。将推动货币运行体系深刻变革,对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防止货币持续严重超发,维护货币金融稳定等将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