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董俊峰:支付机构在收单侧承担的风险大多取决于商户质量
2020/8/27 9:08:54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核心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近几年,金融科技发展势头迅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加速应用,全面渗透至诸多金融细分领域,正在改变金融生态格局,呈现出金融产品服务更加智能、业务场景结合更加紧密、数据资源价值更加凸显、经营管理模式更加灵活等新的特征。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也模糊了金融的边界,导致资产负债两端均出现脱媒趋势,给金融机构的业务逻辑带来颠覆性影响,金融生产关系更加复杂,风险的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隐蔽性也更高。可以说,金融科技虽未改变金融的本质,但正在加速改变金融的业态。对于金融行业主体来说,业态改变的影响不容忽视,各方都面临巨大挑战。

尤其是在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下,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发挥金融管理部门的作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出台多项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金融科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与之相匹配的金融基础设施,更在其中扮演着稳业务、促发展、保民生、哺行业的重要角色。因此,健全与金融科技发展相适应的金融基础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守正持中,流而不盈

金融基础设施为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底层支撑,金融基础设施旨在利用科技系统推动多边多向赋能,实现金融业务畅通、高效、经济、充足、可靠。

1.守正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金融因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因实体经济发展壮大而繁荣,反过来,高效金融体系的构建也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作为金融的底层,支付清算机构也应把支持实体经济作为价值导向,依托无歧视性的网络支付清算网络,为成员机构提供质量一致的转接清算服务和基础渠道,提供标准的业务规则、技术规范和服务支撑体系,从制度、机制上规范交易行为,切实做好成员机构服务和行业建设工作。

2.守正念,扎实做好底层服务

金融基础设施是比较典型的准公共产品,类似于公路,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在政府的指导下,以市场化原则建设运营。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金融基础设施应扎实做好底层服务,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应做好后台转接清算角色,把资源聚焦到向成员机构提供优质服务上,为成员机构赋能增效。

3.守正业,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基础设施发挥中枢整合作用,可以提升全网全链路安全运行水平。

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作为海量支付资金的通道,不仅保障支付业务连续性,更保护亿万消费者资金安全。支付清算平台通过配合监管机构开展资金流向监测,制定以数据为基础的监控规则和模型,通过回溯监测、特定监测和按日监测,协助人民银行和有权机关排查资金挪用风险、追踪异常可疑交易,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行稳致远,引流疏浚

金融基础设施为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配置。

如果说金融科技是向金融机构赋能,金融基础设施就是向金融科技提供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有机融入金融创新,帮助金融服务无缝融入消费、生产、流通环节。同时,金融基础设施还可从制度、标准、机制上规范交易行为,重塑市场互信机制和生产关系,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提供底层支持,搭建对话平台,建构金融伦理,增强金融业态重构中的政策与市场共鸣,为金融科技营造良好环境。

1.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金融科技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农村金融机构小而分散,支付机构接入和维护的成本较高,一些持有其银行账户的农村居民无法便捷使用主流支付工具,城乡之间的支付服务存在“数字鸿沟”。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可基于行业中枢性和服务中立性,通过制定业务规则和标准规范,为成员机构提供一致的资金通道和业务服务,提高支付行业的运行效率和覆盖广度,缓解城乡支付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

2.消减非对称信息,增加中小收单机构的市场参与机会

当前,支付机构在收单侧和账户侧承担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户质量,收单机构和账户机构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容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可发挥独特中枢位置优势,降低信息不对称,协助市场主体对商户实施全周期动态管理,降低账户机构的摩擦性成本,增加中小收单机构的市场参与机会,促进市场均衡发展。

3.发挥普惠金融科技潜能,促进普惠金融供给

支付机构以移动支付为入口,在普惠金融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同时,一些支付机构线下资源相对薄弱,提供本地化服务能力有限。

在这些方面,商业银行和一些注重本地化服务的支付机构有较大优势,一些地区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发出功能强大的本地服务金融APP,可以支持社保管理、医保支付、扫码就诊、校园服务等社区化场景,并提供信用卡、理财等金融产品;还有一些商业银行积极将线上线下服务贯通,推动实现金融与电商、物流、政务、公益等各类社会资源的融合。

从普惠金融丰富度和实现能力的角度看,商业银行和属地化的支付机构有其独到优势。

支付是金融服务触达用户的重要入口,商业银行和属地化支付机构的C端支付业务偏弱,即使拥有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能力,往往因为用户流量不足,使这些能力被束之高阁。普惠金融科技潜能发挥不足,抑制了普惠金融供给。要解决这一问题,支付清算基础设施要有担当有作为,提升商业银行和中小支付机构的渠道能力,激活行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整体潜能。

和光同尘,水润万物

金融基础设施为金融科技向善筑巢引凤。

支付行业市场主体同时面向C端用户和B端商户开展服务,在面向C端时,主要向用户提供可供操作多银行账户的平台,重在向用户输出便捷性;在面向B端时,可为商户或中小微企业提供营销、ERP、代运营等非金融综合服务,支付业务正在成为这种综合服务重要的入口和触点。然而传统金融机构在提供非金融服务方面缺乏基础,特别是缺乏快速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能力;而企业服务提供商,比如ERP企业,缺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支付服务的资质。

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可以发挥中枢连接作用,立足行业优势位置,支持市场主体疏通支付汇路,开展综合服务,更好地帮助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同时有助于激活行业沉睡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促进金融机构间的互联、互惠合作。由金融基础设施为新业态、新生态下的多机构联合服务创造条件,依托普遍连接的优势,为行业各方提供连接渠道和信息网络。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支付清算领域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球最大的零售清算机构网联平台,目前每天有超过16亿笔支付交易流过,且交易量还在持续增长。这些数字,映射的是支付服务的创新发展,百姓生活消费的方便快捷,新经济新业态的不断兴起,社保医疗国库缴税等公共服务的高效普惠,农村普惠金融不断增长的可获得性,跨境支付的蓬勃发展,经济社会的整体向好。金融科技,让金融上善若水,泽被万物。

同时,金融科技正在应用于风险监测模型设计、数字化监管手段实施等方面,突出事前事中风险智能化、实时化管控,增强预判性,把握保稳定促增长与防风险护安全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金融科技,让金融守正安全,抑恶向善。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