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数字人民币全流程体验,一文带你看看没想到的细节
佘云峰移动支付网2020/10/14 17:11:58

引言:经历了预约、摇号、中签的数字人民币红包终于可以线下实测了,本次体验涉及到二维码支付(主扫、被扫)和线上充值转账,其中大量的钱包细节值得深挖,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文章超4300字,多图、多视频,请仔细阅读,留意文章细节。

10月12日18点,面向在深个人发放的5万个“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的中签短信陆续发出,通过中签短信中签人可以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并接收开通数字钱包接收数字人民币红包,完成之后即可在罗湖区已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的3389家商户消费。

感谢朋友之中的幸运者,移动支付网也第一时间对数字人民币红包的领取开通和消费使用进行了全流程的体验,以下为具体的体验测评,看看有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细节。

便捷的开通领取,以及极简的使用界面

首先是“数字人民币”APP的下载。中签人会收到“深圳政务短信平台”发送的中签短信,通过点击链接可以进入到中签界面(即是之前通过预约是否中签的界面),然后通过点击“点击此次下载数字人民币APP”进行下载。

(图源:i深圳)

苹果手机若跳转失败则可以复制兑换码进入APP Store,点击右上方头像,点击“兑换礼品卡或代码”,粘贴已复制的兑换码后,即可下载“数字人民币”APP。

其次是APP的注册和红包的领取。简单地总结就是,通过中签人的“手机号”+验证码,开通“预约时选择银行的数字钱包”,并设置6位支付密码,即可开通并成功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

(图源:i深圳)

以上两步都比较简单,中签人只需按照步骤操作即可成功开通领取。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为了测试的严谨性和保密性,整个APP内都采用了测试环境,除了满屏水印之外,APP全流程内都不允许进行截屏和录屏,因此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数字人民币的最终成果。此次测试的“数字人民币”APP功能和界面非常简洁,进入钱包之后就是一个人民币样式钱包界面,显示着钱包余额。不同银行的功能界面基本一致,但是钱包的图片颜色有所区别,下方也有各个银行的名字,颜色貌似与银行logo一致。

(图源:网络)

钱包右上角有“扫一扫”和“更多”的选项,点击钱包管理之后,会出现“交易记录”界面,记录着钱包内每笔动账的详细来源与支出;上方有“存银行”“充钱包”两个功能选项,具体功能下文再详细介绍。

钱包界面有明显的字样显示“上滑付款”和“下滑收款”,两项功能分别对应着用户的付款码和收款码,基本与第三方支付的收付款操作类似。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付款还是收款中,除了二维码之外,都对应着“碰一碰”的功能。在付款码界面中可以通过“碰一碰”将手机靠近“NFC标签”进行付款,该功能类似于此前云闪付APP的“碰一碰”,实际上仍然是基于NFC标签的线上支付。另一个收款码界面中也有“碰一碰收款”的字样,可以通过两个手机的NFC功能进行触碰付款,虽然没有两个中签用户实际体验该功能,但移动支付网认为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双离线”支付(有体验过的用户欢迎进行补充)。

初阶体验:消费场景

用户主扫:深圳通自助充值机、友宝自动售货机

通过查看商户列表,测试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国贸地铁站,对地铁站内的“深圳通自助充值机”进行了体验。

在已经改造完的深圳通自助充值机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见“数字人民币”的贴纸指引。而充值步骤也极其简单,在指定位置放置深圳通之后,选择数字人民币充值金额,然后界面会弹出相应的二维码,用户通过“数字人民币”APP扫一扫二维码进行付款,整个操作与我们平时的扫码付款相同。

完整流程可点击查看体验视频:

接下来,我们在地铁站内幸运地发现了经过改造支持“数字人民币”的自动售货机,其广告屏上还显示着“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活动推广。

操作步骤如出一辙,同样是用户主扫,通过数字人民币APP扫描自助机上弹出的二维码进行付款。

完整流程可点击查看体验视频: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调出付款码时,APP就提示用户可以开启“小额免密”功能,如果用户不开启在付款界面以及结束之后也会有相应的提示。

用户被扫:微喔便利店、天虹超市、沃尔玛超市

测试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国贸天虹以及天虹Well微喔便利店,从天虹商城经过时里面的大部分商户都贴上了“数字人民币”的贴纸,部分商户表示支持“数字人民币”已经有几个月了。

Well微喔便利店的收银员向移动支付网表示,“这个POS机是中国银行的人专门过来布置的,已经有好几个月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有用过。”在我们第一次要求尝试“数字人民币”付款时,扫码出现了不成功的现象,收银员似乎已经忘记了怎么操作,她表示之前确实有人教过但是时间太久了。小编发现是POS机的收银系统已经太久没有升级造成,在帮助收银员升级POS及系统的同时并摸索出了“数字人民币”的收款方式。

之后在天虹超市,这里的收银员明显更加清楚“数字人民币”的操作,她向移动支付网表示“今天已经有好多人来使用过了,刚才还排了一小会队。之前,也有医院的人来用过。我们也参与了抽签,只不过运气不好没中。”

移动支付网还在收银台发现了这份“商户数字货币智能POS操作流程”,于是收款流程也就一目了然了:商户进入收银台,选择“电子支付”的消费功能,输入金额之后扫描用户的数字人民币“付款码”即可成功完成收款。

经收银员证实,此次的智能POS收款“数字人民币”只能通过上述的“商户主扫”的形式进行,没有提供商户收款码给用户主扫的选择。

完整流程可点击查看体验视频:

此后移动支付网来到了最后一个场景,沃尔玛的自助收银设备,再次体验了一把数字人民币付款码的“被扫”。

整个消费场景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体验下来,功能比较单一,由于受理场景的改造有限,目前也仅仅支持二维码形式的收付款操作。

整体支付流畅度比较高,但受理端需要处于联网环境,用户端的收付款码在未联网状态也无法正常调出,因此也无法完成离线状态下的支付。以此也可以看出,这次测试的重点并不在“双离线”支付。

进阶体验:充值转账

200元红包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果遇到红包不够支付的情况怎么办呢?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或者“绑定银行卡”的形式为“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充值”。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银行转账”的方式是此前并没有曝光过的,用户选择该方式需要手机内安装了相应的手机银行APP。点击相应的手机银行选项后即可直接跳转至该手机银行APP中,在该手机银行中绑定了“银行卡”的情况下,即可直接填写充值金额完成存入钱包。

非常有趣的是,这个手机银行APP用户可以选择不登录自己的,也就是说用户甚至可以通过他人的手机银行APP账户和银行卡为自己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完成充值。

绑定银行卡的操作则比较传统,而且必须是用户本人的银行卡。绑定时需要输入姓名、身份证号、进行人脸识别操作并填写手机号以及验证码等等,这个过程相当于将原本的数字人民币三类钱包升级成为二类钱包,因此必须要本人操作才行。

绑定银行卡之后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则能够快捷地为钱包进行“充值”,而且还要注意的是,不同银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可以通过绑定他行的银行卡进行充值,比如用户可以开通工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然后绑定建行的银行卡进行充值操作。因此在“数字人民币”APP的总体下,原本需要本行卡才能进行的钱包操作,现在门槛变得更低,使用也更加方便了。

除了充值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钱包与钱包之间的转账。

用户可以通过填写开通了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手机号进行数字人民币转账,填写相应的手机号之后就会出现该手机号下已经开通了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机构,选择相应的银行之后,即可将相应的数字人民币转入到该钱包账户中。

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填写“钱包编号”进行转账,这样就无需选择,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的“数字人民币转账”,但是由于钱包编号多达16位,要记住还是非常难的,因此这种方法并不方便快捷。

深度思考:红包、钱包与收单的问题

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体验基本告一段落,通过体验也确定了一些疑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数字人民币”红包到底是否存在的问题。答案是存在的。

一开始,移动支付网以为此次数字人民币会像此前透露的那样,将红包功能单独列出一个余额来显示,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红包直接存在于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余额之中。这也让笔者一度以为“红包”的说法仅仅是此次活动宣传弄出来的噱头,数字人民币红包并不存在。

不过在体验转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此次发放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是无法转出和提现的,而新充值的钱则可以自由的转账和提现。

尽管这只是测试环境下的功能展示,但是笔者还是坚持此前的观点(详情见:深度解读“数字人民币”红包,最终形态逐渐清晰),数字人民币红包可以是政府联合银行发放的专款专用的消费型补贴,未来非常有可能应用到其它特定的领域或场景,实现特定的用途,或者通过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形式进行补贴来刺激消费。

其次,数字人民币的运营主体一定是银行,而“数字人民币”APP则是由数研所(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发的。

从官方的表述来看,应该是数研所为用户提供数字人民币APP账户的开立,并为用户提供数字钱包综合管理服务,包括协助开立数字钱包、协助注销数字钱包、记录数字钱包信息、记录数字钱包交易信息等服务。

在“数字人民币”APP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和用户协议中我们可以看到。数研所强调了其自身并非数字钱包的运营机构,其中涉及到账户转移的均通过数字钱包的运营机构来实现。因此,开通“数字钱包”则需要选择提供服务的运营机构,这些机构包括工农中建等银行,而在协议中还提到了支付宝和微信。你可能会有疑问了,不是刚说了数字货币的运营机构只能是银行吗?别忘了,蚂蚁集团、腾讯都是有银行牌照的。

所以,“数字人民币”APP只是一个“壳”,数字钱包服务则是里面的核心内容,数研所仅仅提供数字人民币APP的服务和管理,其中各个银行则为用户提供各个银行数字钱包的开立和服务。

最后,是数字人民币的“收单”问题。在双层运营的体系下,数字人民币由央行先兑换给银行,再由银行为个人提供兑换服务。通过测试体验,此次数字人民币的受理商户是直接进入了其对公的账户,这一点从交易记录以及用户支付之后的小票即可看出。

也就是说,数字人民币的受理在原有的支付结算逻辑下,由银行作为收单机构进行了支付受理,然后在银行内自动转换结算到了对公账户。这一点从移动支付网了解到的商户受理终端也能够看出端倪,目前据移动支付网走访的商户来看基本都是中国银行改造的POS终端,也有部分工行的设备。

从目前的了解来看,商户通过数字人民币的交易也没有手续费,交易额甚至可以直接结算至商户关联的银行账户之中,省去了提现的手续。这一点对于商户而言确实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由于只是范围内的测试,并不能代表最终的产品形态。

最后如果涉及到跨行的交易,比如建行的钱包在中行的POS机上受理,是否会涉及到“清算”的问题?背后的清算是否是由央行或者数研所来完成的呢?

另外,此次终端的改造都是由银行布置和受理的,那么未来是否所有的数字人民币终端改造都需要由银行来重新布置呢?第三方支付是否已经在数字人民币的体系内失去了地位?银行未来是否想依靠数字人民币重新拿回自身逐渐丢失的支付市场呢?

这些问题仍然不甚清晰,留给大家来共同探讨,也留给时间来揭晓答案。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