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作为现代化的电子支付工具,在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银联作为我国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一直致力于建设独立自主的国际支付网络和国际卡品牌。自2004年起,为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境外商务、旅游、学习的用卡需要,中国银联逐步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推进国际受理网络建设,稳步实施境外核心市场本地化转型,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有利时机,强化与境外主流机构的合作,着力提升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短短十多年间,在全球经济不断融合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自身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国银联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银行卡产业国际化发展之路,跻身全球三大主要银行卡品牌行列。
银联国际业务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中国银联的国际业务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
阶段一:走出去
一是以中国银联核心清算系统为依托,业务版图不断扩大,基本建成全球受理网络,受理质量和受理体验不断提升。自2004年以来,中国银联从中国香港、澳门开始,不断拓展境外受理网络的广度和深度,业务版图逐步从亚洲拓展到欧洲、美洲、中东和非洲。截至2020年上半年,银联受理网络已延伸到179个国家和地区,境外累计开通商户3100万户、ATM终端173万台。在东北亚和东南亚的中国游客主要出境目的地,韩国、蒙古、中国港澳等市场的银联卡商户受理覆盖率接近100%,优于其他国际卡品牌。在美洲、东南亚、大洋洲的主要旅游景点、购物中心、机场等持卡人常到的场所,建成上百个重点商圈。
二是挖掘商旅资源,形成对场景的深度拓展,为跨境旅游和商务人士提供广泛服务。顺应国内从团游到自由行的转变趋势,银联加快自由行支付场景建设,持续推进与国际知名航空、旅游、租车、酒店、邮轮品牌等大商户合作,并进一步加快向代购、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行业渗透。
三是加快拓展跨境网上业务。强化与全球大型线上网关合作,持续拓展重点网上商户,线上受理网络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家商户,并推出有针对性的网上重点商户营销。
阶段二:走进去
一是围绕外卡加快本地化业务拓展,加速境外发卡。大力推动境外发行银联卡,服务本地居民日常消费和跨境出行。截至2020年上半年,银联网络实现亚太区域90%、欧洲66%、美国80%受理覆盖;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银联卡1.39亿张,在银联国际业务总量中的占比已超过70%。在满足境内持卡人跨境用卡的基础上,银联进一步为境外市场持卡人本地生活用卡和跨境商旅用卡提供了有力支持。银联卡已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主要的支付工具,在香港,新增银联信用卡数量占各类品牌信用卡总数的比例超过一半;在老挝、蒙古和缅甸等地,银联卡发行规模居当地各类卡品牌第一位;在中国港澳、东南亚、韩国、巴基斯坦、中亚等地,当地发行的银联卡本地交易占比超过90%。同时,银联正加快建设以钱包APP为载体的电子化发卡体系,创新产品成为银联境外本地化业务开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是构建以银联卡为核心的权益体系,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银联的新闻宣传已经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开展本地化传播的境外市场增至26个,全球超过5000家商户接入“优计划”。
三是坚持卡组织“四方模式”(指由卡组织、发卡行、持卡人、收单机构和商户构成的银行卡组织模式。在该模式下,卡组织通过搭建平台,一边连接发卡银行和持卡人,另一边连接收单机构和各类商户,为各方提供技术标准和转接清算服务,从而完成支付服务),开展支付标准合作,发挥开放式平台作用。银联已与全球2300多家机构开展受理与发卡合作,并依托技术特长和业务拓展经验,通过支付标准合作、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更广泛区域的银行卡产业与国际标准接轨,其中包括与亚洲支付联盟APN的11个国家13家机构开展芯片标准授权合作,在泰国、老挝、塔吉克斯坦等市场参与本地转接网络建设。
阶段三:走上去
一是布局创新支付业务,满足多元化跨境支付需求。为进一步改善移动互联支付环境,银联加快芯片卡迁移和非接改造步伐,全球迁移完成率均超过90%。通过与各市场主流机构广泛合作,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银联二维码、银联NFC手机闪付等移动支付服务,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落地超过50个支持银联移动支付服务的钱包类产品。在跨境汇款、跨境贸易领域推出新的支付解决方案,45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银联跨境汇款服务,4000多所境外学校支持银联卡跨境缴纳学费。
二是跟进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储备和系统架构优化,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银联国际已启动下一代支付系统能力建设,建成开发者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合作机构快速、安全地开展银联移动支付业务。通过建设数字账户平台、安全远程商务(SRC)等标准化平台,打通支付应用提供方和支付渠道方,加速实现银联移动支付服务跨境、跨APP联网通用。
银联国际业务拓展的主要经验
把握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应持续提升的跨境支付需求和境外区域联动趋势,加速全球支付网络布局和建设,助力跨境支付
一是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把握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时代契机,奠定业务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力稳步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与各国的商贸往来持续深化,为银联走出国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土壤,也为银联加速国际业务拓展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是顺应国家政策导向,把握“自贸区”开放等政策利好契机,加快业务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各种支持政策,进一步鼓励中国的资本、技术、设备和人才走出去,为我国企业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银联借助自贸区不断开放和优化的投融资汇兑环境,开展境外人民币发卡业务。
三是充分利用日益增强的跨境商旅需求,通过受理和发卡双向推动跨境支付畅通和资金融通。随着跨境留学生规模的不断增大,学费缴纳和生活费支出成为重要的跨境支付场景。银联兼顾中国公民境外用卡和境外持卡人的需求,不断拓展境外受理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据银行数据,中国公民在境外近75%的银行卡支付发生在银联网络,银联卡已成为中国人出境首选支付工具。
四是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区域一体化机制,助力区域联动,为区域内跨境人员流动和商贸提供支持。银联将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区域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战略市场,进一步借助“一带一路”欧亚区域联动的契机,为区域内跨境人员流动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
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互利共赢为核心,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始终坚持以开放的业务模式与产业各方加强合作,构筑利益共同体
一是坚持在传统“四方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更灵活开放的合作模式,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入银联网络,得到了境外机构的高度肯定。“四方模式”充分尊重合作机构在当地市场的利益,境外机构对此表示非常认可。在本地化业务上,境外机构欢迎银联提供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帮助合作机构建设数字化能力,解决合作机构在跨境支付方面的需求。
二是引入会员制度,不与会员机构争利,坚持共享利益、合作共赢,从而吸引更多国际主流机构参与并积极开展银联卡业务。银行卡产业是典型的“四方模式”平台型产业,产业链上包括发卡银行、收单银行、商户、持卡人、终端制造商等多个参与方。银联国际通过会员制的运作模式,将产业链各方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合力,践行“开放合作、共享成长”的合作理念。通过会员制创新,银联国际争取更多机构参与业务发展,实现了受理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境外发卡量的突破。截至目前,银联境内外会员已超过2300家。
遵循境外市场本土文化,深刻理解境外机构需求,不断扩大合作范围,稳固和深化合作关系
一是深刻理解不同机构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银联始终坚持以开放的态度主动对接机构的业务需求,共同制定银行卡产业合作方案,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获得了合作机构与当地居民的信任。
二是提供支付以外的配套增值服务,更好满足境外机构多元化的需求。在受理端,通过增值服务、培训、营销等方式深化与大型主流商户的合作,建立商户忠诚度计划,强化商户关系维护;在发卡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交易安全和认证、交易数据分析,进一步为持卡人构建权益平台和专属用户服务体系。
三是根据不同机构需求,推进建立更加广泛、包容的合作模式。在与银行合作的基础上,将合作延伸至支付产业链上下游的更多参与方,如移动端支付参与方、O2O参与方、新型消费信贷参与方等,将更多机构纳入合作范围,实现银联支付平台对各类场景、各参与方的更广泛、更灵活接入。
持续推进从跨境业务到本地化的转型,深化本地化业务发展,有效形成“银联”国际品牌形象
一是不断强化与境外主流机构发卡合作,推动境外市场大规模发卡。在受理网络达到一定规模的境外市场,银联积极推动境外主流机构发行银联卡。根据本地持卡人需求,为发卡机构量身定制产品。
二是持续提升外卡本地交易潜力和跨境联动,强化银联国际品牌形象。结合本地居民的消费喜好,在不断完善受理场景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境外发行银联卡的使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持卡人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银联卡进行交易。在亚太主要市场,“银联”品牌知名度基本进入前三位,在老挝和蒙古分别居于第一、第二位。
紧抓“互联网+”发展契机,加快以移动支付为核心的数字化支付创新和支付生态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是加速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境外落地,构建多场景、多渠道、多应用的创新支付体系。目前,境外超过1000万家网上商户受理银联卡,在教育缴费、航空预订领域形成特色。银联储备了In-APP移动远程支付产品、P2P转账产品、交通行业非接支付等一系列产品,基本完成面向境外持卡人的移动支付产品体系建设。搭建了TSP、TSM、HCE云平台等创新业务支持平台,为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的跨境使用提供技术和安全保障。
二是建设创新营销平台和权益平台。2016年,银联建成首个由卡组织实现立减模式的跨境营销平台——“优计划”。“优计划”基于移动互联技术,首次实现对跨境消费的定位服务、精准营销和立减优惠。在精准营销基础上,推出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交叉营销,提升优惠券下载规模和转化率。
策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境外中央银行和本地网络合作,实现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和技术标准走出去
一是把东南亚、中亚、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战略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已有122个国家和地区开通银联卡业务;在部分主要经济体国家和地区,ATM和POS终端的银联卡受理覆盖率接近100%。发卡种类从单一借记卡转向金卡、白金卡、钻石卡等银联高端卡;本地客户从个人卡转向服务于商务客户、网上采购客户和持有旅游卡客户。
二是联合境外央行和本地网络,通过在标准规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发挥技术和产品优势,在中外交流的重点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银联不断推进与沿线市场的境外央行和本地网络在基础设施建设、支付标准和创新业务等方面的合作,以银联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技术标准和金融基础设施逐步走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市场,助力织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普惠金融网。
银联国际化前景广阔
结合监管和产业发展趋势,准确认识当下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的转型形势
在监管环境层面,一是严监管成为常态,境外监管部门持续规范创新支付产品和业务,监管机构对跨境交易的反洗钱、反恐融资等管理进一步加强。二是监管机构主动探索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推动全国性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升级。账基支付、P2P转账等不断扩大应用场景。面对上述转变,银联将积极顺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持续推进业务合规发展。
在产业发展层面,一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带动全球支付产业发生巨大变化,卡组织“四方模式”的各参与方呈现新动态。全球支付网络更注重向区域性支付网络赋能,提供全球网络资源、创新技术储备、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和标准、跨境跨界应用场景等;区域性支付网络依托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兴起,同时通过与全球支付网络合作,实现跨境交易。二是支付机构持续拓展、升级账户服务,下沉市场。主流银行重点布局自有手机APP,强化APP内容和功能;本地化小微电子钱包逐渐兴起。大型商户、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账基业务为抓手,成为新增发卡机构。三是收单市场持续统一、整合,小额高频移动场景快速发展。对于国际业务发展,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坚持创新引领,布局数字化生态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开放合作网络
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银联将进一步强化“互联互通的全球网络,灵活多样的转接清算角色”这一战略定位,逐步实现“全球网络、国际品牌”的战略愿景。
一是要加速本地化进程,完善数字支付场景建设和应用落地,加强已有平台的产品应用和市场推广。二是推进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丰富转接清算业务类型。三是伴随合作方、产品和收入模式的改变,推动商业模式从传统卡基“四方模式”向多元化的创新商业模式转变,在不同转接清算角色中积极发挥作用,促进产业共生共荣和协同发展。
(作者系中国银联董事长)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1/1 11:32:48
- 人民日报 | 2021/7/19 9:22:58
- 移动支付网 | 2021/4/12 15:21:56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 2021/3/1 14:26:16
- 移动支付网 | 2020/12/31 19:36:26
- 人民日报 | 2020/9/28 8:55:17
- 中国金融杂志 | 2020/5/7 17:01:09
- 移动支付网 | 2019/12/31 22:59:33
- 人民日报 | 2019/9/29 16:33:22
- 移动支付网 | 2019/8/12 10:58:55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0 9:55:26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6 15:17:04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5 14:34:32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4 16:32:54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6 1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