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吉林省联社”)紧紧抓住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契机,以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为总体纲领和实施纲要,在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的帮助与指导下,牢牢树立金融科技作为数字化转型新引擎的发展理念,坚持自主掌控和合作共赢相结合,加强金融科技布局,加大金融科技应用,逐渐探索一条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新路。
守正用奇,谋划与落实金融科技战略布局
吉林省联社作为中小金融机构,受地域、经济规模等因素制约,无法全面铺开金融科技研究和应用,而是坚持合理布局、规划先行,在金融科技技术路线布局上,以积极跟随主流金融科技技术趋势的“正”道为主,以集中资源优先发展最有前景、最有效果的“奇”兵为辅,选择最适合的金融科技建设方式。
首先是制定金融科技专题发展规划。以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规划为重要输入,制定吉林农信IT发展规划。在总体目标上,将金融科技作为架构转型乃至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打造省县联动、转型开发的应用架构,打造数据赋能、洞察价值的数据架构,打造服务云化、智能运营的基础设施结构,制定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实施目标和路径。
其次是打造两个实验室。近两年来,招聘人工智能、统计学、计算机等高层次专业人才数十名,引入2个头部机构合作平台,打造吉林农信实验室。一是金融科技实验室,侧重研究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新应用,结合吉林农信系统内各行社特色需求,在实验室中孵化产品,并试点应用,将应用效果较好的孵化产品进行全面推广。二是金融数据实验室,主要任务为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玩数据、用数据和引数据,积极将数据应用在智能营销、智能风控等领域。
再次是建设两个体系。一是DevOps研发运维体系。在部分项目中积极引入敏捷开发等方式,尝试Git、Jenkins、容器、K8S等工具的使用,建立适合吉林农信特点的DevOps体系。二是开放银行体系。2011年起,在开放银行概念未提出前,吉林省联社就建设开放系统,陆续对下辖各行社开放接口,目前已开放接口61个,下发60个源系统的报表1000多张,开放力度在全国省级联社前所未有,下一步计划升级开放系统,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程度。
最后是营造一种文化,即自主掌控和合作共赢相结合的文化。在自主掌控方面,将研发人员自主掌控程度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打造吉林省联社移动、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等七大研发平台,提倡“自主掌控,技术为王”的研发精神。在合作共赢方面,不重复造轮子,站在巨人肩膀上扩展视野,加强和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合作,吸收一切可以借鉴的技术、管理、培训等经验,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和平台,学习、吸收、消化以归我所用。
分进合击,加强金融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实践
充分认清中小金融机构的优势和不足,重点选择和业务发展相匹配以及和省情社情相匹配的技术研究、孵化和实施。
在大数据技术方面,根据全社“移动优先、数据赋能”的总体规划,将数据分为前、中、后台,引入国内先进的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海量存储能力、数据计算能力和检索能力,打造历史数据存储、指标与模型的计算和存储、批处理运行与调度等平台。不定期启动专题的咨询规划,围绕大数据生态规划了离线批处理、实时流计算、联机查询MPP计算、联机分析MPP计算、机器学习5大集群,构建数据在冷、热、温等不同时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风控、金融基础数据报送等项目建设契机,构建基于大数据平台基础上的监管指标及风控指标集市,不断完善全社总体数据架构布局。
在分布式技术方面,根据新老分区的应用架构及稳敏结合的开发模式,积极研究和实践分布式技术的应用。在网贷、移动平台等系统建设上,打造基于分布式、微服务的新型应用架构,构建分布式配置中心,应用分布式架构中的服务发现与注册机制、智能路由、服务熔断、分布式事务跟踪等技术提升系统处理效能和灵活性。主动引入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重点研究分布式事务、数据分区策略、多活部署、大规模任务调度等关键技术,在网贷、影像平台等系统上积极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金融行业推广国产化分布式数据库起到示范作用。
在人工智能方面,搭建机器学习平台,集成TensorFlow、PyTorch、Caffe等主流框架,组合分布式存储、容器、分布式调度等技术,构建强大的算法和算力,全面支持智能风控、智慧营销和智能决策,打造吉林农信的“超级大脑”。搭建移动平台、生物识别平台、数据采集平台、反欺诈系统等,积极应用推荐技术、模式识别、协同过滤等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和客户、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的连接,打造吉林农信的“智慧连接”。
在云计算技术方面,根据全社基础设施架构规划,构建三朵云,即开发测试云、生产云和行社云,接入运管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交付、灵活调配和弹性可扩展。目前已经完成虚拟化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储备和开发测试云的初步研究。
处实效功,加强金融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
以促进业务拓展、降本增效为最终目的,以产学研一条龙服务构建技术平台,提升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效率。
1.新连接: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建设统一生物识别平台,应用在一线员工对重点客户的识别、网贷平台对客户的筛选等场景,提升服务效率;建设OCR等系统,应用在证件、凭证等识别场景,提升客户体验;建设移动平台,应用在客户信息采集、产品购买等场景,极大降低获客成本;建设网贷平台,开发农机贷、理财购买等一系列新产品,尤其在疫情期间提供更加便捷的线上贷款服务,有效支撑普惠金融的开展。按照人民银行关于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试点的工作目标,克服技术及测试难点,成功上线人脸识别线下支付业务,提升金融惠民服务水平。
2.新架构:融合新老IT系统群。金融科技促进了银行IT架构的改变,以业务为导向,采用“传统业务集中式+开放业务分布式”双架构模式,确保传统业务的稳态开放,以及开放业务的敏态开发的新架构。其优势在于:一是提升服务效率,一方面源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及其开发模式更加灵活,另一方面通过服务梳理、服务治理,沉淀共性业务要素,有效提升业务支撑效率,比如网贷、移动平台等新架构基础上的产品开发基本实现了快速开发、快速迭代,开发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倍以上。二是降低成本,由于分布式架构基于X86服务器,采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软硬件及维护成本均大幅降低,仅网贷平台已节约成本数百万元。
3.新基建:提速IT建设新模式。吉林农信将“三朵云”、七大平台、分布式数据库作为科技建设的“新基建”。基于三朵云,提升开发测试及生产部署效率,为科技基础薄弱行社提供基于多租户的托管服务,实现吉林农信省县一盘棋的科技布局。七大平台建设将自主掌控和外部合作有机结合,目前已经搭建移动、机器学习等基础平台,基本实现自主掌控。
4.新联合:探寻产学研合作新路径。为弥补金融科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与人才储备的不足,吉林农信将积极探索与吉林省金融科技重点实验室(吉林财经大学)的合作,在金融科技领域,为地方性金融咨询报告提供理论验证,以及相关金融产品提供实践评估,加速金融科技理论与技术的成果转化,进一步汇集高校与吉林农信的力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金融科技成果的逐渐显现,印证了金融科技在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延伸金融服务边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大有可为。下一步,吉林农信将持续加强金融科技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推动金融科技研究成果的深入转化和地方应用,进一步运用前沿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用实际行动践行金融科技发展理念。
(本文作者简介: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息科技中心总经理助理 程永义 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吉林省金融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姜建华)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2 17:10:04
- 九卦金融圈 | 2022/8/10 9:52:40
- 移动支付网 | 2022/7/28 17:09:07
- 移动支付网 | 2022/6/29 18:53:02
- 金融大数据观察 | 2022/6/2 15:17:26
- 易观分析 | 2022/5/19 10:24:15
- 移动支付网 | 2022/5/5 10:47:35
- 移动支付网 | 2022/4/2 9:45:44
- 移动支付网 | 2022/3/30 10:15:56
- 安达拉社 | 2022/3/18 10:09:08
- 中国电子银行网 | 2022/8/15 9:29:23
- 移动支付网 | 2022/8/9 14:10:09
- 移动支付网 | 2021/11/9 16:06:29
- 银数观卡 | 2021/8/18 16:04:09
- 我们的开心 | 2021/8/9 9: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