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评】预付卡何以救赎
慕楚移动支付网2021/12/27 9:40:45

伴随着各类注销、退省传闻,新一轮的支付牌照续展在上周完成。在这场51家机构参加的大考中,40家通过,5家不予续展,6家中止审查,续展存疑。

注销的5家支付机构分别是,河北一卡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厦门易通卡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便利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锦江国际商务有限公司和上海申城通商务有限公司,支付牌照业务类型均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但业界对5家预付卡机构的注销并不意外,反倒是更加关注中止审查可能摘牌的机构,预付卡的死亡似乎是预料之中的事。那么到底预付卡为什么就默认死亡了呢?

过去预付卡有多“香”

据移动支付网统计,支付牌照数量最高值为271家,已明确注销的支付机构为47家,其中42家包含预付卡业务类型,比例将近9成。

曾几何时,预付卡业务是真的“香”。

不排除已注销的支付牌照,所有271家支付牌照中,有预付卡相关业务的机构是178家,占比65%;相比之下,银行卡收单是66家,占比24%;互联网支付113家,占比41%。

自从2011年支付牌照首次发放,预付卡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牌照类型。原因是预付卡相比其他业务类型,赚钱更容易。

曾经有业内人士粗略计算过,预付卡业务的毛利率大概是7.7%,其中包括售价差异(如500元购买实际面值只有490元)、利息(备付金利息)、余额损耗(用不完的零钱)、押金损耗(大部分不会赎回)、遗失损耗(卡没用完丢了)、避税、商户手续费、商户推广费、结算日期(商户结算T+N)、报销等。

相比96费改之前银行卡收单普遍1.2%的手续费收入,预付卡赚钱能力是其6倍。此外,银行卡收单是当银行的“马仔”,预付卡则是发行与受理一体;而互联网支付,彼时还不够发达,线上消费除了电商较少场景。

从核心业务逻辑上来看,过去预付卡资金流转速度慢,沉淀资金高,资金自主权限大,是相比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等热门业务类型的最大优势,“借鸡生蛋”吃利息,成本最低。

预付卡下行之路

随着政策的改变,市场环境的激变,预付卡自2015年左右开始步入下行之路。

2010年,2号令发布,支付牌照政策落地。

2011年,第一批支付牌照发放,支付业牌照时代真正到来。

2012年,《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发布并执行,预付卡业态基本成熟。

到2014年年底,一暴雷事件,让监管意识到了预付卡企业“太舒服”了,需要加强监管。

2014年12月,上海畅购一卡通挪用备付金,导致资金链断裂,出现了大量持卡人难以兑付的情况,并引发群体事件。不久后,2015年2月,浙江易士也出现挪用备付金情况,进而“暴雷”。同期,广东益民被爆出因“非法吸储”被警方立案调查,最终受到人民银行的严厉“惩罚”。

预付卡企业的连续暴雷,背后是严重的备付金挪用问题。2017年3月的一次会议中,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就公开表示,备付金被挪用的情况一度还比较严重,有些机构把客户的备付金拿来炒房、炒股票,甚至用于个人赌博,最后导致损失。往往一个机构出问题可能牵扯到多个地区,消费者的人数可能数以万计。

预付卡企业多个暴雷的同时,2015年开始,人民银行原则上已经不再新发支付牌照,转而鼓励收购、兼并。

后续,针对备付金挪用问题,集中交存制度出台,很大程度上便是与预付卡企业挪用备付金乱象有关。备付金上交,没有了备付金利息,预付卡企业盈利能力大降。

在备付金集中交存前夕,备付金利息占支付机构利润较高。漫道金服申请上市时公布的数据显示,宝付2016年备付金利息收入3410万元,占其营收的7.7%,占其净利润的23%;汇付天下上市时披露的数据显示,其2017年备付金利息收入6160万元,占其营收的3.57%,占其净利润的45.86%。而单纯持有预付卡牌照的支付机构,其备付金利息在净利润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8-9成。

备付金集中交存政策是对预付卡企业生死最大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因素。第二个较为直接的因素是“营改增”。

2016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营改增试点若干征管问题的公告》,该公告规定,支付机构销售多用途卡取得等值人民币资金,或者接受多用途卡持卡人充值取得充值资金的,应向购卡人、充值人开具内容为“预付卡销售和充值”的增值税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持卡人使用多用途卡,向与支付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的特约商户购买货物或服务,特约商户不得向持卡人开具增值税发票。

更直白的说,预付卡再也不能够很好的用于做账、避税、报销了,企业及个人购买意愿大大降低。

第三,移动支付的发展对预付卡来说也是一个慢性死亡的因素。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对实体卡相关应用是整体的打击。从业务的核心逻辑来看,互联网支付业务与预付卡业务,除了线上与线下的不同外,都存在一定的预充值消费属性。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线上与线下场景的边界模糊,而预付卡本身存在网点、消费场景、账户等方面限制,削弱了商业可拓展性。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预付卡持牌企业是交通一卡通公司,早些年参考“香港八达通”模式,基于交通场景逐渐向附近商业延伸,是很好的商业升级方向,其中拥有资金自主权的支付牌照是必备条件。然而近几年,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乘车码流行、手机Pay等业态,都深刻的改变了交通支付业态,预付卡资质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大,且预付卡合规成本在不断上升。

有意思的是,在预付卡没落的期间,银行卡收单和互联网支付相继迎来市场和政策红利期。

2013年7月,《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发布,新增线上支付监管的同时,开放了小微商户信用卡收单的限制,套现兴起,收单进入蓝海阶段。

2015年12月,《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发布,互联网支付成为唯一可以开立支付账户的支付牌照类型。再到2017年12月,《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发布,互联网支付成为条码支付展业的必备牌照类型。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强企对资金结算独立性的需求越来越强,互联网支付替代预付卡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牌照类型。互联网支付还是跨境人民币、跨境外汇、基金支付等支付许可的必备资质,更是提升了该牌照类型的价值。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难道预付卡就没救了?

预付卡何以救赎

2020年7月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预付卡工作委员会召集了20家预付卡工作委员会常委单位32位代表,举办预付卡业务线上座谈会。一起谈谈,预付卡该怎么玩。与会人员探讨了增值税发票政策优化、远程发卡可行性研究等方向。

增值税问题需要税务部门来解决,短期估计比较难改变,但远程发卡可能是一个突围点,降低网点限制。不过,这也存在违规经营网络支付业务的风险。

2020年9月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风险防范指引》,文件要求,通过技术手段确认客户在核准地域范围内,不得借助条码技术超出核准地域从事预付卡业务。未获准办理网络支付业务的预付卡机构不得通过条码技术变相从事网络支付业务。

政策对预付卡的限制是最为致命的因素,不过2021年年初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取消原来的支付牌照分类方式以及地域限制,将支付牌照重新划分为储值账户运营、支付交易处理,预付卡可能迎来政策翻身。

而在此之前,许多支付机构已经开始与银行合作,通过II、III类账户的灵活性,突破多用途预付卡的支付牌照限制。所以预付卡还有多大市场机会,政策红利期是否会再来,没人知道答案。可以预判的是,还会有更多的预付卡牌照被注销或主动申请注销。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