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转型的4个道理:从罗振宇跨年演讲的6个故事讲起
2022/1/10 9:54:37

2022年1月1日凌晨,罗振宇2022“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落下帷幕。

这场跨年盛会,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

在今年的演讲中,罗胖面对12000个空座位,在3个半小时里,用53个故事,讲述了“原来还能这么干”。

其中30分钟,有6个故事聚焦于数字化转型。

窃以为,6个故事,于金融科技,是4个大道至简。

1. 数字化,数据为魂

——没有数据,一切皆为空谈

【故事16】公司怎么探知员工的情绪

2. 数字化,体验为王

——发现客户的痛点,陪伴客户的旅程,才是王道

【故事17】智能水表竟然还能救命

【故事18】老板怎么给消费者撑腰

3. 数字化,效率为本

——数字化的本质是一场关于效率的革命

【故事19】蜂农追花怎么用上数字化

【故事20】怎么让普通人当上急救超人

4. 数字化,技术为根

——技术是关键的问题,不是问题的关键

【故事21】自动驾驶还有什么应用场景

道理之外的道理

靠进化的力量,做时间的朋友

第1个道理:数字化,数据为魂

——没有数据,一切皆为空谈

【故事16】公司怎么探知员工的情绪?

【浓缩梗概】每位员工配置包含红、黄、蓝三色的玻璃球,每日下班根据情绪,自愿向本部门瓶子投入一颗。红为高兴,黄为一般,沮丧为蓝。次日沮丧蓝色较多的部门,将被高管约谈。

【老罗点评】管理者对员工的情绪负责是一种高级管理。数字化思维就是把过去模糊的、不能测量的东西,变得可见、可衡量。数字化可以低成本,你一百亿元的数字化,我有我一百块钱的数字化。

【解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据为魂,没有数据,一切空谈。

数据为魂是银行与生俱来的需求

银行本质上是中介行业,贩卖的是风险,依靠的是数据。这一点与技术无关。

金融中介在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需要收集双方的基础信息、财务信息等,以判断资信状况、信用质量,因此从产品开发、获取客户、因客定价到管控风险等,银行的经营天然需要数据。

数据为魂是场景金融的时代诉求

无场景不金融的新时代,需要基础信息、财务信息等强金融数据,也需要客户“吃喝拉撒”的行为数据,才能让金融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随心,才能撬动以小微客群为代表的长尾客户或利基市场。

无场景不金融的新时代,数据对于银行的内部管理同样重要。场景金融要求绝对以客户为中心,需要灵活的产品服务体系、敏捷的科技前中后台以及协同的数字化运营。因此围绕场景如何变革、如何整合传统的IT建设模式、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如何在传统的科层体制上组建起更加柔性的融合组织。这样的变革需要依靠数字化与数据,才能让组织柔性,让管理刚性。

数据为魂是转型行稳致远的核心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转型要有数字化的产品,更要有数字化经营,才能有效盘活和深耕存量客户,实现对用户有目的的组织管理和针对性营销,增加用户粘性、贡献和忠诚度。

通过数字化的运营,才能系统性获取用户反馈,沉淀出一整盘真正属于银行的数字资产,从而实现千人千面和精准营销,并以此为依据赋能产品迭代开发,推进产品不断优化提升,最终提升整体经营效率和风控能力。

第2个道理:数字化,体验为王

——发现客户的痛点,陪伴客户的旅程,才是王道

【故事17】智能水表竟然还能救命?

【浓缩梗概】随时监控独居老人的智能水表数据,根据数据变化判断独居老师的生活情况,若数据无变化,实现智能警报。

【老罗点评】初心之外,还要用心。系统如此完美,以至于没有人需要成为更好的人。一个好的数字化系统,需要的恰恰是设计者从人出发,替人考虑。你成为更好的人,就能看到数字化更好的用途。

【故事18】老板怎么给消费者撑腰?

【浓缩梗概】高端大理石瓷砖简一老总李志林在全国600多家店铺里,亮出了一个直通车二维码。每个简一客户都可以通过这个二维码直接找到李志林本人。李志林说,这是图用户心里踏实啊。简一通过一个数字化的小工具,实现了“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用户”的理念。

【老罗点评】数字化不是一个什么开天辟地的技术,它就是帮助你实现关怀的一座桥梁。数字化并不难,任何一个做消费者生意的企业都可以学。

【解读】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发现客户的痛点,陪伴客户的旅程,才是王道。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布,各行关于数字化的slogan更加趋同……

数字化成为共同的底色,以客户为中心成为转型的“第一性原理”,其中饱含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层次逻辑——

时代变化、科技进步推动银行局部金融服务变革,引发客户行为习惯改变,客户变化推进银行更深层次的获客活客、产品服务、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变革,以及相伴相生的IT变革;

这些变革最终汇聚成一股力量,在原有的组织、流程、制度、文化框架下,生长出一个更具生机的经营范式,形成一种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最终沉淀为文化与价值观,成为最底层、最有力、最持久的柔性生产力,使银行穿越周期、基业长青。

当下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有三个不缺,三个缺:

不缺客户,缺的是与客户互动的能力。换句话说,比拼的是谁更有能力理解客户的痛点,谁能敏捷地依托科技的力量,化解客户的痛点。

不缺客户体验,缺的是覆盖客户全旅程的体验。好看易用只是入门券,银行在从提供单个金融供应商转变为“综合类服务集成商”的过程中,唯有服务客户的全旅程,才能实现情感共鸣、价值认同。

银行数字化客户旅程示意 笔者手绘

不缺普惠的初心,缺的是初心之外,还要用心。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导致普惠的服务对象,如小微、低收入人群等长期被排斥在正规融资体系之外。数字化的确是破解普惠的关键一招。但是所谓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所谓充分释放大型银行的科技、信息与平台优势,都是第二步。真正的第一步是理解痛点,将痛点变为贯穿上下游、客户全旅程的解决方案。

第3个道理:数字化,效率为本

——数字化的本质是一场关于效率的革命

【故事19】蜂农追花怎么用上数字化?

【浓缩梗概】从事蜂蜜生意的“追花族”公司开发了全国花田的热力图和一些数字化工具。全国蜂农根据热力图,规划工作线路,花多的地方尽量去,人多的地方尽量不去。如此,蜂农的效率提高,劳动减轻,经验得到传递,消费者也不用再吃白糖变的蜂蜜了。

【老罗点评】技术不复杂,成本也不高,一个产业级的变革就这么发生了。数字化,原来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就像凯文·凯利说的:“也许宇宙中最反直觉的真理是,你给别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故事20】怎么让普通人当上急救超人?

【浓缩梗概】“第一反应”公司用数字化解决心脏骤停“黄金四分钟”问题。首先,大量培训普通人心肺复苏急救方法,包括白领、服务员和送快小哥等。其次,出现问题,随时可扫描机场、学校、写字楼里显眼的二维码,呼叫距离最近的志愿者,志愿者58秒内赶到,这是救援的第一棒。再次,系统继续分发任务,志愿者到场后90秒之内,第二棒到位送到AED除颤仪,紧接后面第三棒呼叫医院,甚至会替赶来的医务人员按住电梯,把住关键的生命通道。一栋写字楼,每年只要有10%的员工参加一天的培训,就可以保障这一栋楼的安全。比如深圳机场,每年有五千万客流量吞吐,大概一年会有五个人心脏骤停,现已购买这套服务。

【老罗点评】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它能让这个场所里的人更安心,能让运营者表达出自己对场所里人的关心,也能够让场所里接受培训的人有一份荣耀。如果你认为这也是一个大的产业级的机会,拿到这个机会的奖励的,不是那些捷足先登的人,高瞻远瞩的人,势大财雄的人,而是那些心细如发的人,分辨力高的人,善解人意的人。

【解读】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字化的本质是一场以人为本,关于效率的革命。

国资委最近发布了2020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100个代表性案例。从这些案例中不难看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万花筒,千企千面。

如果做一个高度抽象,会发现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一样,都是一场以人为本,关于效率的革命。

所有转型都都围绕着连接效率、数据效率以及决策效率。

我们的生活、工作是一个连接接着又一个连接,连接是一切转型的基础,转型改变的并不是连接本身,而是连接的效率。

消费互联网把十几亿人高效地连接在一起。进入到产业互联网,既有十几亿人,更有几百亿物的连接,难度系数远高于消费互联网,其中蕴藏的机会也是成正比的。

十年间,互联网企业做生态从连接开始,由平台壮大,又向生态进化,靠着生态带来的流量与数据优势,给银行业上了数字化转型最为生动的一课。

银行数字化转型后,金融产品没有本质变化,变化的是连接、数据与决策三个要素的效率。

因为移动互联和App,更广泛的客户连接产生数据;因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强金融数据(资产、账户、信贷、个人信息等)和弱金融数据(用户“吃喝拉撒”行为数据)通过优化模型训练,让决策更精准;精准决策又可以产生更多的连接……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正向飞轮由此而生。

所以,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对手其实是自己,转型的首要问题是:

哪些要素没有连接?

而技术,通常是最后一个问题。

这也是,老罗最后一个故事的道理——技术是关键的问题,不是问题的关键。

第4个道理:数字化,技术为根

技术是关键的问题,不是问题的关键

【故事21】自动驾驶还有什么应用场景?

【浓缩梗概】李彦宏在新书《智能交通》中说,如果推行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提升通行效率,5年之内,中国一线城市不再需要限购限行;10年之内,基本解决拥堵问题。

“5G云代驾”是自动驾驶的中间站,在100%的自动驾驶做不到、不成熟的时候,用人来实现双保险啊。

如果自动驾驶车辆在路上遇到复杂情况,那就第一时间人工接管,就像你的驾校教练一样替你做一个紧急处理。

深夜成都街头奔跑的一辆车,可能是一个住在青城山脚下的老司机在监管着。

【罗胖点评】一个雄心勃勃的科技变革,居然停靠在了一个温情脉脉的中间站。原来我们想象的技术,都是横空出世长成巨兽。它造福人,但也替代人、挤压人。真正马上可以用的技术,不是什么人的替代者,它是人和人之间的连接者。不管技术本身多么高大上,说到底它是人类的工具,它只有一个使命,让人间变得更好。

【解读】技术是关键的问题,不是问题的关键。

当下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已成各家银行数字化“标配”,物联网、量子云云也已早有触及。

转型路上,技术的确是关键的问题,却不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银行业近二十年的科技发展,坦率地说,相对于其他行业,在信息化普及率、数据安全性、业务连续性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依然可圈可点。

当下,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焦虑主要来自Fintech,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技术。

原因在于,移动互联时代场景金融的崛起,需要通过金融科技技术提升效率,联结场景和合作伙伴,用开放共赢的金融生态为客户提供碎片化、多样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构建外部生态的过程,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然之路,也是主动暴露银行数字化转型短板的过程。

表象上看,最大的短板是场景缺乏和跟不上时代的落后技术,但是抽丝剥茧,却能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困境。

比如,集团希望一盘棋的去布局以场景金融为引导的数字化转型,这需要顶层设计和久久为功,构建大平台、大架构、大中台。但是业务条线和一线部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希望抓住小场景,单点突破、小步快跑、迭代创新。集团的横向赋能与业务单元的纵向生长,看似有机融合,但现实却是充满博弈、甚至南辕北辙……

比如,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已深入人心,但是多年的惯性使然,以业务为中心、以部门为本位的传统管理仍然存在,各部门各条线的垂直化管理使得部门墙林立,各部门拥有自己的系统、流程和数据,导致客户体验、端到端业务流程的梳理阻力重重,反映出来的就是“烟囱式”的IT系统,“薄前台、大中台、强后台”的架构改造举步维艰……

走出困境,可以听听老罗关于5G云代驾的故事。

走出困境,可以翻翻《BANK 4.0》。BANK 4.0是一本未来银行的预言书,之前的N.0讲的是技术改变银行的可能性,4.0却敏锐地洞见了一个绝对的趋势——银行的经营范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场景金融的时代不可逆转的来临了。

新时代,新金融,需要新玩法。

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思维与人心,其次才是技术。

道理之外的道理

靠进化的力量,做时间的朋友

【老罗数字化的开篇词】“数字化转型”这个词今年特别热,各行各业都在谈。大家都铆足了劲要在数字化上大干一场,买设备,招首席信息官,找咨询公司,在公司内部开各种各样的转型会。我听过最狠的,是一家大公司全员自学Python计算机编程语言,包括车间班组长。那肯定是被吓着了。这说明什么,不是决心大,而是真没辙。

咱别笑话别人,今年我也被吓着一次。我去参观华为,他们告诉我说,华为仅仅用于内部数字化改造,就每年要投入100亿元,积攒了10亿行代码。那一刻,我内心只有一句话:“要不起,过。”

不是说好的,数字化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吗?但它怎么成了只有巨头能玩的游戏呢?

【老罗数字化篇的结尾词】我想说的是:数字化这班车,比早晚更重要的是,你为什么出发?比快慢更重要的是,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解读】老罗的七年和老罗的slogan,有着关于时间的隐喻。

其实,这次的跨年演讲背后,关于罗振宇,已经有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声音来源于得到App母公司思维造物连续三年降低的净利率,来源于饱受诟病的商业模式,来源于社会对知识胶囊化的批驳,来源于更便宜更易得的短视频……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老罗的slogan是时间的朋友。

时运的困境,却是今日不得不面临的痛楚。

也许一切只能用老罗常爱引用的pony马的金句——“你没做错什么,就是老了。”

银行是一个古老的行业,BANK一词源于意大利Banca,原指长凳、椅子。几个世纪前,威尼斯的货币兑换商,以长凳与椅子作为营业用具,开启了现代银行业。

弹指十年间,特别是须臾数年间,银行因为技术变革历经了太多的起伏,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数字化的浪潮。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被贩卖的焦虑“转型”多于“数字化”。

“转型”是与过去的告别,言语之间带着坚定与决绝。其实,不变的唯有变化,变化的本质是进化。

在可预见的将来,因为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惯性运转,银行仍将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供给者。

这是中国银行业无尽的青春,也是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底气。

如果没有乔布斯那样的天赋,没有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流量,没有独角兽科技公司的黑科技,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唯有起而行之,做时间的朋友,调动业务与科技、前中后台、机制与文化一切的力量,最终用“海量、充满韧性”的物竞,应对“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天择,方能成就进化。

进化是唯一的成功学。

结语

如今谈银行,必谈数字化转型。

仿佛银行已成时代的恐龙。

其实在不远的十年前,经历千禧年数据大集中的中国银行业,其信息化水平在世界金融界、在国内各行各业堪称翘楚。

只是如今,再踏转型路,往事尽云烟。

余光中说,“历史健忘,难为情的,是患了历史感的个人。”

因为历史感让人怀旧,而过去,既是仰仗,也是枷锁。

所以在一切时间的修行中,必包括反思与进化,煎熬与淬炼,惟其如此,才能畅饮时光的芬芳之酿,才能于时光之岸,看归鸿难期,看大江东去……

在时间的修行中,让我们坦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