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影响最广泛的新经济形态。金融科技作为现代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全球共识。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和数字化运营明显提速。面对大型银行数字化全方位转型的冲击和金融科技公司的跨界竞争,地方中小银行普遍存在着“数字化转型焦虑”。
作为一家上市的农商行,上海农商银行没有迷茫徘徊,也没有盲目模仿,而是将数字转型作为三大核心战略之一,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这既是上海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使命的战略需要,也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落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多部委数字化转型文件要求,积极履行市属金融国企社会责任的体现。上海农商银行结合自身实际统筹部署,逐渐探索出一条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实现价值创造之路。
聚焦战略、服务客户,这是数字化转型价值创造的目标
上海农商银行的使命是“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做一家老百姓信任、最有温度的银行,我们将凡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金融赋能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向往的领域,作为战略主航道。在主航道上,扎实推进零售转型和普惠发展,聚焦“三农、小微、科创、社区居民”的经营定位,依托广泛的渠道网络和适配的产品服务。当我们将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作为战略愿景,坚持做小做散定位,发挥在郊区深耕的禀赋优势,加强数字转型支撑,从单一“客户”营销向“客群”经营转变,以场景、服务、业务模式等创新为抓手,融入客户的生态圈、生产圈和生活圈,服务好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开拓更多的业务增长点。
金融科技,金融为本,科技为器。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标任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战略定位和使命愿景,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整体战略,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在前期“FOCUS”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内涵和外延,升级为“FOCUS+”[1]数字化转型战略,更好地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转型融为一体,强调价值创造,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转变新思维、运用新科技、打造新金融,整体推进业务、数据、科技紧密深度融合,增强组织融合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能力,提升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能力,助力业务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转型,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力,实现客户服务数字化、业务运营数字化、经营决策数字化,提升整体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设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
数据驱动、科技创新,这是数字化转型价值创造的基石
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数据,遵循数据逻辑,强化技术创新,强化转型基础。上海农商银行将数据作为银行的重要资产,重视数据治理及应用产生的价值。加快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健全数据治理架构,完善数据制度与流程,统一数据标准,严控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完整、准确、一致,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深挖数据价值。加强内外部数据整合,建立实时、动态、可视化、场景化的经营决策支持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提升批量获客、精准营销、高效运营、智能风控以及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同时,加快推进技术架构升级建设,建立相适应的IT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建立敏捷、精益的数字化研发体系。深化业务、数据、技术三大中台建设,实现“轻前台、厚中台、强后台”的架构,构建“敏捷、强大、稳定”的信息科技体系。
在具体创新方面,突出六大关键变革。
场景生态化。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构建服务场景,形成安全可靠、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统筹规划对外开放的服务内容和流程,提供聚合金融及非金融的综合化产品和服务。强化系统集成,加快建立面向开放生态业务的技术架构体系,建立标准、敏捷的数字化技术平台及管理机制。
产品自助化。建立常态化的线上产品创新机制,通过机制带来批量创新、持续创新动力,有序推出和改进一系列以客户为核心理念的自助化产品。客户可以通过App、网银、自助机具等渠道,自助化、自动化、智能化地办理业务,中后台处理不落地,操作界面清晰、业务流程简洁、交互体验智能、产品安全可靠。
渠道综合化。打通线上和线下渠道,打造“网点+移动互联网+开放银行立体覆盖、协同作战”的新一代数字化渠道,不断延伸渠道触点,覆盖更多用户,提升经营效率。强化自助渠道升级转型,个人电子渠道遵循“移动优先、体验优先”原则,特别是个人App从交易平台向运营平台转型;企业电子渠道明确“网银为主,App为辅”策略,并从主要提供企业结算功能向提供泛金融服务的渠道转型。加快推进开放银行新渠道建设,全面对接B端和C端应用场景,实现无处不在的银行服务。
经营数字化。通过营销驱动数字化、线上经营数字化、客群分析数字化等手段,推动数字化成为经营模式有力支撑,成为经营活动的有效抓手。夯实数据基础,通过对用户特征、交易行为、服务需求、客户旅程地图等进行全面采集,构建基础数据体系。挖掘营销机会,通过客户标签、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手段,快速挖掘商机,并实现精准推送。配置营销策略,通过客户分层管理、生命周期分析等,针对获客、存量经营、流失预警等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资源配置方案。
风控智能化。通过将大数据、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风险防控,并将数字化风控工具嵌入业务流程,优化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式,提升风险决策的实时性和智能化水平。完善系统化风险管理支撑体系,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打造平台,支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案防风险、合规风险等领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有效性;健全智能化监测体系,基于内外部大数据,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加速从“人控”向“智控”的转变,提升风险管理的敏锐性和前瞻性。
营运自动化。构建智慧运营体系,全面梳理和诊断客户旅程地图,从触点渠道、产品版块、服务体系等全方位入手,持续推进流程重塑。推动作业平台升级,通过ICR、RPA等新技术赋能,实现STP直通化处理,实现作业平台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在办公、人力、财务等领域,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管理效率。
突出融合、强化赋能,这是数字化转型价值创造的路径
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技术支撑为前提,本质是业务的转型,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业务主导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依托数据治理、技术升级,通过敏捷组织、考核转型切入,推动数据、科技、业务三大主线深度融合,用数字化解决批量获客、用户经营、平台打通、渠道融合、智能风控等问题。
(一)赋能业务发展。聚焦重点,按照“客户、产品、渠道”三个维度,全面赋能公金、零售、风控、运营等领域,使数字化经营能力成为上海农商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赋能零售业务方面,建设智能数据搜索分析系统,用数据赋能业务决策;建设零售移动展业平台,构建全渠道零售客户经营体系,助力网格化外拓营销,有效挖掘商机、触达客户。赋能对公业务方面,完善对公产品功能,对公结构性存款新增了质押授信业务、多账号购买功能,大额存单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频付息等新产品,提升客户金融产品获得感。赋能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在线业务、智慧供应链系统两大平台投产上线,有效提升涉农、小微、科技企业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赋能运营服务方面,重塑运营作业流程实现自助化、线上化,解决对公客户业务办理材料多、等待久等痛点,有效提升客户体验。赋能智慧风控方面,建设反欺诈风控平台,投产智能辅助决策模块、反洗钱可疑监测模型等,对交易风险实现实时预警、高效处理,最大程度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二)赋能客户转型发展。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除了对内赋能外,还要依托科技系统和优势,对客户数字化转型进行赋能。针对客户转型诉求,从提供传统金融服务转化为嵌入客户“平台+场景”的服务视角,建设满足客户经营管理需要的数字化平台和数字金融工具,输出数字化服务能力和金融科技应用能力。通过推进“企业服务+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支持客户降本增效、控制风险,赋能客户转型发展。上海农商银行正在建设一站式企业数字服务平台,为客户输出集协同办公、薪酬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发展。同时通过融入客户日常经营管理,创新客户服务场景,拓展金融服务模式,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赋能社会治理。金融向善,以义取利,这是数字化转型、价值创造的意义。商业银行如果只关注经济价值回报而忽视社会价值的创造,则行之不稳、行之不远。“好金融”不是只会赚钱的金融,而是越来越有格局和情怀的金融。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赚辛苦钱赚实在钱赚专业钱”的经营方式,放大格局、开拓心胸,从利己转向利他,运用金融力量、科技手段赋能社会治理,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合,打造轻资本服务社会的核心能力,在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助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上海农商银行借助移动金融、开放银行等手段,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民生、政府领域,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在农业农村、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电子商务、互联网+政务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支持金融惠民、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客户新版社保卡自助即时申领、补换卡服务,成为上海首家提供此服务的银行,对接大数据中心提供“一网通办”中48项政务功能,实现金融服务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
安全运行、组织建设,这是数字化转型价值创造的保障
在“坚定数字转型”战略定位下,上海农商银行在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等方面制定了系列配套政策,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21年,上海农商银行的科技投入达8.83亿元,同比增长22.30%。专职金融科技人员484人,占员工总数6.28%,较上年末增长29.41%。在加大投入的过程中,要守住安全运行底线,强化组织能力建设。
守住安全运行底线。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在数字化转型同时,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把数据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隐私保护,建立数据安全长效机制;要防范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风险,坚持依法合规、守正创新,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夯实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推进双中心双活架构改造,持续提升基础架构支撑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二是提升智能运维水平。加快构建自动化运维体系,提升运维侧研发能力,从传统数据中心向“资源云化、操作自动化、运营数字化”的新型数据中心转变,加快业务交付速度、增强连续保障能力。三是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持续优化涵盖管理、技术、运营三位一体的信息安全防护网;改进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体系,形成定期复盘机制,实现闭环管理,提升科技风控能力。
强化组织人才建设。一是推动组织变革。建立面向战略落地、面向价值创造、面向业务发展的,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新型组织架构。以创造业务价值为根本导向,通过组织架构变革、团队协作变革、人员管理变革、考核机制变革等,强化业务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推动全行业务快速发展。二是促进人才“两化”融合。在业务侧,培养精通业务、有数据思维、有金融科技理念的数字化产品和经营专业人才,提升业务侧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促进业务科技化;在技术侧,全面提升科技队伍业务理解能力、技术实现能力和自主掌控能力,提升技术侧的数字化转型实施能力,促进科技业务化。三是加快充实金融科技人员队伍,通过外部引入、内部培养、横向调岗等方式,加速总行业务、技术两侧以及分支行金融科技队伍的规模扩充和人员结构调整,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人员支持。
当前,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为金融创新发展构筑了广阔舞台,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数字化经营体系,已经成为众多中小银行的共识。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不是处于传统产品的数字化,而是跳出原有框架重新思考,包括重新定义和发现价值,重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上海农商银行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将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强化金融创新的科技武装和数据加持,走轻资本、低成本、高质量的内涵式增长道路,努力建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
作者系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2/10 10:35:56
- 九卦金融圈 | 2022/8/10 9:52:40
- 移动支付网 | 2022/8/8 11:59:17
- 移动支付网 | 2022/7/29 12:11:22
- 移动支付网 | 2022/6/30 14:47:30
- 移动支付网 | 2022/6/24 11:56:57
- 《中国银行业》杂志2022年第4期 | 2022/6/6 10:32:49
- 新金融城 | 2022/2/10 11:04:56
- 新金融城 | 2022/1/27 14:48:14
- 移动支付网 | 2022/1/20 9:42:31
- 移动支付网 | 2021/8/18 10:36:43
- 中国银行业杂志 | 2021/8/16 16:59:54
- 金融电子化 | 2021/7/28 11:18:03
- 移动支付网 | 2021/6/7 16:24:16
- 心弦歌者 | 2021/6/4 17: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