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波:2021年上海清算所清算业务达433万亿元
2022/4/27 9:30:22

作为兼具集中清算和中央证券存管双重职能的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清算所”)为我国场外市场提供统一专业的金融清算服务,产品覆盖债券、利率、外汇、大宗商品、信用衍生品五大门类20余种;同时为金融债、公司信用债、货币市场工具、凭证类信用衍生品等约20种产品提供招标发行、登记托管和清算结算等全流程服务。2021年,清算业务达433万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长率达7.4%;发行债券32.2万亿元、占全市场新发债券51.7%,期末托管余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18.3%。近年来,上海清算所紧紧把握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重大机遇,坚持优化服务与防范风险“两手抓”,全面推进产品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发展,在金融市场新基建方面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数字化答卷。

“核心+API”提升金融服务品质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指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通常为所有参与者、技术性基础设施以及与其风险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制定一套通用的规则和程序。与此思路一致,上海清算所坚持业务创新、制度标准、技术系统一体推进,把核心系统作为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安全、高效、便捷服务的中心节点,把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作为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与金融市场业务深度融合高效运转的纽带,同步深入开展核心系统升级更新和开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核心+API”同向发力,使每一项创新业务、风控制度、技术标准都能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基础技术底座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一代核心系统顺利上线,实现三项能力升级。2021年,上海清算所新一代核心系统成功换代升级并顺利上线。新系统主要在三个方面实现了能力提升。一是服务能力升级。新系统采用基于分布式、微服务体系的应用双活架构,核心业务吞吐能力提升数十倍,系统可靠性指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二是安全保障升级。新系统采用“微服务+同城双活+两地三中心+镜像冷备”多冗余架构部署,达到了监管机构业务连续性四级标准并通过等级保护三级的安全测评,为金融市场的持续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三是迭代创新升级。新系统通过平台化、易扩展、松耦合等架构设计,实现系统安全高效地快速迭代,稳定支持业务产品和风控措施相辅相成地快速螺旋升级。

统筹整合API,助力金融市场协同运行。为了有效发挥与市场每日数以千万计的信息交互作用,上海清算所通过技术系统内元数据信息的流动,将相关政策、规则、标准等向国内国际市场辐射,促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共享。一是打造开放统一的对外服务门户。建立接口服务开放平台,通过有效的系统整合、接口整合、流程整合,对外为市场提供直联接口一站式接入服务,对内实现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二是加强国际国内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海清算所通过与跨境清算公司(CIPS)、城银清算、中国结算、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卢森堡交易所、欧清银行等互联互通,支持国内外多样化的信息披露、发行登记、支付清算等业务,有效满足金融市场多元需求。三是建设开放金融基础设施。上海清算所向金融市场开放330余项API服务功能,广泛覆盖130多家最主要金融机构,接口订阅和开发测试耗时分别缩短85%和70%,极大地提升了金融市场支付清算网络体系的健壮性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强化了金融市场协同运行的整体性。

“高性能计算+AI”树立风险管理新标准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职能。随着金融创新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业务、机构的规模和类型不断扩大,交易策略和市场行为日趋复杂,客观上迫切需要尽快建立高质量的风险管理机制。上海清算所作为我国场外市场唯一的中央对手清算机构和我国三大中央存管机构之一,有责任当好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管家”。通过采用“高性能计算+AI”等先进技术,上海清算所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和质量标准。

“高性能计算+AI”保障市场稳健运行。通过“高性能计算+AI”等先进信息技术,上海清算所创建了数据驱动的风险预防、预警、控制和处置全流程技术体系。一是以先进算力作为引擎,建设大规模GPU并行计算、高性能非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技术体制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二是以海量数据作为燃料,汇聚交易、头寸、市场、财务、舆情等多领域多维度数据。三是以尖端AI算法引领方向,运用深度学习、图计算等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基于场景的数据挖掘和数据洞察,筑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技术屏障,形成动态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应对潜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冲击。

高水平风险管理体系大幅提升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质量标准。一是取得国际组织授权。上海清算所在国内率先推出国际先进水平的双边保证金管理服务,有效提升市场机构的风险管理精细化程度。二是广泛辐射全市场。2021年,上海清算所推出我国首个针对中央对手清算的风险试算平台(RiSCc),并创新构建信用债市场发行主体财务数据预警体系,形成国际先进水平风险管理措施从集中清算向传统双边清算的广泛拓展,支持众多市场机构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各种潜在风险,有效提升全市场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效率。目前,上海清算所的债券风险预警平均提前时间从之前的约90天提升至近500天,2021年的预警准确率达到100%。三是率先获得全国和上海市的质量管理最高荣誉。依托“高性能计算+AI”新基建形成的金融风险管家质量管理模式,上海清算所成为全国第一家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和“2020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的金融服务企业,为我国金融风险管理贡献了更高的质量标准。

“湖仓一体+DDW”助力数据深化应用

近年来,上海清算所不断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构建“湖仓一体”大数据系统与维度数仓(Dimensional Data Warehouse,DDW)数据模型相结合的金融市场数据集中管理体系,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提供准确及时、横向统一、纵深丰富的市场数据,织密金融监管与数据统计的信息共享网络。

“湖仓一体+DDW”形成统一数据支撑。目前,上海清算所已经建成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数据系统。系统汇聚海量、多维、动态大数据形成“数据湖”,基于统一数据整合方法论DDW构建全域型数据仓库,实现数据来源一致、处理过程统一、运算结果自洽、数据服务通用,为宏观审慎管理、金融综合统计、市场行为和金融风险监测等各类市场管理需要提供统一的数据信息支撑。

数据交织融合深化多维度应用。通过“湖仓一体+DDW”架构,上海清算所把交易主体、交易行为、交易对象穿透联结起来,形成监管标准与上海清算所企业数据标准“双符合”的分析监测模型,同时支持交易报告库(TR)、债券和衍生品综合统计、交易违约监测等从宏观审慎到微观穿透的一系列应用,强化了金融综合统计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对相关债券交易、衍生品交易等的有效监测已经实现,为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和微观行为监管提供了可靠支持。利率、外汇、信用、大宗商品衍生品和债券等金融产品估值体系已经建立,每日公布7万余只债券估值、24条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6类48种指数。碳排放权指数、碳中和指数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快速推出,支持碳市场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核心技术自主掌控激发新动能

在数字化创新过程中,上海清算所始终坚持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造以金融数据标准和智能化数据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数字新基建。

推进我国金融数据标准的全球化。在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上海清算所积极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市场枢纽作用,主动为金融市场创建和提供统一的金融数据标准。目前,“上海清算标准”已经被全球31家占市场份额95%以上的清算机构采用,提升了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以及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欧盟系统性风险委员会也将“上海清算标准”纳入其宏观审慎监测体系,彰显了我国金融标准在国际上的制度性影响力。

打造智能化数据基础设施。为牢牢把握技术主动权,上海清算所建设了软硬件全部采用自主可控技术的数据系统。系统应用流批一体、分布式存储、大规模并行AI等先进技术架构,达成大并发、高可用、易扩展、低时延的服务性能,有力支持了金融市场的持续安全运行。同时,为了提高数据中心运维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2021年上海清算所实施了主数据中心迁移升级,加强了多场景、多节点协同联动,提升节点感知、异常发现、故障预测能力,强化金融数据中心纵深防御能力。

(本文作者为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