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建行、网商银行等探索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梳理
木子剑移动支付网2024/4/23 15:53:12

卫星遥感技术,本质是利用卫星从空中探测地面物体性质,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近年来,其有着较高的关注度,金融机构也在探索。

在某些领域来说,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对于金融服务的提升或是较为明显的。比如在农业金融上,一直存在尽调耗时、成本高、风险难以评估、资产难测绘、调查准确性不足等难点,而卫星遥感则能破解相关难题。

工行、建行的卫星遥感探索

近期,6大行都已发布2023年报,其中工行、建行2家提到“卫星遥感”。

工行表示,推进工银兴农数智服务平台建设,挖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在涉农领域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建行则透露,研发“龙眼通”卫星遥感项目。

事实上,对于卫星遥感的探索,这2家银行还要更早。

2021年消息,工行依托行内图像识别平台建设卫星遥感影像分析系统,并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分行率先投入试点,借助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确权验证、作物种类识别、长势监控等功能,获取玉米、甜菜等作物的经营信息,监测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并与历史同期长势进行比较预估价值和预报风险。

2023年7月,工行辽宁省分行基于农业卫星遥感AI识别技术的“盘锦田庄台水稻田卫星遥感项目”上线,使用哨兵二号多光谱遥感卫星监测盘锦稻田地块1603亩。

建行在2021年透露,3月28日,“裕农快贷”卫星遥感应用在河北、云南共5个地区成功试运营。其表示,该项目是国有大行首次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乡村振兴金融领域,在“裕农快贷”中为农户增加了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增信应用,有利于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另外,为解决海外业务跨境管理痛点,建行研发“龙眼通”卫星遥感项目,利用卫星遥感成像技术,对其提供融资的海外项目进行拍照观测,更直观地对“一带一路”项目开展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据悉,“龙眼通”还应用于绿色金融和ESG管理等领域。

“龙眼通”项目落地于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为84个“一带一路”项目拍摄卫星影像并编制贷前或贷后检查报告1271份。项目覆盖能源、矿产、建筑等8个行业大类,28个行业小类。

更多银行的卫星遥感探索

当然,探索卫星遥感技术的银行,远不止这2家。

网商银行对于卫星遥感的研究是比较早的。2020年9月,网商银行推出代号为“大山雀”的卫星遥感技术,并将正式全面在农村金融领域商用。2021年,网商银行的卫星遥感信贷技术首次运用于国内春耕。

2021年9月,“大山雀”技术升级,可成功识别苹果、柑橘、猕猴桃等经济作物,而2020年推出时还只能识别水稻、玉米、小麦、花生、烟草等作物。

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3月19日,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与网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农业相关数据应用于金融风控,与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结合,为三农群体提供更便捷的手机贷款服务。

农行则于2021年实现卫星遥感技术应用落地,并应用到该行客户信息建档和专项授信环节,还在多家分行试点推广。据介绍,在农行实践中,一是实现了天地一体的可视化卫星圈地服务;二是实现土地、农作物的智能分析;三是实现智能周期农户贷款监控技术。

彼时,农行还表示,其一方面将深化卫星遥感技术在农户信贷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尝试在营销、运营等领域挖掘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场景,并通过自研或采购模式强化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能力。

2022年12月,兴业银行卫星遥感应用系统正式上线,由该行及其子公司兴业数金联合研发。该系统为兴业银行对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首次探索,在政府及行业等多维度数据基础上,引入卫星遥感“新数据”,可实现对作物品类、种植面积、长势情况等有效识别,建立作物种植画像。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已有银行申请卫星遥感相关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比如网商银行“亿亩田-基于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农村金融服务”、建行河北省分行“基于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融资服务”、工行福建省分行“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信贷服务”等。

未来,在有更多银行探索卫星遥感技术的同时,其应用场景或将得到拓展。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