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行科技金融梳理:构建多层级组织架构、加快应用新兴技术或成趋势
木子剑移动支付网2025/4/11 11:20:12

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正得到各方的重视。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健全机构组织体系、强化数字赋能、建立智能风控体系等。

其中,在数字赋能上,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隐私计算等技术,研发数字化经营工具,集成展示科技型企业评价、评估结果。在智能风控上,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将数字化风控工具嵌入科技金融业务流程。研发科技金融授信审批人工智能模型,强化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将模型输出成果应用到业务审批等场景。

而在6家国有银行发布的2024年报中,均介绍了科技金融业务发展情况,涉及组织架构、技术支撑等方面。《银行科技研究社》对此进行了梳理。

6大行科技金融数据一览

6大行透露了科技金融服务客户数、贷款余额等数据。

工行方面,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2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3.1万亿元。对科技型企业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余额超700亿元。

农行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5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4722亿元,增长22.4%。

中行方面,共为10.29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91万亿元授信支持,服务我国七成独角兽企业;为4.17万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6034.23亿元授信支持。

建行方面,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超3.50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5969.93亿元,增幅26.63%;全年承销科创票据72期,承销规模190.13亿元。

交行方面,2024年“股贷债租”全融资总额超8500亿元。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2023年末增长45.37%;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9.05%、64.5%和59.59%。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54户,市场覆盖度43.94%。

邮储银行方面,服务科技型企业超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超30%;融资余额突破5000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超40%。

而关于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策略或行动,各家银行不尽相同。

工行已成立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设立科技金融委员会

工行透露,其在2024年初成立了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

该行深化科技金融“五专”服务体系,设立高级管理层科技金融委员会,在科技资源富集地区成立22家分行科技金融中心、160家科技支行,打造总-分-支-网点四级科技金融专业机构。

工行还开展科技金融“春苗”“秋实”专项行动,打造科技金融“股贷债保”全生命周期专属产品,优化科技金融专门风控体系,强化科技金融专属保障措施,以“工银科创金融”服务品牌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另外,不断丰富科技金融产品组合等。

农行完善三个梯度的服务网络,建立专属服务体系

农行表示,其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该行加快打造和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事业部或专职团队-科技金融专业支行”三个梯度的立体化专业服务网络。针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轻资产等特征,建立并持续优化专属信贷服务体系,匹配差异化信贷支持政策。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矩阵,研发专属信贷产品。

中行构建全层级组织架构,“夸腾系统”运用AI和隐私计算技术

中行表示,其构建了全层级科技金融组织架构。成立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和24家一级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在科技资源集聚区域打造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构建“总—分—支”科技金融多层次组织体系。

该行升级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专属授信模式,推进“创新积分贷”授信模型优化。支持科技型企业出海需求,聚焦解决跨境资金管理痛点,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推进实施《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实施方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1个地区落地,通过科创生态伙伴系列活动,批量营销客户,取得良好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AI目前备受关注且发展迅速,中行对此发布了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行动方案。

中行还提到,其利用新兴技术对科技企业进行更精准画像。推出“中银科创+”服务品牌,结合属地业务发展特色需求,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发“中银科创夸腾系统”。“夸腾系统”运用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技术,构建16个一级行业和28个产业集群分类,并对企业的技术竞争力、资金充裕率、政策匹配度等综合评价,挖掘产业中先“跑出圈”的企业,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目前,中行已对深圳地区12万家科技型企业进行“一企一画像,一户一策略”的数字孪生建模,累计服务深圳地区科创企业客户超1万户,带动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增长近1600亿元。

建行构建专属评价工具并融入客户评级模型,整合超70亿条数据

建行则建立科技金融“五全”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化支持、差别化政策、专业化保障的科技金融“三化”支撑体系。全面构建科技型企业全要素数字化评价体系,创新“技术流”“投资流”等科技创新评价工具。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方法在全行推广,助力科技企业以知识产权增信。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专业化机构建设,授予部分科技资源富集地区所在一级分行“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称号,配套差别化审批与产品创新政策,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

建行进一步介绍,其构建了非零售科技型企业专属评价工具并融入客户评级模型。专属评价工具围绕企业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及外部资源支持等4个核心维度,整合知识产权、投融资、招投标、交易结算、工商、征信等内外部逾70亿条数据资源,实现企业技术与成果转化能力的全景评价,突破了单纯依赖特定维度信息评价科技企业的局限性。

交行成立科技金融委员会,全行推广“主动授信”模式

交行表示,科技金融是该行四大业务特色之一。其揭牌成立交行科技金融中心(张江),持续丰富科创产品体系。

报告期内,该行完善顶层设计,成立科技金融委员会,初步建成“总分辖支”四级组织体系,形成上下贯通、总分联合、母行与子公司协同的推进机制。优化信贷产品体系,结合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不同特点,打造专属产品。“主动授信”模式推广至全行。通过“股贷债租托”,引导集团资源向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创新领域聚集。

交行还针对全行服务科技金融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全行服务科技金融领域监督调研报告》。

邮储银行深化“看未来”模型技术体系建设,新增11个细分行业模型

邮储银行则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科技型企业分布密集地区建设29家科技金融事业部、40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和30家科技金融特色网点。

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科技型企业画像,构建科技型企业能力评价体系,更精准评价企业的技术价值和未来成长性。丰富“U益创”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以“科创贷”“科创e贷”等拳头产品为基础,打造多平台互动、大数据驱动的专属产品方案。

深化相关技术体系建设或是一个看点。邮储银行在原有制造业“看未来”模型的基础上新增开发了11个“看未来”细分行业模型,提高“看未来”技术对不同行业、不同属性客户的适配度。目前模型体系已实现全面覆盖科技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客群。同时,优化科技企业“看未来”指标框架,制定科技企业信贷技术指引,提升科技金融的服务质效。全行应用“看未来”技术批复企业超1.6万户,增长72.84%;批复金额超3.6万亿元,增长169.10%。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