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再次发出警告,稳定币的迅速扩张,正在给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带来新的政策挑战,甚至可能威胁到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主权。
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国际清算银行指出,稳定币的流通量越来越大,和传统金融体系的结合也越来越深,但由于其无国界且具有伪匿名性质等特点,因此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审查。
公告显示,自2023年以来,稳定币的种类已经拥有170多种,全球稳定币的总市值已经翻了一倍,达到约2550亿美元,其中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占据了整个稳定币市场的90%以上。
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指出:“稳定币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和传统金融系统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已经到了‘一旦出事,传统金融体系很可能被牵连’的阶段,无法排除其可能对传统金融系统造成外溢效应。”为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司法管辖区已经引入或正在制定针对加密资产和稳定币的特定监管框架。
尽管稳定币通常被宣传为数字现金的等价物,但它们很少与所挂钩的法定货币严格保持1:1的兑换比例。这些加密货币也缺乏银行存款所享有的基本保护,而在涉及冻结与犯罪活动相关的资产时,监管当局往往只能依赖发行方的决定。
国际清算银行一再警告,稳定币和其他加密资产越来越流行,可能会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麻烦。去年年底他们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将近七成的国家或地区,要么已经出台了针对稳定币的监管规则,要么正在制定中。
该机构强调,鉴于稳定币对美元的严重依赖,它们也可能对现有外汇监管的有效性构成挑战。不久前,BIS在其发布的年度经济报告中表示,虽然稳定币的未来角色尚不明朗,但它们在“货币”三项关键测试(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中的糟糕表现表明,它们充其量只能扮演辅助角色。
BIS列举了其对稳定币的多项担忧,包括破坏货币主权、透明度缺失,以及可能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外逃的风险,并敦促各国迅速推进本国货币的代币化。
报告显示,作为数字不记名工具,稳定币可以跨境自由流通,进入不同的交易所和自托管钱包。这使得它们容易在KYC合规方面存在漏洞,可能无法实际扩展到日常支付中数十亿次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检查,因此很容易被犯罪组织和恐怖组织利用。
国内对于稳定币的态度同样十分谨慎。自稳定币热潮以来,包括深圳、北京、苏州、浙江、河南在内的多个城市发布了关于警惕以稳定币等名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警惕利用“稳定币”等新型概念进行非法集资。
目前,国际清算银行更推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去年,国际清算银行推出了名为Agora的全球跨境支付系统计划,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Visa和万事达卡等金融巨头皆已参与此项目。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5/7/7 9:39:45
- 移动支付网 | 2025/7/3 9:32:53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6 14:17:44
- 移动支付网 | 2025/6/26 8:57:43
- 世界新闻网 | 2025/6/25 11:08:38
- 移动支付网 | 2024/10/30 9:50:59
- 移动支付网 | 2024/10/21 10:19:15
- 移动支付网 | 2024/10/16 17:50:12
- 移动支付网 | 2024/9/10 17:53:44
- 未央网 | 2024/8/7 17:45:27
- 移动支付网 | 2025/7/17 9:18:02
- 移动支付网 | 2025/7/17 9:07:25
- 移动支付网 | 2025/7/17 8:37:13
- 移动支付网 | 2025/7/16 19:03:13
- 移动支付网 | 2025/7/16 11: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