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完成零售板块组织架构改革,技术人员占比掉至10%以下
木子剑移动支付网2025/9/22 11:51:12

近日,南京银行发布2025半年报。数据显示,该行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284.80亿元,同比增长8.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19亿元,同比增长8.84%。

半年报介绍,该行加大金融科技研发投入,上半年新增专利申请14项,形成覆盖智能风控、数字资产、场景金融等领域的专利矩阵。

上线71个AI标杆场景,技术人员数量达到峰值后下降

2025上半年,南京银行金融科技在基础能力、业务板块赋能方面取得新进展。

金融科技基础支撑方面,推进基础设施云化转型,强化AI能力建设和场景落地。搭建信创云、容器云、桌面云等平台,推进下一代网络架构规划实施。AI能力建设上,聚焦算法优化与平台升级,构建半自动化评测体系,优化RAG框架,提升非结构化文档解析能力,探索多模态技术应用落地,拓展AI应用场景,形成覆盖营销获客、流程优化等领域100+场景储备,上线71个标杆场景,构建“一岗一助手”智能体应用矩阵。

智能风控与数字化运营方面,依托标准化、模块化的风险规则集,配套工程化、组件化的业务流程重塑,实现了116条规则在39个业务流程的接入,开发效率提升50%。加速接触层、交付层及管控层的升级:在“接触层”完成包括对公账户签约、国结汇款、本外合一账户开立等在内的六大流程优化;在“交付层”构建运营工厂统一作业中台,打造客户影像信息主数据中心,实现客户资料“一次提交,全域共享”的跨部门、跨业务条线影像信息协同共享体系;在“管控层”建立运营资源池和任务池,量化业务和事务。

公司金融方面,完善“产业大脑”智能平台,构建覆盖多行业的产业链知识图谱,新增接入产品词数万个,搭建数十条重点产业链。

零售金融方面,“营销大脑”围绕四层客群运营体系,从客群洞察、内容制作、策略制定到渠道投放,搭建营销域工具集,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化营销闭环,在非价值客户提级场景中,营销转化率翻番。

金融市场方面,完善研究平台功能,构建了集搜索、分析、撰写于一体的智能化研究体系,支持20余类研报的自动生成。同业经营管理中台实现了客户的自动化分层分类管理。智能交易引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构建了数十个智能应用场景,交易审批流程全面优化,资金后台运营整体效率提升25%。

报告期内,南京银行还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制定《数据对外提供安全管理办法》,启动数据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及认证项目,建立总分行办公终端敏感文件扫描压降工作机制。

在进行未来展望时,南京银行表示,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业务营销、对客服务以及内部管理各领域的落地应用。

此外,半年报还透露,南京银行(包括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总员工17735人,其中技术人员1733人,占比9.77%。

《银行科技研究社》翻阅了南京银行2019年以来的年报、2022年以来的半年报,经过对比发现,该行的技术人员数量及占员工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在2023年中、2024年末,其占总员工比重超10%,2024年末为“最高峰”。不过,2025年中,占比又掉至9.77%,人数也减少一百余人。

完成零售板块组织架构改革,形成“1个中心+4个核心利润单元”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在2025上半年完成了零售板块组织架构调整。

该行推动组织架构改革落地,完成总行零售板块组织架构改革,形成“1个客群经营与管理赋能中心+4个核心利润单元”的发展布局。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早在2024年12月18日,南京银行发布的第十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总行部分部门组织架构的议案》。

具体而言,该行设立科创金融部、国际业务部、零售信贷与信用卡部;将小企业金融部更名为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金融部)、投资银行部更名为投资银行与战略客户部、私人银行部更名为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撤销零售基础客户部,其主要职能调整至其他相关部门。

此次调整涉及公司金融、零售金融2个板块。

其中,在公司金融板块,新设科创金融部、国际业务部;将原“小企业金融部”“投资银行部”分别更名为“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金融部)”“投资银行与战略客户部”。

在零售金融板块,撤销零售基础客户部,其主要职能调整至其他相关部门;新设零售信贷与信用卡部;将“私人银行部”更名为“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

结合南京银行2024年报、2025半年报披露的内容来看,上述调整并未在2024年完成,2025上半年先行完成了零售板块的调整。

不过,南京银行官网及2025半年报均未披露最新的组织架构。

此外,该行组织机构可能还会有进一步调整。

就在2025半年报发布当天,该行发布的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总行部分部门组织架构的议案》,但并未像2024年12月的公告一样透露具体内容。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