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4-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介绍了关于优化完善银行账户、数字人民币、现金等服务,保障广覆盖、差异化和多样性的支付服务渠道等内容。
支付与普惠金融发展息息相关,以下为《报告》关于支付的主要内容:
1、按照“自主降费、能降尽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延续多项支付手续费减费让利措施。
2、报告介绍了非现金和数字支付使用情况。
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持续增加。2024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5763.29亿笔,同比增长6.22%,人均非现金交易笔数为409.24笔,同比增长6.32%。
数字支付业务量逐年增长。近九成受访者使用数字支付,使用数字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稳中有升。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3016.68亿笔,同比增长1.86%;金额3426.99万亿元,增长0.93%。其中,移动支付业务2109.8亿笔、金额563.7万亿元;网上支付业务754.35亿笔、金额2798.32万亿元。2024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34万亿笔,金额331.68万亿元。
农村地区数字支付普及度显著提升。2024年,全国农村地区发生移动支付业务笔数339.33亿笔,同比增长33.03%;业务发生金额119.44万亿元,同比增长8.98%。农村地区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笔数7186.56亿笔,同比增长7.14%;业务发生金额189.01万亿元,同比增长0.34%。
3、报告介绍了数字人民币有关情况。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和应用场景持续扩大。2024年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已覆盖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在批发零售、餐饮文娱、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截至2024年末,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9.4万亿元,累计处理交易25.6亿笔,当年交易笔数同比增长37.9%。
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政务场景应用产品不断丰富,各地也积极推动提高数字人民币在居民日常生活领域的普及度和渗透力。
4、每万人拥有的ATM小幅下降。截至2024年末,每万人拥有的ATM机具5.70台,较去年下降4.83%。近年来,随着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生物识别支付等各类新型支付方式不断涌现,带来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支付体验,消费者对现金以及ATM等线下机具的使用需求逐渐降低。
5、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应用,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G20数字经济工作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多个组织大力推广数字公共基础设施(DPI)理念,强调其在促进跨境支付、增强数据安全和推进中低收入国家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构建开放、可互操作型的DPI。
普惠金融联盟(AFI)认为即时支付系统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另一关键趋势,GPFI发布专门报告指出,数字汇款的成功实践有效促进了金融包容性并降低支付成本。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12 15:26:17
- 印度尼西亚商报 | 2025/11/12 14:36:38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12 14:27:48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12 14:24:59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12 11:38:13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12 8:49:05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11 18:57:57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11 16:20:28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11 16:17:10
- 支付之家网 | 2025/11/11 8:45:17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7 14:31:34
- 移动支付网 | 2025/11/4 18:53:04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8 16:25:50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8 9:14:52
- 移动支付网 | 2025/10/27 9: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