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周报】Aave的新银行时刻与Coinbase的超级应用野心
移动支付网 2025/11/24 9:53:59

近期,稳定币赛道出现明显分化。

主流玩家纷纷集体转向?B2B?基础设施赛道,机构化叙事成为新的确定性。从?Ripple?激进的企业级并购,到?Tether?收购?Parfin?延伸至清算层,再到?Yellow?Card?与?Spark?相继退出零售业务,行业正快速收拢至机构深度。

但在这股趋稳的浪潮中,仍有少数加密原生企业逆势押注消费者市场。Aave?和?Coinbase?正以更高收益、低风险的储蓄应用,重新定义「链上储蓄」的边界。这里既是风险最大的前沿,也是长期价值最可能诞生的地方。 

当同样的功能(储蓄、支付、投资)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收益运行时,受到冲击的不仅是传统银行,也包括依赖净息差与流量红利的?FinTech。去中心化的成本结构,或许正在改写金融的底层逻辑。

Coinbase测试预测市场与代币化股票:加密原生超级应用的野心

本周,有用户在?Coinbase? App?的公共代码中发现了新字段——「Stocks」和「Predictions」,似乎暗示这家公司正在为代币化股票交易和预测市场预留入口。若这些功能顺利上线(或许会很快),Coinbase?用户将能在同一界面中完成更多操作:参与预测市场、购买代币化股票,或借助链上产品进行对冲。结合上周?Coinbase?在英国推出的英镑储蓄账户——一款受监管、收益高于传统银行的产品——可以看出,Coinbase?正加速整合交易、支付、储蓄与投资,Base?App?正被打磨成「加密版超级应用」的原型。

这一方向延续了 Coinbase 过去一年的战略转型——从「交易所」走向「金融中心」。今年?7?月,Coinbase?在洛杉矶发布?Base? App,这款以自家?Layer?2?命名的应用曾只是一个自托管钱包,如今已整合交易、支付、链上身份、社交功能,甚至?AI?代理。Coinbase?试图把消费者端重塑为一个多层次的金融操作界面。通过将交易所存量用户导入?Base?生态,Coinbase?将一次性交易转化为持续的链上活动。对追求收益和稳健的用户而言,英镑储蓄账户是切入点;用户一旦进入 Base,Coinbase 便可交叉销售利润更高的产品——预测市场、代币化证券、链上支付、借贷等——并将间歇性交易者转化为每日参与者。这种逻辑与任何成功平台的网络设计如出一辙:一旦资金和活动开始留在平台内,每一项新功能都会强化其他功能。最终,Coinbase?希望形成一个具备自身经济引力的生态系统——一个资金、身份与活动同时驻留的数字空间。

成为超级应用,意味着将支付、储蓄、投资和社交功能融合在一个界面中,以吸引用户注意力,就像支付宝或微信等 Web 2 超级应用所做的那样。然而,与 Web2 金融科技不同,加密货币原生超级应用在结构上又有所不同,互联网应用依赖于银行体系,而加密货币版本则拥有自己的体系。这种区别改变了控制权和经济模式。传统金融科技公司充当中介,因此只能在交易费、兑换费或利差上赚取抽佣。Coinbase 基于 Base 的模式则将这些基础设施内部化,掌控结算层?(Base)、流动性池?(USDC?储备,与?Circle?共享)?和前端界面,每一个环节都能产生收入:Base 排序层产生的网络费,稳定币储备产生浮动收益。前者在 2025 年一季度已达到 6800 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几乎翻倍。随着链上行为全面迁移至 Base,这部分收入有望成为 Coinbase 最具持续性的现金流板块。

这种重新定位使 Coinbase 不仅与正从股票领域进军加密货币领域的 Robinhood 直接竞争,还与新一代混合型金融科技公司「SoFi、Revolut 以及众多试图掌控下一代钱包的稳定币驱动型挑战者」成为竞争对手。这让即将到来的代际财富转移以及这些资本的最终去向,是目前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Coinbase 及其代表的趋势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功能集,还取决于用户迁移的深度,能否让仍停留在中心化账户的数千万用户,真正进入链上,并在其中建立属于自己的金融生活。

当稳定币行业集体转向B2B确定性,Aave选择押注零售端

追求确定性的?B2B?叙事正在主导稳定币行业。从 Ripple?的企业级并购,到Tether?收购?Parfin?延伸至清算层,市场几乎全面转向机构深度。Yellow?Card与?Spark?相继退出零售业务,印证了这一方向的集中化趋势。然而,在这股收缩浪潮中,仍有加密原生势力选择逆势前行。或许是基因上的激进性,加密原生企业更愿意在消费者领域验证?DeFi?的可用性。

Aave?Labs?便是一例。本周推出的?DeFi?储蓄应用面向大众用户,提供?5%?至?9%?的收益率——区块链的复杂性被完全隐藏在?Neobank?式的界面之下。固定利率、最高?100?万美元的保险承诺、零手续费与即时到账,辅以流畅的用户体验,试图将?DeFi?的结构性成本优势转化为?Web2?式银行服务的确定性与便捷性。若能成功,意味着开放金融将首次跨越信任壁垒,进入主流储蓄场景。另一例则是来自?Coinbase?,这家中心化交易所依托监管合规与品牌信用,将现有交易用户平滑迁移至?Base?App?超级钱包,在其中融合银行式收益与受保存款,再引导用户进入利润更高的垂直领域——如代币化证券、预测市场与链上支付——在「安全」与「收益」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显然,加密原生公司正扮演行业中最激进的探索者,其目标在于重新打开消费者市场。与?B2B?模式相比,面向?C?端的稳定币产品需要解决更多前端难题:用户体验、类?FDIC/FSCS?的信任机制,以及教育与引导成本。其收益结构更分散、单笔利润更薄,必须依靠规模与用户粘性才能成立。然而,正因门槛更高,零售端反而具备更长期的战略价值——一旦建立起稳固的账户体系,就可能成为下一代金融入口。

无论是 Aave 这样的 DeFi 原生,还是 Coinbase 这样的中心化巨头,似乎都在向「开放式、低成本、类银行功能」的方向演化。两者提供的服务将越来越接近:固定收益、保险、即时转账、零费用体验、资产多元化管理。但它们的成本结构却远低于银行,同时在流动性方面更优于 Fintech。当同样的功能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运行时,受冲击的不仅是传统银行体系,也包括以用户规模与流量红利为核心的?Fintech?模式。

可以说,Aave 的成败早已超出产品本身,更多地是在验证「加密原生的新型银行能否成为银行或 FinTech 的替代品。」

Circle推出xReserve,支持链上发行可与USDC互通的稳定币

  • xReserve 由 Circle 部署,通过链上储备与证明(attestation)机制,使各公链发行的 USDC 背书稳定币可与原生 USDC 1:1 互通,避免依赖第三方跨链桥;
  • 该机制与 Circle CCTP 和 Circle Gateway 协同,实现跨链统一流动性,并以「存入-铸造」「销毁-铸造」流程完成价值无缝转移;
  • Canton、Stacks 将率先集成 xReserve,各自发行 USDC 背书稳定币,支持其生态内的多样化应用场景。

点评:xReserve 将原本分散的「桥接版 USDC」与「原生 USDC」流动性统一在同一框架下,有望重塑稳定币跨链结构,降低安全信任成本,并推动多链生态朝原生互操作方向演进。

Revolut与Mastercard携手Polygon,推进稳定币支付与跨境转账

  • 欧盟金融科技巨头 Revolut 将 Polygon 作为主要区块链架构,支持「零手续费」跨境汇款、USDC/USDT 稳定币转账、应用内加密卡支付及 POL 质押;
  • 该合作首阶段已在 Revolut 应用内上线,用户可直接通过 Polygon 通道完成加密支付与出入金操作,累计交易额达 6.9 亿美元;
  • Mastercard 与 DeCard 亦相继接入 Polygon,分别将加密身份凭证 Crypto Credential 扩展至自托管钱包及商户稳定币支付功能,显示主流支付机构正加速区块链整合。

点评:Polygon 正成为全球支付和稳定币基础设施的关键枢纽,传统金融巨头的接入标志着加密支付正从实验走向大规模实用阶段。

Mastercard采纳Polygon,为自托管钱包引入可验证用户名系统

  • Mastercard 推出 Crypto Credential 系统,让用户以可验证用户名收发加密资产,由 Mercuryo 提供 API 支持、Polygon 负责链上身份与别名绑定;
  • 用户可将唯一用户名关联钱包,并在 Polygon 上申请凭证代币,以指示钱包支持验证式转账,减少地址输入错误;
  • 该方案以低成本、高吞吐处理转账,旨在降低加密钱包使用门槛,使传统用户体验更接近主流支付应用。

点评:可验证用户名为链上转账加入身份与信任层,既提升可用性也利于监管友好的身份体系建设,有望推动自托管钱包在主流支付场景的更广泛普及。

R25在Polygon上线可生息RWA稳定币协议

  • R25 推出支持真实资产的稳定币协议,其首款稳定币 rcUSD+ 在 Polygon 发行,保持 1:1 美元锚定并以货币市场基金与结构化票据收益分配利息;
  • 项目方称底层资产具多层信用增强,rcUSD+ 将在 Polygon 的借贷、抵押与流动性协议中可组合使用,提高 DeFi 资本效率;
  • RWA 市场快速扩张,机构推动可生息稳定币普及,分析师称此类产品正缩小加密与传统金融之间的收益差距。

点评:可生息 RWA 稳定币进入主流链上生态,有望成为机构化 DeFi 的关键资金基础设施。

World App在美试点虚拟银行账户,支持工资直充并自动换USDC

  • World App 启动虚拟银行账户试点,为用户生成独立账户号,可直接接收工资等银行入账,雇主无需接触链上流程或承担 Gas 费用;
  • 入账资金自动兑换为 USDC,用户可零手续费充值、跨境转账或即时消费,被定位为简化法币出入金的重要步骤;
  • 该试点首先落地美国,后续将拓展更多国家;World 项目依托 Sam Altman 并以 World ID 构建可验证的全球数字身份网络。

点评:将工资等主流资金流入方式与稳定币无缝衔接,标志「链上美元」正被嵌入日常金融体系,或加速稳定币从加密原生场景向全球支付与身份金融基础设施扩张。

Opera MiniPay接入PIX与Mercado Pago,稳定币支付在拉美加速落地

  • MiniPay 是 Opera 内置的轻钱包,覆盖逾 1000 万用户,此次上线「本地支付」功能,使阿根廷与巴西用户可用 USDT 扫码消费并实时兑换当地货币;
  • 集成巴西 PIX 与阿根廷 Mercado Pago 两大支付网络,由基础设施商 Noah 处理即时兑换,商户只收法币无需接触加密资产;
  • MiniPay 与 El Dorado、AlfredPay、Paytrie 合作扩展出入金,将把该功能推广至更多拉美国家及加拿大。

点评:凭借浏览器级分发与千万级用户基础,MiniPay 让稳定币直接接入主流支付网络,首次大规模实现「链上美元日常消费」,为稳定币的真实世界应用提供可复制路径。

德意志交易所接入SocGen合规稳定币,推进欧洲市场链上结算

  • 德意志交易所将把 Societe Generale-FORGE 发行的欧元与美元 CoinVertible 稳定币整合进其清算、结算与抵押品系统,包括 Clearstream;
  • 此举让机构可在受监管框架内使用稳定币完成同链交割,实现证券与资金同步结算并提升流动性;
  • 双方将测试稳定币在证券结算、抵押品与资金管理中的应用,并计划在交易平台上线,以扩展 MiCA 合规稳定币在欧洲的使用范围。

点评:欧洲核心市场基础设施首次深度采纳 MiCA 稳定币,标志链上结算从试点迈向系统性整合,有望重塑跨资产交易的效率与清算模式。

Alibaba将使用JPMorgan区块链处理美元与欧元代币化支付

  • Alibaba.com将采用 JPMorgan 的 JPMD 区块链基础设施,用美元与欧元等法币支持的代币化存款加速跨境支付,减少中间行与汇兑成本;
  • 代币化存款直接由银行发行并计入其资产负债表,与由非银行发行的稳定币不同,监管与运营路径更清晰;
  • Alibaba 初期专注银行代币化存款以确保合规性,后续可能探索引入稳定币。

点评:大型电商平台采用银行级代币化支付,或推动跨境贸易向链上结算体系迁移。

Obex获3700万美元融资,打造RWA质押稳定币的「Y Combinator」

  • Obex 完成 3700 万美元融资,由 Framework Ventures、LayerZero 及 Sky 生态领投,专注孵化以真实世界资产(RWA)作为抵押的收益型稳定币;
  • Sky(原 MakerDAO)授权最多 25 亿美元 USDS 投入 Obex 项目,支持合规风控、承销体系及技术基础设施,避免合成稳定币常见的脱锚风险;
  • 孵化方向聚焦高质量抵押品,包括算力信用(如 GPU 计算)、能源资产及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信用贷款,并提供 12 周项目加速计划。

点评:随着稳定币市场迈向万亿美元规模,RWA 抵押与收益化正成新竞争方向。主流机构强化风控与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下一代稳定币将更接近监管友好与机构级标准,有望提升行业整体稳健性。

巴塞尔拟重写加密资本规则:旧框架与链上业务脱节,美英拒执行加速全球重评

  • 巴塞尔委员会承认现行 1250% 风险权重已无法适用于稳定币与链上基础设施等真实用途,使银行难以进行结算、托管、节点运营等基本链上业务;
  • 美国与英国宣布不会执行现行规则,认为其「不可行」,加速全球监管协调重启;美国 OCC 亦允许银行托管用于网络手续费的加密资产,反映监管正从「投机风险视角」转向「功能视角」;
  • 稳定币市值跃升至约 3000 亿美元,银行需求与政策现实倒逼巴塞尔启动修订,对加密资产按用途区分资本处理方式成为讨论核心。

点评:巴塞尔框架影响全球银行资本标准,若规则按业务属性重写,将首次为银行合规持有链上原生资产打开制度通道,推动银行从试验性接触转向大规模链上化,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升级奠定关键政策基础。

加拿大通过预算推进稳定币监管框架,央行将负责牌照与审管

  • 加拿大议会险胜通过总理 Mark Carney 首份预算案,其中纳入稳定币监管政策,由加拿大央行负责审批与监管;
  • 政策要求稳定币发行方保持 1:1 高质量储备、即时兑付,并满足风险管理、网络安全与披露等标准,且不得向用户提供任何形式的收益;
  • Coinbase Canada CEO 称政策方向正确,但建议提供 CAD 稳定币的过渡路径并允许收益分成,以增强加拿大在全球竞争力。

点评:加拿大正式迈向与欧美接轨的稳定币监管体系,有望为非美元稳定币打开合规通道,并为本国货币在全球数字金融格局中争取更大话语权。

白宫推进授权美国国税局获取海外加密交易数据

  • 白宫审查新规,拟允许美国国税局获取美国纳税人在海外平台的数字资产交易信息,以落实全球加密资产报告框架 CARF(Crypto-Asset Reporting Framework);
  • CARF 要求服务商上报特定的加密交易,用于提升税务合规,并抑制资金转移至离岸交易所,白宫称此举将减少美国平台的竞争劣势;
  • 新规不涉及 DeFi 交易上报,重点聚焦中心化平台的跨境数据收集。

点评:此举意味着美国将加密资产跨境数据正式纳入税务监管体系,强化全球协调与本土市场保护,同时加速与国际 CARF 标准的对接。

香港启动代币化存款试点,进入真实价值结算阶段

  • 香港金融管理局启动 Project Ensemble 试点,从沙盒转向真实价值交易,测试代币化存款与数字资产的实时结算;
  • 试点将运行至 2026 年,初期聚焦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交易、银行间流动性与资金管理,未来将升级为 24/7 的代币化央行货币结算;
  • 新加坡等亚洲金融中心同步推进代币化存款与链上结算基础设施,区域竞争加速跨境互操作与标准化布局。

点评:试点标志香港正式将代币化存款纳入真实金融体系,为未来大规模链上结算与跨境互操作奠定基础,也强化其在亚洲金融科技竞争中的战略位置。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