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做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实施工作的通知》(银发[2012]263 号)、发改委《关于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3]66 号)相继颁布,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以及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银行卡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并对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银行卡业务创新现状
新的发展时期,银行卡业务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环境变化引发的银行卡业务创新。随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银行卡产业主体由原来以商业银行为主扩展到商业银行与符合条件、取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截至2013 年1 月6 日,获得支付牌照的非金融机构已增至223家。出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获得支付牌照的非金融机构在所从事的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行业领域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开展支付创新。银行卡市场的开放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将对未来银行卡业务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一段时期内也可能带来市场秩序混乱现象。
2013 年2 月25 日施行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新政,对银行卡产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短期看,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将影响银行卡产业整体收益,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减轻商户负担,方便群众持卡消费,也为银行卡支付在某些行业(如餐饮业)快速拓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第二,技术变革引发的银行卡业务创新。随着技术变革和应用的不断发展,新的受理渠道层出不穷,银行卡受理终端日趋多元,由原来的A T M、P O S 发展到互联网、手机、自助终端、智能电视机、宽带,渠道创新突破了原有基于B I N号和物理终端的交易模式,收单服务由原来提供传统的POS、ATM 服务扩大到网上商户、虚拟商户服务,无卡支付应运而生,快捷支付、卡通支付等支付便利形式增强了支付的便利性,促进了网上支付在更广泛用户中的应用。随着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确立,支付企业在手机支付领域的布局与发力带动了用户量的快速增长。
第三,商业模式引发的银行卡业务创新。科技应用催生新的商务模式和交易模式,原有的实体商户向虚拟商户、网上商户、移动商户转变,传统商户开始同时经营线下线上交易。各发卡机构为持卡人提供的服务已不限于账户服务,而是延伸到更多增值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如建立持卡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水、电、煤等缴费以及信用卡还款等综合服务;发卡机构发行的银行卡卡种也日益丰富,除传统银行卡外,还发行了高端卡、公务卡、储值卡、商贷卡等新卡种。此外,持卡人的出国旅游、海外购物及留学需求引发了银行卡国际业务创新。
第四, 推行金融IC卡战略引发的银行卡业务创新。金融IC卡高度融合了社会管理功能的公益性和金融支付功能的商业性,成为银行卡产业升级换代的方向。自人民银行推行金融IC卡迁移战略以来,各地陆续推动“一卡多用”和“一卡通用”的实现,IC卡行业应用从水、电、煤等公共服务领域逐步扩大到交通、医保等行业,非接触式IC卡为人们带来安全、便利和快捷的支付体验。截至2012 年末,全国已累计发行金融IC卡1.3 亿张,P O S、ATM 终端改造基本完成。
此外,银行卡产业的工作重点由推广普及转向深化应用,由着重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转向解决从有到优的问题;银行卡产业发展方式由相对粗放、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精耕细作,努力把市场做深、做透、做精、做细成为当前银行卡业务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二、中国银联在银行卡业务创新方面开展的工作
中国银联成立以前,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缓慢,2001 年,银行卡跨行交易额只有917 亿元,银行卡渗透率仅为2.1%。中国银联成立以后,联合商业银行发展银行卡业务,2001 年成为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拐点”,银行卡交易开始高速增长,2012 年银行卡跨行交易额达21.8 万亿元,银行卡渗透率达43.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国家提出“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发展规划,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中国银联联手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积极开展更安全、更便捷、更专业的银行卡支付创新,通过提供更好的用卡服务持续提升持卡人的用卡体验。
1. 贯彻落实各项支付监管政策要求
为保障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自助终端支付等支付业务的安全应用,根据四部委《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 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的精神,中国银联进一步加强对银联卡受理终端P I N 输入设备、自助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并适时开展新型支付工具的认证与检测。随着2011 年非金融机构大举进入收单市场,市场的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有所抬头,对传统受理市场秩序造成较大冲击。为此,中国银联全面组织修订《银行卡受理市场违规约束机制实施细则》,加大了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积极协助监管机构开展受理市场违规情况的全面梳理和检查,对目前比较突出的套用MCC、大商户模式、异地收单以及触及监管和银联规则底线的违规行为采取专项措施,对典型机构出“重拳”整治;建立了非金融机构信息情报收集与数据分析机制,及时向人民银行报告市场违规情况,加强非金融机构的分析研究和信息服务;初步建立了非金融机构联席会议机制,开展了6 次大规模培训,共培训机构非金融机构高管及相关人员600 余人次。
此外,中国银联落实发改委66 号文要求, 已于2 月25日前做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统一切换系统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推动和协助收单行换签商户协议。
2. 应技术变革而变,开展各项业务创新
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联不断加大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的投入和推广力度,并积极推进其他支付渠道创新。
一是强化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功能,为相关机构提供“一站式”接入服务。依托现有银行卡交易清算系统,中国银联已初步建成行业领先、高效安全、开放式的无卡交易处理平台,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及其他创新支付提供重要的基础性平台。目前,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已接入该平台。
二是推广“银联在线支付”,加快“线上银联”发展。“银联在线支付”基于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旨在满足各方对网上支付的需求。目前中国银联正在不断拓展应用范围,加快发展商城购物、商旅预订、网上公用事业缴费、转账还款等业务。
三是推广银联手机支付产品。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银联发挥产业引领作用,联合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等产业各方推动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移动支付商圈,发展移动支付应用。
四是推动智能电视支付业务。开展数字电视、IPTV电视和互联网电视支付业务试点,组建智能电视支付产业联盟。
3. 研发创新产品,满足商户和持卡人需求
为适应市场变化与客户发展需要,中国银联逐渐从联网通用组织向综合支付服务商转变。一是调整产品结构,从普适性产品市场向重点细分市场转变,从传统单一支付向包含增值业务在内的综合支付转变,从服务机构向适度服务终端用户转变。二是研发新产品,研发或升级柜面通、跨行还款、财税库银、助农取款、分期付款、迷你付、电话支付、机顶盒支付等产品和功能,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三是突出重点产品,重点抓高端卡、商务卡、公务卡、旅游卡和多币种卡,创新产品重点推广“银联在线支付”、移动支付和A T M 跨行转账业务,增值服务重点打造持卡人服务平台。四是满足行业需求,加快行业综合解决方案落地。与东航合作,拓展银联卡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为航空购票提供多渠道支付;与铁道部合作,共同推进铁路支付电子化,打造购票支付和乘行便利;与屈臣氏合作,在屈臣氏门店引入“闪付(Quick Pass)”;与中国快递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始进军快递支付市场……
4. 加强与非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银行卡业务创新
非金融机构大多从事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等业务,目前已成为银行卡业务创新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104 221 亿元。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多方共赢、推动中国支付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银联董事会通过了相关议案,建立“一站式”对接机制,积极引导非金融机构接入银联网络,共同发展银行卡产业。
5. 大力发展金融IC卡业务
中国银联配合人民银行升级维护金融IC卡标准,服务成员机构发行金融IC卡;推进金融IC卡受理环境建设,完成POS、ATM 终端改造工作;组织收银员开展金融IC卡受理培训和金融IC卡宣传活动;开展非接金融IC卡应用推广,逐步将非接应用拓展到快餐、高速公路、铁路、公共交通等行业;扩大金融IC卡应用范围,加大金融IC 商圈建设力度。此外,中国银联还联合商业银行建立了金融IC卡配套的风险管理规则,共同维护支付环境安全。
6. 加快银联国际化发展的创新力度
金融IC卡、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丰富,进一步提升了银联业务在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目前,中国银联已在境外近30 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金融IC卡,并通过与国际机构合作,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支付渠道,将跨境支付服务扩大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更多商户。境外用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营销和业务联动模式有所创新,境内外市场联动进一步增强。2012 年中国银联成立银联国际,在公司制基础上引入会员制,建立更加国际化、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打造国际业务发展的新平台。
三、积极推进银行卡支付创新
1. 围绕国家“ 智慧城市”战略,“切入式”发展银行卡支付创新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 a b L a 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应用环境下的城市形态,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目前国内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达到154个,预计总投资规模1.1 万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 ?800 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智慧城市将会遍地开花。智慧城市的发展一方面为银行卡行业支付创新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银行卡应担负起为智慧城市提供便捷支付的职责,满足人们智能家电、智能社区、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美好城市生活的需要。
2. 继续促进监管落实,持续优化受理环境
配合监管机构,保障监管政策落实,持续优化受理环境,是中国银联始终坚持的重点工作。下一步,中国银联将继续完善系统监测和违规约束机制,通过系统侦测、现场检查、投诉举报及分公司自查互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采取约束措施,切实整改到位。加强支付管理法规的执行监督,对支付机构日常业务运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严格落实持牌合规经营,对非金融机构擅自经营或变相经营未获许可业务、违反许可业务的政府统一指导价格进行严厉处罚。根据国家反洗钱、金融信息安全等相关规定要求,对国内非金融机构和支付转接清算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客户信息保护、交易数据保管、清算账户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督查。
3. 继续履行推动银行卡业务创新的卡组织职责
首先,优化创新业务布局。形成以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视支付、金融IC卡支付为重点的创新业务体系;打造覆盖多种渠道、功能全面的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探索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相结合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把智能电视打造成具有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功能的综合支付应用平台;充分发挥金融I C 卡功能强大、安全性高、“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的优势。
其次,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一方面是服务经济时代到来,消费者更加关注服务质量和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非面对面支付的快速发展,银行卡基本功能(即消费功能、支付功能)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成为未来银行卡发展方向之一。今后,银行卡行业要立足实际支付需求和支付场景需要,在功能、业务等方面持续创新,强化与持卡人及商户的应用场景相结合,实现产品结构转向和产业结构转型。中国银联将进一步加强与产业各方的合作与沟通,拓展银行卡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为消费金融以及经济转型发挥更大作用。
再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网络技术、支付技术、支付方式特别是非面对面支付的快速发展,为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创造了条件。随着新的支付业务品种和商业模式的涌现,中国银联也在不断尝试,希望未来将中国银联建设成为综合支付服务平台, 在提升转接能力、做好转接服务的同时,探索为银行、商户、持卡人提供更加多元的增值服务,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4. 联合市场参与主体共同做好银行卡业务创新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都是中国银联最密切的合作伙伴。过去的十多年,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作为卡组织,中国银联将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推动商业银行尽快实现对非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的集中审批、统一接入、统一定价和统一管理,并推动其逐步断开与非金融机构收单业务的连接;加强与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的合作,扩大远程支付市场影响力,实施远程支付产品升级,加强产品整合,推出手机支付客户端3.0,加快O2O 业务布局,初步形成手机支付线上线下综合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创新服务质量,通过产品创新与流程完善提升对成员银行的服务品质,共同做好银行卡业务创新。
加大与非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完善非金融机构入网服务,建立“一站式”对接机制,加快业务合作。2013 年,积极推动具有收单资质的非金融机构加入银联网络。同时要转变理念,从前期的网络接入深化到全方位合作,从业务转接深化到利用银联平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在后WTO时代,中国银联将不断强化产品创新, 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以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专业化解决方案使非金融机构感受到与中国银联合作的价值,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5. 积极关注技术革新,及早布局银行卡业务创新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是当代技术变革的三大热点,它们的发展和前景得到了各国政府、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等的广泛关注和支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三者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且相互促进。这些发展和融合将对建立在信息技术和交易基础上的银行卡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也将衍生出更多的银行卡业务创新。(文/中国银联助理总裁 胡莹)
展开全文
- 中国电子银行网 | 2020/9/25 12:03:13
- 移动支付网 | 2014/12/10 16:30:17
- 和讯网 | 2014/5/27 19:26:50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6 15:17:04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4 16:32:54
- 移动支付网 | 2022/7/29 14:16:27
- 移动支付网 | 2022/6/29 16:12:07
- 移动支付网 | 2022/6/29 9:40:12
- 移动支付网 | 2022/6/22 16:02:16
- 移动支付网 | 2022/6/1 10:20:30
- 移动支付网 | 2022/5/25 10:21:20
- 移动支付网 | 2022/5/16 14:34:36
- 移动支付网 | 2022/4/26 11:22:58
- 移动支付网 | 2022/4/19 11:28:43
- 移动支付网 | 2022/4/18 1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