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支付市场博弈升温 银行将出新政
2013/6/28 8:49:10

  WTO去年7月就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垄断案发布专家组报告,初裁认为中国银联在人民币计价的支付卡清算交易中存在垄断,违反了W TO相关规则,但同时也支持中方将有序开放支付服务市场的观点。根据中美之间的协议,今年7月31日以前,中国将决定是否执行开放支付市场的相关裁决。

  大限将至,记者获悉,央行正在就境外银行卡组织进入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管新政策征求意见。据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如果要开放,可能会先开放转接清算业务;在香港和澳门,人民币清算必须由银联完成的这项措施可能取消。不过,对于是否开放收单业务和其他业务,还未有定论。”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长期来看,电子支付领域需要对外开放,但国内应该在完善监管政策之后,鼓励支付公司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案。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支付行业逐步开放是大势所趋,第三方支付公司将是行业变局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

  央行

  开放支付市场态度谨慎

  前不久,央行叫停了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与广州市易票联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虚拟卡”项目,对此,市场舆论为央行开放电子支付市场的态度再生质疑。

  万事达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实际上,我们跟易票联的合作无非是没有一张有形的卡,是虚拟卡,是储值账户,易票联获得了央行第三方的执照许可,我们将虚拟账号给该公司,该公司负责处理国内银行卡结算业务,跨境结算的时候由万事达的网络来处理,然而要跨境结算时,易票联认为到美国开美金账户太麻烦,所以就直接在香港用离岸人民币来完成购汇还款。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涉及人民币业务。”

  目前,支付市场的监管新政策还在制定中,但市场却普遍感受到了央行的谨慎态度。央行近日明确要求,“各支付机构不得与境外银行卡组织合作开展与人民币银行账户、人民币支付账户相关的跨境支付业务;不得采取支付账户关联境外银行卡组织品牌标准的账户号码、银行卡卡号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发行境外银行卡组织的虚拟卡;不得与境外银行卡组织以人民币完成境外持卡人境内消费收单业务的清算和结算。”

  有分析认为,央行谨慎对外开放支付市场一方面是担忧中国银联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目前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随着信用卡业务规模的扩张,跨境支付带来的监管问题将非常棘手。

  “万事达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这种虚拟信用卡业务,可以让顾客用人民币在线购买商品,并通过万事达支付系统在海外进行结算,这种脱离了中国央行管控的支付手段,可为资本外逃、洗钱等提供通道,这都是央行担忧的地方。”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表示。

  早在2010年,央行针对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服务出台正式管理办法,2011年5月开始对符合资质的支付公司发放牌照。随后,预付卡、备付金、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等细化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陆续出台。

  不过目前,境外银行卡组织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都是与银行、银联合作,国内交易的部分由银联负责处理,跨境交易大部分都由境外银行卡组织负责处理。

  竞争

  境内支付市场博弈升温

  去年7月,W TO专家组的裁定让中国银行卡转接清算等业务被迫加速对外开放,V 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也有望被允许在中国境内单独发行人民币支付卡。

  在监管新政落地之前,境内外银行卡组织博弈开始升温,国内银行卡组织加紧保护现有的市场领域,而境外银行卡组织则不断挑战着监管底线,觊觎倒逼市场开放。

  实际上,包括美国运通、V ISA在内的境外卡组织都出于支付安全的考虑,与各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展开合作,推出了虚拟支付业务,这项业务也被称为“动态卡号”或“虚拟信用卡”,有的还包括借记卡,均是划定一定额度到虚拟卡上,如此一来避免了银行卡被无限额地盗刷。在中国,取代银行的是,这项业务的技术更多被应用在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领域。

  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财付通、美国运通在中国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方式,与央行叫停万事达卡与易票联的业务模式相似,其实央行也曾有两次叫停过财付通和美国运通的这类业务,不过这两家公司依然在做,说白了这也是在不断挑战着监管底线。”

  万事达卡的高层表示,“开放的支付系统可以减少现金支付需求,鼓励创新并减少经济系统风险,从而促进增长。即便是目前叫停了我们与易票联的业务,但我们在中国将继续推进移动支付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自身的业务创新不会停滞。”

  当有更多的境外银行卡组织要撬开中国市场时,中国银联不会“坐以待毙”。近年来,中国银联也在不断推广在线跨境支付业务,包括非洲地区、澳大利亚地区,均可实现通过中国银联发行的人民币卡在网上到境外商户消费。

  与此同时,银联也相当警惕第三方支付机构来分得市场的一杯羹。有消息称,近期,中国银联在内部出台了文件,要求各家银行要么“实现非金机构规范接入银联网络”,要么“逐步断开与非金机构的银联卡业务连接”。

  以往在国内收单市场中,银联是和银行两分天下,继第三方支付出现之后,对银联的市场占有率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交易额规模达3.8万亿元。其中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6%、20.9%和11.9%占据市场前三位。

  银联的调研数据认为,如今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绕开银联网络,采取各种不合规手段开展业务”,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触角向线下延伸,它和银联的区别正在进一步模糊。

  顾虑

  金融开放与风险控制

  “实际上,中国迟迟没有完全开放支付市场,监管还不完善是很大一个因素。”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进一步分析称,“对内,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清算业务政策尚处于混沌期,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洗钱、套现、赌博、欺诈等非法活动的风险,信用卡套现、盗刷等漏洞也曾被不法分子利用,但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范围却游离在央行和银监会的监管之外。对外,一旦银联以外的其他卡组织,实现了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支付卡,那么相应的银行卡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定也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曾分析指出,境外卡组织可以通过在境内并购一家机构或者通过在中国增加投资新设立一个机构来参与上述业务,随着银联垄断的格局被打破,将来在转接清算领域可能会形成几个巨头并存的寡头市场。

  不过,支付市场的开放,无疑还面临着国内金融安全问题之争,央行和监管部门最担忧的还有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此,V ISA中国区总经理廖光宇说,“V ISA作为发卡行收单行提供电子服务的供应商,连接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但我们不接触到商户和个人,在资金流通过程的监控中,电子支付所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

  他同时认为,“G 20成员国中,中国是唯一只有一个支付系统的国家,如果只有一家在处理支付业务,而没有别的电子支付尚在做备份和互联的话,一旦这一家出了问题就会对整个电子支付产业产生破坏,市场就会对整个支付行业失去信心。”

  实际上,VISA、万事达卡等在中国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小,即便是开放,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短期之内还难以影响到银联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过长期来看对银联服务、产品创新甚至内部管理都将带来压力和竞争。

  据悉,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银行已发行V ISA、M asterCard的当地货币的银行借记卡和信用卡;银联也已在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通过当地的银行发行银联标准的银行卡,在一些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这类的市场行为其实并不意味着“银联们”掌握了关乎这些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信息。

  从银行卡受理环节来看,不论双币卡抑或银联标准卡在海外进行消费结算时,同样使得保密程度较为低级的交易信息“暴露”给国外银行或银行卡组织,因为银联卡的海外交易是通过当地收单银行,或者通过当地的转接清算机构进行信息转接,最后由银联进行跨行清算。

  “开放就意味着竞争,银行卡结算业务的开放属于银行业务对外开放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会开放的。”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但银行卡的结算业务难免涉及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即使要开放,也要循序渐进地开放,不能一蹴而就。在开放的同时要兼顾效率和安全。”记者蔡颖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