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NFC支付三大方案未来 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2013/9/6 8:44:57

  近日,北京市政一卡通正式与中国移动开始了NFC支付合作,至此全国各地开始逐步进入NFC时代,无论是运营商还是银行,在八月,各种NFC发布会将产业推向了一个发展小高潮。但回过头来思考NFC的发展,NFC三大实现方案:全终端、SIM、SD都拥有不同利益集团体的支持。但最终什么方案会最适合NFC的长远发展,仍然没有定数。而这段时间普及的方案都是NFC-SIM方案,采用SWP实现。那么SD与全终端又有怎样的发展呢?在此本文将讨论 NFC三大方案的发展。

  三大方案的发展情况

  就国内的NFC发展,最早是由诺基亚2006年在厦门进行首次NFC试点,但是由于缺乏第三方加入,并且当时的NFC生态环境尚没有形成,以失败告终。NFC在支付方面的发展也有其固有的技术优越性,思路名扬国际销售经理柯微向一卡通世界网表示,“最开始NFC进入到商用的时候是因为银行业界看到了NFC做移动支付很安全,所以很多的银行业们都在尝试推行NFC,为了寻求硬件给银行业带来安全感,金融业促使了SWP-SD方案的诞生。”

  NFC三种方案的不同,是SE安全元件的位置不同。如果说TSM是整个NFC产业的制高点,那么SE就是权杖,掌控SE就是对TSM最直接的支配。三种方案对应的利益既得者,业内人士普遍认为,NFC-SIM是运营商、NFC-SD是银行或发卡方、而全终端是手机生产商。在国内NFC的早期发展,银联主推NFC-SD方案,在2011年,银联先后在成都、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启动SD方案的支付试点,联合各大商业银行的同时,还与HTC 开展合作,后者为之提供专用的NFC-SD手机。2011年,银联可谓将SD方案照进了现实,江波龙移动支付产品经理王涛向一卡通世界网表示:“SWP- SD和手机NFC的功能兼容性比较好,所以SD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这两年的应用发展,SD方案逐渐偃旗息鼓。对此,柯微表示:“SWP-SD方案没有运营商的参与,光靠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的力量太有限,为了更好地推广NFC 安全的移动支付,后来银行业们拉入了运营商,运营商当然想要自己控制SE,SWP-Sim 就产生了。”

  国内NFC发展到现在,俨然有进入SIM方案时代的感觉,捷德姚勇在接受一卡通世界网专访时表示:“SWP-SIM目前的态势都是有目共睹的,因为移动运营商可以要求移动终端厂商按照自己的需要定制设备,所以在推广的过程非常的顺利。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SWP-SIM在安全性上更占优势更容易被运营商和金融应用提供方接受。”

  SD现在像是往日风云,SIM是如日中天,而全终端又有怎样的发展呢。就国内发展而言,尚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全终端方案。对此,姚勇在接受一卡通世界网专访时也表示:“全终端方案在国外应用场景非常好,但国内应用较少,虽然有应用提供方做了很多尝试,但是因为国内安全性的考虑,没有大范围应用。” 国际上,诺基亚在2010年推出Nokia Money手机钱包应用,但在2012年夭折。巨头谷歌,也推出类似应用Google wallet,但是推广也不理想,NFC实体卡也停发。但是全终端好似有很大诱惑力,三星也在今年5月紧随谷歌的脚步,推出Samsung Wallet。三者都是基于全终端的NFC应用,推广效果比较惨淡。

  利弊分析 各执一词

  技术都有利弊,NFC三种方案可以满足不同集团体不同的需求。正如柯微所说,SD方案满足了银行需求的硬件安全感。在国际上较成功的SD应用有日本铁路,深圳第六期NFC论坛沙龙中,SONY亚洲区销售负责人武妮娜就曾透露,日本铁路主导的NFC支付,就是SD方案。SD可以让不同的利益团体,如一卡通公司、银行等实现对SE的掌控,在硬件上给予安全感。但是SD方案市场推力有限,缺乏运营商这一角色。而技术上也存在一定的前景问题,业内人士曾提出,现在的旗舰手机越来越少SD扩展槽,手机的发展趋势,让SD方案顿失愿景。也有人指出,SD卡这个方案是一厢情愿,技术上改造的成本高,而且没有渠道来发售这些手机,也只能做探索。

  再看如日中天的SIM卡方案,现在银联和众银行都开始转入SIM卡方案的阵营,今年国内的NFC发展不应该是老套的NFC元年,而是NFC- SIM卡方案元年。正如姚勇所说,“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SIM-SWP在安全性上更占优势更容易被运营商和金融应用提供方接受。”此话切中了SIM方案盛行的要点。但是SIM也有劣势,柯微认为,SIM方案安全性不太高,就前段时间国外的SIM卡破解新闻,只需要短信就可以破解SIM上的SE。姚勇同时还指出,“目前主流的SWP-SIM方案终端价格较高,这一系列因素是阻碍NFC发展的阻力。”SIM卡现在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整个国内 NFC市场还没有盘活,SIM卡方案是否能成为主导还需市场考验。

  SD与SIM方案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SE载体需要与手机的NFC功能进行适配,在兼容性方面,SD与SIM方案要逊于全终端方案。三方案对比中,柯微向一卡通世界网表示,“全终端拥有最好的兼容性,安全性方面也是最佳的,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行业参与NFC产业。但现在全终端的推力较小,难有银行、运营商等强大的财团推动。”对于全终端,姚勇认为“全终端方案在国内服务提供商对全终端方案中资金和应用的安全性、可信度还存在质疑,同时国内对于全终端方案的安全规则、安全管理等配套环境不足。”而王涛也认为,现在手机已经是快消品,全终端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SD方案前景不明朗,SIM方案安全和终端价格问题发展存虑,全终端愿景很好推力不足。总的说,NFC有点意思,却总是来点意思好没意思。

  未来的推算 实践与理论

  未来NFC三大方案谁会成为主导,何时NFC能落地生根?谁都在猜测最终答案。对于未来似乎各方都很有信心,王涛接受一卡通世界网采访时表示,“NFC移动支付分三步走:1、等银行发行足够多芯片卡;2、等所有的商铺都上NFC POS;3、等移动上SWP-SIM,拉动SWP手机的需求。而后可以用很小的代价把SWP连上SIM和SD,最终将是SWP-SD方案的春天。”

  而柯微则认为,全终端方案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未来NFC的主流。1、全终端方案安全性和兼容性好。2、NFC推行需要更多的参与方,SIM和SD 仅仅是两大集团体的应用存放,而全终端则可以为各方提供SE。3、NFC手机厂商减少利益纠葛,少参与后续环节。如此若能获得参与方的信任,全终端方案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现在的全终端发展,推动方只有行业应用客户、项目集成商、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力量薄弱,但方案的完整性好和潜力巨大。最终NFC将是机卡合一,走全终端模式。

  对于NFC的实现,姚勇向一卡通世界网表示:“真正实现NFC支付的精髓,就是能够做到NFC在我需要的场景中就可以找到我需要的应用包,然后通过某种安全可靠方式让我的终端加载应用包实现应用功能。参考上述场景,需要有一个可靠的应用管理方,并配合TSM、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应用管理以及各闭环应用平台等所需要的应用平台,实现各行业应用的动态加载使用,配套的终端机具也应该标准化。”

  其实说到底,无论是对三大方案还是对NFC未来的讨论,都是如何适应市场、开发市场的讨论。NFC的普及更多在于消费者习惯的培养,推动方利益的权衡,集团体间的互信等等。就当下形势来说,SD方案不仅仅存在于智能手机越来越少的支持SD卡槽,较之SIM还存在成本偏高的问题,而银联推SD方案也渐感无力,开始向SIM卡方案,向运营商妥协,国内的SD方案也差不多就到这里了,至于未来的发展,SD方案仍然不明朗。

  而SIM方案,获得了运营商的强大推力,落地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中国移动是最大推手。但是NFC到现在为止,虽然各地都有在推,仍然是形象工程成分较大,国企补助成为其中一个疑点。但现阶段,SIM卡方案仍然是最符合市场需求的。

  到了全终端,谷歌钱包的惨淡让人对此方案大失所望,而三星却依旧推出类似应用,原因在于三星拥有强大的财团,在韩国具有很大的推力,而国内全终端仍然玩不起来。

  总的来说,NFC三大方案哪一个能适应市场,哪一个就是最佳方案,借一句业内人士用形而上学思维看三个方案的话,所有的“过渡方案”都优于“最终方案”,所有的“最终方案”最后也将是“过渡方案。”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