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当年风光无限的Google wallet从2011年9月推出,到今年11月份,谷歌推出与其手机支付系统Google Wallet相捆绑的物理卡片,短短2年多的时间,Google Wallet似乎经历了一个人生轮回。
如今,谷歌利用其自身优势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长线布局,业务范围从老本行互联网搜索延伸到电子商务、移动通信和移动支付等各个领域拓展。谷歌除了立足在其本行领域呼风唤雨外,Android平台的终端在全球出货量中遥遥领先,这也让谷歌更加自信的在未来移动支付中会延续优势,占据标准话语权的最高点。
GoogleWallet产品剖析
最初四大功能:
PaymentCards:显示所有的关联的信用卡,同时包括谷歌的预付卡,以及商户发行的礼品卡和优惠券。
以往当美国小伙伴们满心期待的打开他们的GoogleWallet时,遗憾发现他们只能添加花旗银行万事达信用卡。最初与GoogleWallet展开合作的暂时只有花旗银行和万事达两家金融机构。
12年8月谷歌宣布了重大更新。支持用户使用Visa、AmericanExpress、Discover公司任意发行的信用卡或借记卡进行支付。
为了推出这项重大更新,Google钱包在处理用户信用卡和借记卡信息的方式上做了巨大转变。谷歌钱包产品经理RobinDua表示:“为了让Google钱包支持所有银行卡,我们在技术层面上转变了银行卡信息的存储方式。相比之前把银行卡信息存在用户手机的安全区域,Google钱包现在将银行卡信息存到Google高度安全的服务器上。钱包账号(虚拟卡号)则存储在用户手机的安全区域。谷歌可以即时从用户选择的银行卡中扣费。”
当时,谷歌还宣布谷歌钱包应用新增一项安全功能,即远程帐号信息清除功能。用户如果手机丢失,可以通过登录Google钱包的在线管理网站,远程清除丢失手机里的所有银行卡帐号信息和财务信息,重置钱包业务。这一便捷的体验和安全的设置,使得谷歌钱包比起实体钱包更为安全。最近谷歌升级到了最新版通用版钱包,所有安卓品牌的手机都可以能使用谷歌钱包,同时iOS版谷歌钱包也在今年12月初升级添加信用卡功能,目前来说,谷歌钱包已不会在NFC这条路上走到黑了。
LoyaltyCards:这个看起来和充值卡差不多,但它其实是类似会员卡、积分卡的东西。
这个功能已经成为目前各类主流移动钱包的标配,不过谷歌钱包的LoyaltyCards体验效果还是要点“赞”的。一则仍是便利性,因为我们出门的时候很难将身边的折扣卡、积分卡都带在身上。有时候我们常常懊恼于“卡到用时方没带”的惋惜中。GoogleWallet基本是最早帮大家消除这样的烦恼钱包;二则还是谷歌钱包的广泛易用性。随着谷歌钱包的逐渐广泛应用,倡导优质交易体验的谷歌钱包,可以使用NFC交互的方式实现各类卡券的受理,对比各类一维码、二维码方案而言,NFC的顺畅程度还是有着较高的用户体验优势。
MyOffers:显示你在谷歌offers处团购到的优惠券,并能在购物时使用。
谷歌的这一功能创新,给已经捉襟见肘的团购网站来了一记重拳,充当了团购网站掘墓人角色。谷歌能够将你身边所有的优惠信息归纳到GoogleWallet中,这样你不必逐一排查哪些网站有较好的优惠信息并且在买单的时候直接在GoogleWallet中使用。
然而,受制于合作商户和手机终端的局限性,谷歌并没有让团购的创业者们破产,反而让自己多树了个敌人。
History:显示最近支付的历史记录。
在最初的体验中发觉只能显示支付的时间,然而对客户来说这远远是不够的。其实这正说明了谷歌对钱包这个生态圈的掌控能力还没有形成闭环,许多接口还受制于运营商,受制于合作的金融机构。
新功能,新亮点
在今年5月份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针对其移动支付服务GoogleWallet发布了三大消息——支持Gmail邮箱支付、更新“即时购买”API和推出会员卡接入API,将该服务的应用范围从专门的移动支付拓展到更广泛的互联网支付领域。但是谷歌钱包产品总监PeterHazlehurst也在重申:“我们这么做不是要远离NFC,只是单纯地丰富谷歌钱包的体验。NFC目前的使用场合还有局限。并且,不是所有的设备都配备了NFC技术。”
谷歌API接口的推出传承了安卓一贯的开发理念。最吸引眼球的还是谷歌的Gmail支付功能。
如何通过Gmail汇款呢?“非常简单,用户只需将鼠标悬停在附件按钮,点击悬浮框中的“$”标识,输入汇款金额和留言信息,然后点击发送就轻松搞定。”Peter表示。然而,在真正实施过程中谷粉们可能会略感失望。目前,Gmail支付只支持桌面端,且只限于美国境内汇款。移动用户想要使用谷歌钱包服务,还得登录其移动站点并申请一个谷歌钱包账户。要知道,用户的互动性是靠向跳跃性产品的。
同时在刚过去的11月,谷歌的实体卡片诞生了。这张卡只是张预付费版借记卡,小伙伴们可以拿着这张实体卡在万事达卡的ATM机取现、可以在万事达卡商场购物、可以在银行间转账,其功能与一张万事达借记卡类似。
从NFC延伸到Gmail邮箱,再到实体卡片,谷歌钱包实体卡在摆脱了手机对NFC近场通讯技术的依赖的同时也摆脱了对手机的依赖,用户要做的仅仅是在GoogleWallet中把账户管理好。对于那些已经在使用NFC支付的用户,在手机丢失或者没电的情况下,实体卡起到了备胎的功能。
在用户体验方面,谷歌实体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才创新,反而会有用户抱怨钱包中又多了张卡片,而要真正打消客户的顾虑,一张具备广泛应用和强大功能的超级卡片才勉强配得上“钱包”的说法。看来斯里达尔·拉马斯瓦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GoogleWallet外围之争
还依稀记得2011年5月份,谷歌执行董事施密特首次演示GoogleWallet时,台下谷歌的一位工程师顺势掏出自己的钱包,往身后一扔,称自己以后再也不需要这玩意了。在之后的9月正式推出谷歌钱包之后,3天的下载量达到100万。在这样喜人的势头下,谷歌钱包为什么没有让更多人扔掉皮夹子呢?
NFC局限于终端市场发展
谷歌钱包最初选择了NFC作为交易交互方式开始,就注定和银联闪付一样,走上了一条未来美好而现实又无比艰难的孤单旅程。一方面,NFC需要众多终端的支持,在此万事达卡给予了强大的后盾;但另一方面,支持NFC功能的手机数量和品牌型号的稀少,也决定了钱包用户端的选择面和用户类型。
刚推出时,谷歌钱包只支持使用Sprint运营商网络的三星NexusS4G手机,其他NexusS手机即便使用同样的硬件,也不支持使用谷歌钱包。然而,即便在今年5月份,谷歌宣布能够支持谷歌钱包的手机也主要只有三星的Galaxy系列中的高端机以及LGVipe、Htcone这些的较土豪级机器。普通百姓当然不会为了能够使用谷歌这样一个看上去“高大上”的应用而更换一个真正“高大上”的移动设备,另外,iPhone也不支持。今年9月,谷歌宣布推出iPhone版的谷歌钱包应用,让用户可以向好友转账,存储优惠卡信息和折扣券信息。但是Android版中的店内支付功能却没有出现在iPhone版中,因为该功能需要设备支持“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而苹果一直没有为iPhone配备NFC的打算。从数据上来看,未来支持NFC手机会逐渐增多,数据显示,2012年NFC手机销售1.2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5.45亿部的18.7%。预计2013年兼容NFC的手机出货量将达2.85亿部,NFC已经接近爆发点。
与运营商利益冲突
刚刚起步的移动支付是运营商眼中非常重视的一块蓝海型业务,他们岂能将这刚刚抓到手中的“管道”让予别人。近几年OTT应用的爆发式发展,使运营商们时时处在“绕过马其诺防线”的尴尬境地中。能够登上移动支付这辆“巴士”,决定着运营商未来在移动金融中的地位。
在谷歌推出GoogleWallet之前,谷歌和电信运营商的矛盾就已爆发。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以GoogleWallet存在安全漏洞为由,拒绝与谷歌合作。然而,美国3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AT&T和T-Mobile真正的意图是自己为用户提供钱包服务。
2012年,Isis在盐湖城、犹他州、奥斯汀和德克萨斯州进行了试验。而据了解,Isis是Verizon、AT&T和T-Mobile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公司,该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创建自有基于NFC技术的移动钱包服务,与谷歌钱包构成直接竞争关系。
经过这两年的试验,Isis最近宣称启动一个全国性的手机钱包服务,其中甚至包括对iPhone的支持。在此次声明之前Isis就已经开始在4000多个地方测试它的服务了,Isis的CEORyanHughes说,在测试中,Isis用户每个月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平均次数是10次以上,2/3的用户选择接受广告并愿意花钱购买自己喜欢的品牌。
从Isis的声明中可以看出短期内美国的移动运营商不会与GoogleWallet展开合作。然而在移动支付跑马圈地的时期,这让GoogleWallet又多了一个对手。
与新老支付大佬的竞争
Square、Gopayment以及PayPal这样专注于做第三方支付的公司,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Google将自己的领地抢为己有。
值得注意的是Square、PayPal等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的钱包,不仅拥有GoogleWallet相似的推广媒介渠道,而且还拥有自身发展起来的成熟渠道。Square钱包不仅可以在全美7000多家星巴克咖啡店提供支付服务,而且Square在之前的推广中拥有大量的小微商户。PayPal更是在谷歌推出钱包之后的2周内通过TechCrunch宣布自己也在开发新的商户结算系统。其实早在谷歌宣布钱包这项计划的5月份PayPal就对谷歌以及两位目前在谷歌负责移动支付业务的PayPal前高管进行了起诉。PayPal指责谷歌“非法盗窃商业机密”,而两位高管则被指控“违反商业诚信责任”。
同时,根据日本、韩国成功的移动支付经验可以分析出,愿意使用NFC支付的多是一下金额较小的琐碎支付。GoogleWallet高调宣布的合作伙伴多是玛莎百货这样的大商场,消费者在此支付通常是大数额,许多人仍会倾向使用信用卡。看起来GoogleWallet又给他人做了嫁衣。
经过2年多的发展谷歌对手机终端缺乏有效控制、陷入水很深的长产业链利益协调、对NFC路径过于依赖的弊病渐渐暴露出来。除此之外,谷歌钱包缺乏更有效的平台化应用,需要靠自己闷头发展用户,在商户端则取决于合作卡组织的推动,难以在短时间内聚集非常活跃的商户集群和丰富应用,也难以确保用户黏性。这些导致了谷歌钱包的业务两头不靠,发展受限。
移动支付是一个急切需要规模效益的领域。目前来看,谷歌钱包不到1000万的下载量;面临着Verizon无线、AT&T、T-Mobile的联合封杀;Square、PayPal专业化的尾追堵截;支持NFC功能的移动设备欠缺;信用卡形式的物理卡计划的取消;负责人贝迪尔离职等现状下预示着GoogleWallet在这两年真正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过,正是由于谷歌钱包的一路高调,使得其他大佬们纷纷觉醒,涉足钱包领域,推出竞争性产品;而且,谷歌钱包也侧面证明了在移动支付界,不能单纯依赖某一技术(NFC)来通吃所有场景,而需要多元化的设计产品来平衡用户需求。从这点来说,谷歌钱包对全行业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NFC手机的普及,谷歌钱包NFC的应用也会更加宽广,而且非NFC的应用也将帮助谷歌抢回一部分流失的客户。
中国版电子钱包
我们再对比看看中国当下最火的支付宝钱包与腾讯的微信支付。与GoogleWallet的受挫不同的是,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在2013年着实火了一把,并将继续引领2014年支付界的潮流。
支付宝有PC端半壁江山的用户基础,微信有6亿多用户、2.6亿活跃用户,一个是基于广泛B2B、B2C商户交易平台的用户,一个是基于全民通讯和碎片化生活依赖。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火的基础。支付宝钱包过亿的用户数,微信支付上线百天突破2000万的用户开通仅这两个数字就让GoogleWallet羡慕不已。用户端人气的快速积累,以及针对电商和线下商家的完整闭环解决方案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比谷歌钱包更接地气。
支付宝钱包与微信支付对线下业务的拓展都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并在不断的优化完善中。在借鉴了GoogleWallet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之后支付宝和微信选择绕开NFC这个瓶颈。绕过NFC,等于绕过了运营商,绕过了硬件设备制造商,绕过了一座大雪山和一片沼泽地,为什么前人就没有想到。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出发点的不同所导致。支付宝和微信都是基于移动钱包先解决远程支付,这时候NFC压根就不那么重要,在此基础上,寻找近场支付的解决方案,显得相对容易;而一开始一门心思就要搞定近场的,不论是谷歌,还是其他卡组织,都义无反顾的泥潭拔步了一番。
目前来看支付宝钱包的线下解决方案主要有如下几种:
条码、二维码
打开客户端,扫一下二维码,输个密码钱就付好了。在支付宝钱包中小额甚至可以设置不输密码。在这个二维码和条形码泛滥的年代二维码的成本和实现条件是NFC绝对无法比拟的。当然,二维码的使用仍受限于一些场合和环境,体验不如NFC来得直接爽快。
摇一摇支付
俩人同时打开客户端摇手机,服务器会知道这俩人有付款转账的需求,会进行匹配,付款需求就可以实现。
超级收款
把绑定的手机号或是支付宝账号告诉收款人,收款人一输入,你就会收到一条短信,回复个1、2一类的,钱就付好了。其实就是短信付款,你不需要开客户端。
声波支付
打开客户端,点声波付钱按钮,手机就会发出“咻咻咻”的声音,对方的手机、pad或者电脑听到后可以识别,然后就付钱了。 在这四种中,条码因为和二维码归为一类;摇一摇因为需要手机有重力感应一类的传感器,许多低端手机不具备该功能;卡刷头是个小硬件,但是需要客户自己掏腰包购买,推广起来比较困难。
目前,二维码、超级收款和声波是支付宝最看重,并且要重点推广的,在其手机客户端上都已经出现在显著位置了。按照支付宝内部的说法,这三种,对于用户的手机都是低门槛,因为只要是个手机,就有摄像头、有麦克风、可以收短信。
微信支付主推二维码功能
腾讯CEO马化腾对微信支付的定义是:只需将微信账户绑定银行卡就可以在微信内公众号、APP以及身边随时可见的二维码,简便、快捷地完成付款,从而为商业场景在手机中的闭环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微信支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支付工具,它是为移动支付提供的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面对支付宝钱包的布局,微信5.0版本支付功能的开通不得不让支付宝发憷。面对支付宝主导的当面付功能,微信也推出了与之类似的功能,并在线下不断布局。微信支付一反阿里的电商平台体系,突出了以商家为核心的自主品牌模式,它让任何一个展示二维码的商户平面都可能会变成一个移动电商的线下卖场。就目前市场反馈来看,似乎微信支付后发制人,先胜一筹。
支付宝钱包方面主导推出的当面付,是需要去收银台付款的,去收银台就难免会有排队现象,这与支付宝钱包的“便捷”理念相背离。而微信支付的推出改变了支付宝钱包的排队现象,可以随时随地支付。与微信合作的商家可以为每一位导购员配备一个Pad作为收款终端,消费者选购好心仪商品后给到该柜台导购员,导购员在Pad中选取该商品,此时系统将自动生成商品二维码,消费者通过微信扫描Pad中的二维码,输入微信支付密码即可完成付款。整个付款流程只需短短的几秒钟。”与支付宝钱包的当面付和传统信用卡支付相比,微信支付更具便捷性。这样看来微信支付比当面付更加具有市场前景,微信支付推广逐步加速后,会吸引更多的商场平台入驻。目前微信支付已经在小米3、上品、海底捞的应用上既捞够眼球,也收获实惠。
同时,对于一台新型智能售货机,支付宝“当面付”产品改装需加装声波模块,费用为30至50元;而基于微信支付的改装只需增贴二维码,费用几乎为零。支付宝也在不断的改进钱包,与银泰的合作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消费者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钱包”,选择“当面付”,分别可以扫码支付与声波支付,从而丰富了客户和商家的选择。这也充分说明,在移动支付时代,要不断的尝试多种防守,给客户创造出最愉悦的交易体验。无论支付宝还是微信,这两者的费用相较GoogleWallet的NFC用户习惯培养成本都要低很多。
与支付功能相比,支付宝钱包的“赚钱”功能着实把2013年金融界和互联网界的风头给抢了过来。而微信支付在年底则接过了支付宝的移动旗帜,似乎一出生就带有移动的基因。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第三季度国内第三方支付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3343亿元,与二季度相比增长173.1%,支付宝和拉卡拉、财付通三家公司占据了市场92.7%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市场份额分别为64.4%、24.2%、4.1%。拉卡拉的模式是以移动刷卡器为主导的解决方案,目前支付宝已经遥遥领先其他同类产品。
对比GoogleWallet中的LoyaltyCards、MyOffers、History等功能,支付宝钱包也提供了相对等的服务。支付宝钱包在“账单”管理中可以显示所有的历史交易记录,并能根据各种不同的交易方式分类核算;支付宝钱包还可以将自身所拥有的优惠券设置于此,并在合适的时候使用;与公用事业、日常生活的对接支付宝钱包更是有更多功能可以添加。基于线上购物平台发展演变来的支付宝钱包,正在加速布局线下业务。在PC端输掉了昨天的腾讯,正凭借其自身在游戏等领域的优势,押宝微信,快速接入各类公众号,在微信平台上搭建各类生活场景、交易场景和完整的交易闭环,拓展属于微信支付的明天。支付宝和微信的异军突起,可能反过来也给谷歌钱包很多的启发,从而让谷歌从铁心到底的NFC转向邮件和卡片应用,搭建多类型的场景平台。
以交易额来看,移动远程支付也仍处于爆发初期,支付宝正在不遗余力的将用户从PC端赶到手机端,而微信天生就最适合手机载体。在近场支付方面,NFC、当面付、二维码等,也都各有千秋,更处于竞争的早期。在这个阶段,新的竞争者也在不断进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平安。马明哲称之为“颠覆性的”、“神奇的”移动支付工具电子钱包已悄然上线,这款名为“友钱·壹钱包”的产品看上去功能十分简单明了,从其初级形态来说,这是一款具有社交功能的移动支付平台,突出了朋友圈内钱的流动。
支付习惯的培养从来都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不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钱包,现在都还只是在跑马圈地、积聚人气、培养用户习惯的推广阶段。在安全、用户使用习惯,以及社会认可等方面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相对于GoogleWallet的另一大不同是在支付时,前两者需要网络环境,后者则没有这种限制。在我国现如今的网络覆盖条件下,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要大范围的拓展开来,还需要国家在网络环境上的建设,这就需要运营商的支持,4G牌照的发布毫无疑问对依赖网络环境的移动钱包是重大利好。从多方面因素看,基于卡组织、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NFC钱包体系、基于虚拟账户的移动钱包体系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没有成功不代表失败,谷歌正在龟兔赛跑中慢慢取得优势,而中国的移动钱包领军者们,也必定将给我们带来层出不穷的支付惊喜。 (作者:讯联数据研究院 叶卫华 裴一鸣)
展开全文
- 《互联网周刊》 | 2012/12/14 9:30:08
- 移动支付网 | 2022/9/2 16:58:15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1 18:06:51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1 18:04:08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2 18:20:30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5 16:59:11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5 16:54:44
- 移动支付网 | 2022/8/8 17:43:15
- 移动支付网 | 2022/7/14 15:35:44
- 中国商务新闻网 | 2022/7/8 14:22:36
- 移动支付网 | 2022/6/29 17:33:25
- 移动支付网 | 2022/6/28 9:17:35
- 移动支付网 | 2022/6/21 9:37:59
- 移动支付网 | 2022/6/17 11:10:18
- 移动支付网 | 2022/6/17 9: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