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凌晨的苹果公司产品发布会上,发布了新款 iPad Air、 iPad mini 及 5K 分辨率的全新 RetinaiMac 等产品。有一个苹果没有在发布会现场着重提到,但有可能对未来我们使用移动设备的方式产生重要变化的全新功能。
那就是 Apple SIM。
从发布信息看:
此前苹果公司也积极参与到 SIM 卡标准的制定中,此前苹果也在手机上率先应用了 micro-SIM、nano-SIM。但新的Apple SIM 技术,由于目前披露的技术细节有限,可能不是,或不仅仅只是一张硬件的 SIM 卡。目前,这项新的 Apple SIM技术仅搭载在拥有数据功能的 LTE 版 iPad Air 2 上。
根据苹果官网的描述,LTE 版 iPad Air 2 将能够让用户直接选择美国、英国的运营商数据套餐,而无需更换硬件 SIM卡,目前仅支持 AT&T、T-Mobile 和 Sprint 三家美国运营商。
考虑到产品面向全球用户,全面推开需要大量的与运营商的市场合作,苹果仍然保留了硬件的 SIM 卡槽。但 Apple SIM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将运营商的服务与硬件的 SIM 卡剥离开来。
从产品看:
从产品分析,苹果应该是在设备内置了运营商的套餐数据库,并且可以通过 OTA的方式来更新支持服务的运营商和套餐计划。换言之,Apple SIM 并不是一张硬件意义上的 SIM卡,而是从产品出发,对现有用户使用移动服务方式的颠覆可能。苹果率先应用这项技术,并且目前仅适用于数据而不包含通话,苹果在官方说明中也着重强调了「临时套餐」的概念。但从未来看,如果市场试水顺利,苹果可能在iPhone 上推动 Apple SIM 应用。甚至,你可以用A运营商的 SIM 打电话,然后用B运营商的 Apple SIM服务上网,用C运营商的 SIM 发短信。也许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设备厂商跟进类似功能,Samsung SIM、HTC SIM、Mi SIM……
但背后其实有更多的意味,苹果上线 Apple SIM,第一没有主动大规模宣传,第二强调「临时套餐」,第三仅在 iPadAir 2上面进行试水。尽管苹果因为产品的优秀,已经强势到足以影响到运营商格局,但它仍然清楚在现有服务结构里,通信在各国都属于管制行业,运营商仍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回顾Apple SIM的历程
2010年10月
AppleSIM的意图已经由Apple提出。
那年10月我正在国外开标准会议,看到不同网站刊登的Apple正在开发特定SIM卡的下一代iPhone,目的是实现用户购买Apple手机后再自由选择不同运营商的网络,并可以有能力实现后下载用户登网数据,最终摆脱或最小化对与移动网络运营商的绑定关系。
原文节选“Applemay be attempting to embed a custom, writeable SIM chip in futureiPhones. The SIM module could enable Apple to sell iPhones directlyto users with little or no direct carrierinvolvement.”
2010年10月,推出了一篇分析文《从定制SIM卡看苹果与运营商的博弈》,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288_69746。
“Apple的野心已经从和运营商进行运营分成逐步到自主运营选择运营商,而丰富的AppleStore、精湛的外型设计、卓越的用户感受是其坚实的基础,也是颠覆传统老牌终端厂家的致命法宝。”
2011年9月
Apple与几个终端企业在ETSI国际标准上推动嵌入式SIM卡(eUICC)卡。这是AppleSIM的技术方案基础。
业内定义的嵌入式UICC卡是用在M2M设备中,而更广义的嵌入式UICC卡是可以用在任何终端设备中的不可插拔的SIM卡,和普通SIM卡的最大区别是固定在终端中不能随意更换。
2011年9月,写了一篇分析文《嵌入式SIM卡(eUICC)卡的发行改变了什么》,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288_154156。
“何时分配号码资源?如何分配和激活号码?这些是需要新的SIM卡发卡模式。另外,这时候的买卖关系不同于运营商和普通SIM卡用户的简单甲乙方关系,那么灵活设置计费时机对发卡模式提出新的需求。”
2011年10月
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当年10月份公开的专利中有一项描述未来的iPhone如何使用NFC技术打造虚拟SIM卡的专利。专利的关键点是在移动终端NFC芯片中嵌入包含SIM卡功能的安全芯片,或在NFC芯片软件中实现SIM卡功能,让移动终端不使用目前传统实体SIM卡而可以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并让用户进行正常的移动通话、短信、上网等操作。不少人称此种SIM卡为虚拟SIM卡,也有称此卡为“软SIM”。
这是AppleSIM的技术方案专利布局。
2011年11月,推出了一篇分析文《SIM卡'软'了后改变了什么 - 是否会边缘化电信运营商》,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288_159111。
“对于拥有独特设计和足够亮点的iPhone,苹果公司将可利用虚拟SIM而加强对产业链多个环节的控制,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2012年4月
Apple推动过渡的SIM卡方案成为全球国际标准,就是4FF卡。
这种卡就是2012年10月以后用在iphone5和5s上的SIM卡外形标准,是一种比iphone4中mini-SIM卡更小的SIM卡外形标准。目前在iphone6也在用。那一年在ETSI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和投票,不少老牌终端厂家如Nokia\RIM\Moto都表示不同意见,力图阻止Apple改变使用了二十年的标准SIM卡外形,因为这对这些老牌终端厂家的产品生产、终端适配、产品款型布局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这是AppleSIM推出之前的妥协过渡方案,是Apple深度参与国际通信标准的一次有力试水。
2012年4月,推出了两篇分析文《nano-SIM, micro-SIM, Plug-in SIM的关系和竞争》,《4FF卡标准之争及手机公司青眯小卡的酸甜》,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288_169050。
“看终端厂家PK的热闹的同时,移动网络运营商需一样清晰的看到这个小小卡标准带来的改变。对于发行带有用户码号身份数据的SIM卡时,2FF、3FF、4FF并存会在采购、发行复杂度、用户使用服务、定制终端等方面面临挑战。”
2013年,2014年
Apple在继续。
可以看出Apple已与AT&T、T-Mobile 和 Sprint三家美国运营商达成一定协议,于是在最新iPad Air 2上第一次商用了“AppleSIM”,其实也就是“软SIM”。
回过来再分析:
引用四年前我在《从定制SIM卡看苹果与运营商的博弈》中的话,依然适用。
商业上,此事对运营商不是好事,和苹果合作的运营商也是不得已。无奈苹果粉丝增加的势头强劲。
技术上,不是问题,如何实现都是软件该干的,放哪都work。
安全方面,可能有些问题,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用户数据如何传递给手机终端倒是要慎重,不过这个Nokia、Ericsson、Qualcomm两年前特别想干没做成的事情,苹果无声无息就可能办到。
应用上,没有影响,因为苹果推的是其AppleStore,可不是那个运营商Store,用谁的号码都无所谓。
对于现实中更多的手机终端设计和生产商,由于手机市场渠道的限制带来终端的产品分散的风险,但可判断大部分终端只有跟随的份。
对大大小小的运营商影响是不小的,传统的卖手机卖卡,或赠手机送话费,到这时都不适用了。营业厅怎么营销、运营商怎么收费、怎么发卡放号。在基础码号数据的生成、发行、管理、回收环节,在用户服务、发展增值业务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同时此模式下手机号码安全保障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利益损失的风险。
从另外角度看,移动终端包含手机、电脑、各类行业终端等多种形态。尤其在物联网应用中,由于对行业终端使用环境的特殊要求,以及行业终端集成和发行流程多样化,传统SIM卡未必满足需求,此时放置在行业终端内的虚拟SIM卡可能更加适合。这在号码配置、管理、激活、回收、以及计费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于传统SIM卡发行的需求。模糊的是,类似ipad这样的终端算哪类终端?当然它不是用于物联网。
颠覆式的创新对传统打破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移动互联的今天,颠覆式的创新还少吗。
展开全文
- 爱范儿 | 2014/10/20 9:00:18
- 越通社 | 2021/11/25 9:52:15
- 越通社 | 2021/7/16 19:46:01
- 移动支付网 | 2021/2/20 9:19:46
- 移动支付网 | 2021/1/22 14:35:16
- 竺道 | 2020/11/11 10:46:37
- 蓝船出海 | 2020/6/16 15:27:38
- 移动支付网 | 2020/4/29 9:01:01
- 36氪 | 2020/4/10 9:10:27
- 竺道 | 2020/2/17 9:03:09
- 通信信息报 | 2020/1/7 10:44:53
- 腾讯科技 | 2019/10/8 10:27:52
- 一语观点 | 2019/7/8 14:18:46
- cnBeta | 2019/5/24 12:11:01
- 飞象网 | 2019/1/18 9: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