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孙达:账户体系管理策略及实践
2017/9/14 11:02:47

文\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孙达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货币支付的渠道和方式不断翻新。传统银行和新兴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各自构建出特色鲜明且有针对性的账户体系。这些新兴的“账户体系”各具特色,差异性存在于组织架构、风控尺度等方方面面。其在为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高效外,也隐含着巨大风险。近年来,各类金融诈骗层出不穷,其中绝大部分案例均与新兴支付手段有关,这直接反映了当前账户管理体系存在的巨大问题。本文即尝试在此背景下,讨论和分析当今账户体系的管理模式与发展趋势,并简要介绍招商银行的思路和实践。

账户体系的发展过程

图1银行账户体系发展

自人民银行作为央行不再承担商业银行职能后,我国银行业逐步形成统一监管、独立经营的格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人行独立后建立了基础的账户体系,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各商业银行在坚守监管要求的同时,纷纷利用先进技术和前沿理念,不断推陈出新。1995年,招商银行创造性地推出一卡通服务,以“客户号”的概念开辟了银行账户管理的新模式。在此后的十几年中,该模式逐渐成为银行账户管理的主流,过去司空见惯的存折、存单乃至纯储蓄账户,渐渐淡出了金融舞台的中心。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各类第三方支付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纷纷构建自己的线上账户体系。用户体验上的优越性,为这些新兴企业带来了大量用户。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在线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55亿,年增长率36%左右。而与此同时,银行卡发卡量年增长率20%,增速放缓6.88%。显而易见,新的线上“虚拟”账户,正在对传统银行账户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和短板日趋明显。在账户管理方面,银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用户权益,防范风险的同时,降低了用户体验效果。而互联网企业则在开户限制上不断突破,使得用户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在几分钟内拥有自己的账户,并具备资金支付、理财购买、授信获取等大部分常用金融功能。

为应对风险,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在鼓励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意识和质量的同时,对交易参与方身份校验、信息流向跟踪等方面进行了约束和管控。2015年12月,央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提出将个人账户分为三类,严控开户身份审核操作。2016年7月,央行发布《非银行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支付公司账户也分为三级,同时强调了实名身份认证的要求。2016年10月,央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261号文),进一步对各经营机构的账户体系进行细节约束。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将过去近乎野蛮生长的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纳入监管范围,同时也对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提出了具体操作要求。

当前账户分类管理概况

央行在《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提出了银行账户分级的要求。其中,I类账户级别最高,等同于传统银行账户,不受业务品种与限额约束,其身份认证级别也最为严格,必须面对面核实身份。而II、III类账户可支持自助机具及电子渠道等更为灵活的开户方式,但在业务种类与金额方面有一定约束。随后261号文件的发布,进一步对银行机构三类账户的开户数量进行了约束。

这些要求在保证银行账户体系安全的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更好的对外服务渠道和方式,有效弥补了银行账户在使用体验上的不足。

而在《非银行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央行对支付机构提出了账户分级要求,并强调了开户身份认证的规定。与银行相反,支付机构的账户分级按照认证严格程度由高到低分成III,II,I类。III类账户需要通过五个渠道或面对面的方式核实身份,具有不超过每年20万元的消费或购买理财产品的功能。II类账户需要通过三个渠道或面对面的方式核实身份,具有不超过每年10万元的消费功能。I类账户只需一个非面对面渠道核实身份,但仅可进行累计1000元的转账或消费操作。对支付机构账户身份验证的严格要求,有效扭转了过去电子账户的无序经营局面,为各类风险的事前防范、事后追踪奠定了基础。

监管部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传统银行和新兴支付行业的账户体系统一纳入监管,并使得二者在账户体系和支付领域内实现了取长补短的协调发展,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账户应用环境。

招行账户体系管理实践

招商银行在多年经营中,秉承“因您而变”的思想。在账户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方面,始终保持鲜明特色,树立了良好的用户口碑。

图2客户号与户头模式的对比

1.招行账户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1995年.招商银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卡通”概念。该产品实名认证开户,集“定活期、多储种、多币种、多功能”于一卡,多次被评为消费者喜爱的银行卡品牌。“一卡通”在国内首次提出“客户号”的概念。即,将银行账户体系按照客户维度划分,每个客户分配惟一ID,依托该ID管理客户名下所有账号和业务。这与传统的户头管理模式截然不同。户头管理,顾名思义,客户办理每一笔业务即需开立一个户头。这种模式在银行设立之初,甚至在钱庄时代,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因为传统银行收入来源为存贷利差,经营理念也是以交易核算为中心。一笔业务对应一个户头,方便银行管理账户、核算利润。而随着市场的发展,这种经营理念显然不适应“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要求。

通过账户管理体系的创新,招行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在此基础上,招行敏感地察觉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前瞻性地推出“一网通”系列产品。用户注册一个登录名,即可管理名下所有一卡通及信用卡产品。为保证安全,一网通在国内率先发放个人银行证书,为网上银行的使用保驾护航。经过多年发展,一网通系列产品无论在易用性还是安全性方面,均处于同业领先水平。

近年来,招行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充分领会监管导向,以求创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最近推出的“一网通”账户,即是招行账户分级体系在互联网时代创新的代表性产品。“一网通”账户,属于银行II类账户。这种账户支持现金存取、理财投资、消费转账等各种功能。在开户环节,除柜面外,用户可通过电子渠道在线上完成核身操作。这在大幅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有效隔离了风险向I类账户的蔓延。

2.招行创新应用

招行始终致力于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账户身份认证、交易授权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务。2015年,招行在深圳推出可视柜台(VTM),提供除现金交易外的几乎全部零售柜面金融服务。经过两年的发展,VTM已经遍布招行全国2000余个网点。用户在开户时,通过VTM机具与远程柜员进行视频交互,辅以人脸识别等技术,协助厅堂人员完成用户身份识别。厅堂人员仅需履行现场核身职能,其余系统操作均由VTM完成,大大提升了效率。作为现场核身的有效辅助手段,招行人脸识别技术不但通过摄像头获取客户脸部影像与联网核查照片对比,还使用到了活体检测技术和三维成像技术。系统会给客户发送一些诸如点头、眨眼的指令,结合客户脸部凹凸部位的检测,能够有效避免不法分子通过视频或平面图片欺诈的漏洞。在VTM推出后不久,招行又在此基础上推出可视PAD设备。该设备与VTM功能类似,但更为小巧轻便,可随身携带。目前已经成为招行离行开卡、拓展业务的重要工具。

图3 VTM与可视PAD应用架构

账户安全管理工作展望

1.更为生动的账户名称

账户分类管理是新鲜事物,且与百姓息息相关。但三类账户的特性较为复杂,名称晦涩,难以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了解。因此各商业银行和媒体需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可否官方给出三类账户的规范化别名(如金库账户、钱柜账户、钱包账户),生动直观地帮助用户记忆和理解,从而推动制度落地。

2.互联互通的认证环境

应加大力度促进银行间身份认证的互联互通。特别是促进地区性中小银行对账户实名认证信息的规范和互联。只有提供身份认证的机构越多、覆盖面越广,II、III类账户的优势才越能显现,进而更好地契合“普惠金融”的导向要求。

总之,账户体系管理与风险防范措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更需要各参与主体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共同携手为社会创建安全、高效的金融环境。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