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董希淼:银行应跟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发展业务
2018/11/2 9:32:23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

新浪财经讯“2018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1月1日-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出席并演讲。

董希淼认为,那种“银行是21世纪的恐龙,会消失,会被颠覆”的论调都是谬论。“在‘开放银行’下,在银行不断创新推动下,银行一定不会消失,会变得无处不在”。

以下为演讲实录:

董希淼:尊敬的邢早忠社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下午好!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银行业非常热的概念--“开放银行”。刚刚刑社长讲话提到了智慧金融,可以看到智慧金融的发展非常快,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分享给大家。

新网银行为何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累计放款超过1200亿。相比其他银行,它没有强大的“爸爸”,第一大股东是做饲料的,没有腾讯、没有阿里巴巴这样强大的背景。为什么可以从两年时间同0到1200亿?客户接近2000万。

作为长期关注银行业的人来说感到非常震惊,我想它主要是秉持了“开放银行”的模式。新网银行几乎跟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进行了对接,成了一个万能的连接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家有银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

我两年前提出一个观点,商业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但很多人不赞同我的想法,最近有不少人写文章支持我的观点。从新网银行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它做开放的万能连接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观察。

什么是“开放银行”?我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观察,首先是技术、也是平台,更是理念。“开放银行”首先是从一家外国咨询公司提出来,认为是一种平台化的商业模式。通过很多第三方开发,很多客户甚至科技金融公司、供应商等等提供这些服务,使银行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更好地进行创新。

一方面银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一方面我们能创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服务更多的客户。一个电商平台如果希望银行为客户直接提供账户查询制度,就可以扩充一些接口直接给电商平台调用。我们直接找电商平台的入口就可以获得这些银行,不需要到银行办理,也不需要到手机银行APP去办理。

这是美国首先提高来的概念,英国首先进行落地实验,汇丰银行开放了七大类接口供合作商应用,欧美颁布了一些法令,美国也有一些措施,更多的是用户数据安全的角度出发。澳大利亚也宣布要引入“开放银行”的机制。

其实在我国,也悄然地进行“开放银行”的理念。中国银行2012年就提出了开放平台的理念,特点是一些新兴的银行,包括微众、新网、上海华润银行都搭建了开放银行平台。今年我们的宇宙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宇宙第二大行建设银行以及招商银行、浦发银行都发出了打造“开放银行”的信号。

“开放银行”是一项技术,是一种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机构数据网的系统。开放式API并不是将数据全部开放出去,而是将技术和标准开放,然后跟第三方进行对接。“开放银行”还有一项SDK技术,有商业层次,各类垂直的场景地搭建开放平台,底层是各种银行服务能力,这样可以实现全线一体化场景的综合服务,从技术的角度看,是两项,API和SDK。

其次“开放银行”是一个平台,通过整合生态,搭建平台,提供更敏捷、更聚焦、更智能、更开放的客户体验平台模式。“开放银行”发展的路径,要经历线上电子化、经营渠道化、平台生态化阶段最终构建成金融化生态平台。由单一的产品服务输出到嵌入场景的模式转型,提升流量效率,实现客群生态经营。

更重要的是今天特别要强调的,“开放银行”是一种理念。我们现在在讲“开放银行”,很多银行都聚焦于技术层面。API、SDK等等技术层面探讨比较多。如果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开放银行”实际上是一种理念。有人写书说“银行不再是一种地方,而是一种服务”。我们喊了几百年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但很难做到。如果可以把“开放银行”这个理念贯彻得很好,就可以践行这种能力,客户在哪里,银行的服务就在哪里。

基于这个理念,不光银行,很多模式,每家银行的手机APP都可以成为“开放银行”。比如百信银行作为第一家独立法人银行,成立以来就可以实现客户需求和银行服务直联互通,直接运用平台。还有很多手机APP,比如招商银行的APP非常好,两个手机APP加起来的月服务客户超过1.2亿。很多银行关注考核指标、考核存款的时候,招商银行已经把月活跃用户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招商银行手机APP理财产品销售已经占到全行75.5%,超过四分之三的理财产品是在手机APP平台销售。信用卡超过一半是在掌上生活的APP上实现的。通过内外部场景拓展,这个场景下可以广泛提高APP应用能力,这也是下一步整个银行业转型的重要抓手。我们到哪里都讲金融科技,先把手机APP做好,招商银行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还有国外的银行,本身就是“开放银行”,比如西班牙的BBVA。

“开放银行”的未来?“开放银行”模式下,银行变得无处不在,用户在哪里,银行就在哪里。“开放银行”会成为商业银行变革的第三个阶段,下一步我们正在建立跨界融合的平台。

当然整个商业银行在践行“开放银行”理念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挑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银行文化和体制的障碍,银行相对是比较审慎经营的,这当然非常正确,但是在“开放银行”理念下,会有一定的冲突。第二是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担忧,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担忧,这点一定要处理好,否则风险很大,我们也没办法让用户感知。第三数据割裂了信息孤岛,这点要更多从监管和顶层设计做工作,大量数据是割裂的,分散的。互联网公司有很多非结构化数据,银行有很多结构化数据,大量公共事业单位有很多数据,都是割裂的。现在慢慢在整合,如果这方面,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能做更好的整合,我觉得可能对开放银行的建设会更有利。

银行发展成为“开放银行”具体有自建、合作、投资、参与四种模式,特别是一些大型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强大的IT能力支撑搭建“开放银行”,可以通过合作、投资、并购,这些目前在政策上存在障碍,但我们发现一些互联网银行自身很难投资,但可以通过大股东进行投资,并购一些场景。一些创新银行已经这么做了。事实上我们发现今年以来,一些大型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比如建设银行成立了建信金融科技子公司,事实上从法律关系上也并非建设银行自己的子公司,是通过香港的投行来进行投资的。因为建设银行直接投资在法律上还有障碍,我们希望法律对这一点有所调整的话,对银行下一步搭建“开放银行”平台甚至开展更多的创新会更好一些。还有一种是参股,大量的中小机构,不仅自己搭建强大的平台,可以走入这个生态圈,这也是我的体现。

银行通过“三化”建设是最终“开放银行”的路线。很多吃瓜群众说银行是21世纪的恐龙,会消失,会不存在,会被颠覆,我觉得这都是谬论。在开放银行下,在银行不断创新推动下,银行一定不会消失,会变得无处不在,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