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这块蛋糕,vivo 不想让小米独食
2018/11/23 11:14:51

原本泾渭分明的国产手机厂商,如今的打法却日益趋同。

小米们开始深入线下渠道、请流量明星代言,而OV们也会推出些追求性能和新技术的产品,同时也瞄上了互联网增值服务的盘子。

互联网增值服务的一大优势,就是盈利能力强,比起需要在研发和渠道上高额投入的硬件,互联网服务几乎是“没本的买卖”。昨天小米的Q3财报文章中就曾提到:互联网服务的收入仅占9.3%,但是毛利达到了32.3亿元,贡献接近一半。

而互联网金融,又是其中的营收大头。

据“新流财经”报道,从多个消息源获悉,原网易金融总裁王磊已加入vivo金融,负责牵头vivo的金融业务。同时,vivo金融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力招聘包括金融支付架构师、贷后风险政策岗、风险策略分析师、反欺诈分析师等多种金融人才,同时也有消息表示,vivo已拿到小贷牌照,金融服务上线在即。

明确一点,手机支付和金融零售是两个概念,支付只是获客手段和入口,手机钱包给用户带来便捷的消费体验(NFC刷卡),而厂商获得一个新户。在获客之后,分期、贷款、保险、理财等,才是金融业务的核心。尤其是网贷,这是互金行业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

小米是互联网模式的先行者,也是国产厂商最早尝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和生态链企业的玩法一样,小米通过投资和自建子公司,完成了互联网金融链条的全布局。民营银行牌照、网络小贷、保险经纪、商业保理等牌照一应俱全。

小米金融如今也已独立分拆,成为小米集团重要的一部分,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洪锋领导。

而华为等友商,目前主要以支付业务为主,在消费金融领域还比较保守,在贷款等业务上,大多是开放入口给第三方服务。

“华为钱包”提供的金融服务很有限,借款界面是跳转到第三方,并且明确表示华为不参与借钱业务

小米毕竟一直在讲自己的互联网手机故事,抢先发力也是情理之中,但现在,友商们似乎不再想看小米“吃独食”了,vivo迈出了挑战小米金融的第一步,“钱景”是诱人的,但这其中的坑,可能也要再趟一遍。

相较于纯粹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手机厂商做金融有两个优势。

第一是数据。

作为每天不离手的设备,手机承载了最多的用户使用数据和习惯。游戏的时长、搜索的记录、偏好App的种类,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比起单纯看消费和征信记录,通过手机的使用数据,更能完整地判断用户实际的金融能力和需求。

如此一来,厂商不仅可以定制化地为用户推荐产品,也可以用相对低的一套成本(毕竟年轻人们还没什么征信记录),去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从而判断用户的偿还能力,降低不良贷款率。小米金融团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传统金融做征信是从“金融到金融”,从过去的还款情况推测未来的还款情况;电商做征信是“从交易到金融”;小米做征信则是“从行为到金融”。

第二是场景。

一家互联网公司,拥有了用户基础后,都会选择进入金融,这是已成型的变现手段。但类似今日头条这样的App上线一个现金贷业务,就属于单纯的蹭自家流量,缺少场景。

手机厂商则不同。首先,自带的“钱包”就是天然的优势,轻松获客,也能提供支付场景。而电商平台,也给了分期贷生长的土壤。比如,你在小米商城分期购物,那么小米分期是默认的选项,利率比起花呗稍低,且免息的活动也会更多。用户通过购物使用到了这项服务,就有可能会去选择带息分期,同时平台也锁定了目标人群,向其推荐消费贷的成功率也会更高。

而报道中提到的vivo,和小米一样,其用户也都是以学生或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为主,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目标人群,且vivo的销量和平均售价也都要领先小米,这让其金融业务会有更大的基本盘,且用户的消费、偿还能力(可能)会更强。

Counterpoint的Q3国产手机销量数据,vivo次于华为+荣耀,排名第二

但挑战也是看得见的。手机厂商的金融业务有明显的短板,跨行业的竞争对手过于强大,且监管的风险就摆在眼前。

就和所有的新晋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样,手机厂商们也面临着难以转换用户这个最大难题。虽然在分期业务上有场景优势,但在理财方面,用户们习惯了传统银行或支付宝等渠道,小米金融设想中的“定制化推荐”目前还没展现出效果,想拉新几乎只能靠更高的利息,或是绑定自家的运营活动,如此一来,盈利能力就会打折。

其次,手机厂商们的金融业务,更多的是作为自身的补充,虽然小米也把“小米贷款”“小米金融”做成了独立的App上架,允许其他品牌的用户下载,但希望它“出圈”,去开拓非自家手机用户以外的新客户还是有点困难,能把自家的手机用户转换为金融用户就算完成了任务。这决定其天花板天生就不会太高——小米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税前净利润分别占集团收入及税前净利润约0.7%及0.2%,比重还很低。

最后,互联网金融行业如今监管趋严,网贷更是敏感中的敏感,后来者赶上了“地狱模式”。而且金融的敏感性对自身品牌形象也是一种考验。小米P2P的“暴雷”,就使其承受了相当大的舆论压力。

金融,是手机厂商们在互联网增值服务上收益最高,但风险也最大的一种营收模式。小米迈出了第一步,vivo选择了跟进,而OPPO、华为等,也都虎视眈眈。雷军在2017小米公司年会上说道:“将来,所有的商业巨头都是互联网公司,也都是金融公司。”金融这块蛋糕,谁都想吃一口。但能吃到多少,吃下去甜不甜,可能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