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大家似乎都有一种感受,金融机构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这种不好过,一方面来源于增量市场似乎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是存量市场似乎越来越难以守护,而反映在经营层面,就是营收压力大,利润压力大。
用更通俗的话说,达成合作变得越来越难,达成合作能赚到的钱越来越少。
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意外,其根源在于供需关系的变化,使得买卖双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互联网则是这种变化的推动者之一。
互联网通过流量的市场化运作,从而赋权于每一个创造流量的个体,用户至上是互联网抛出的最重要命题。而用户作为体验型经济的主体,并不一定是创造交易价值的客户群体,自然市场和商业的战场,就从最终的交易,向前延伸到了交易前的一系列“决策”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只是互联网买卖过程中,对资金流的更深层运营,无论是以解决电商信用问题而形成的担保支付工具,还是以社交关系为基础的快速收付款工具,或是基于贸易账期的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所有互联网金融,都是生长于互联网所服务的特定场景。
所以先金融后场景的金融机构,与先场景后金融的互联网机构,具有截然不同的发展脉络,自然金融在当中的角色及发展方式也就不同。
我一直认为金融机构对于用户的理解是过于粗糙的,似乎只有“高净值”、“长尾用户”,或者“老年”、“中年”、“青年”,或是“城市”、“乡村”,“白领”、“学生”这样的划分方式,所以在金融机构的场景战略中,从来都不曾真的解决社会的真实痛点问题。
金融机构理应成为推动社会数字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构建场景,不仅仅是解决金融“无场景”这样的自身问题,也应该是解决社会数字化生活的核心痛点问题。
但当我们打开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场景服务时候,多数只是想到了“平台化”、“入口聚合”、“补贴”,这些看似的“便捷”却几乎都不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核心痛点需求。甚至不同的服务,都不聚焦同一类目标受众,这种大杂烩式的“主题服务”,距离解决痛点需求的“场景服务”还有很远的距离。
所以很多金融机构的场景平台,看起来似乎没毛病,但推动市场化,形成高粘性、高频流量的过程却无比艰辛,说到底还是没有真的去解决市场的需求,或者是没有了解真实的市场需求。这就是我前面有些文章提到的,金融机构主导的场景化发展,缺乏自己的核心功能场景。
有些金融机构开始不再继续试探场景的建设与运营,开始做起软件开发公司的生意,软件开发换业务也好,输出也好,本质上是科技开发能力的市场化。
然而纵观市场,在软件开发、科技赋能这条赛道上奔跑的互联网企业,无不是基于市场和数据的赋能,而数据赋能本质上也是市场赋能的一种。
过去的很多年,金融作为最早数字化发展的行业,信息的积累使得金融成为那一时期的“信息中介”,然而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以非金融为主的大数据爆炸式增长,市场价值也从交易节点,向决策过程迁移,场景数据的拥有者成为了新时代的“信息中介”,自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围绕数据的科技服务能力也就发生了变化。
互联网是对渠道的变革,是对市场关系的改变。
科技是对管理的变革,是对服务效率的改变。
所以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既有互联网渠道层面的冲击,也有科技效率层面的冲击,他们两者从不相同,问题与破题的方法也都不同,需要分别专注应对。只是有时候冲击的来源,都是同一波壮大起来的互联网企业(或由于互联网集团的混业经营),让人感觉似乎变成了一回事。
金融机构在应对市场冲击的过程中,深耕属地化市场、线上线下的联动、人(员工)的沟通交往,存量的客户基础,资金流的把握,资本的能力,都是极具价值的破局杀手锏,也是能够形成弯道超车局面的优势能力。
如果说缺乏的,只是抽离出“金融客户”概念,对产品在人性、社会真实需求层面的理解。
识别市场、渠道创新、精细化运营、科技提效,或许值得被关注。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9/1 14:04:03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1 14:05:19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0 13:22:46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0 13:18:59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9 14:13:30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4 14:43:39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3 14:14:58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2 17:10:04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9 14:12:55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8 14:14:52
- 移动支付网 | 2022/4/24 9:15:50
- 未央网 | 2022/1/26 9:38:23
- 移动支付网 | 2021/5/18 11:33:06
- 移动支付网 | 2021/5/11 9:11:03
- 移动支付网 | 2021/1/7 10: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