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探讨合作
2019/9/6 18:30:14

7月24日,SWIFT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合作举办的贸易融资业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SWIFT中国区总裁黄美伦,SWIFT亚太区贸易市场部负责人Louise Taylor Digby出席此次研讨会并发言,来自SWIFT、数字货币研究所和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此次会议中嘉宾围绕贸易融资领域加强合作,建立大数据平台,服务金融社群和提高监管效率等议题进行探讨,并就借助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和特有的项目优势,结合SWIFT的平台优势和网络辐射,共建数字科技新生态,服务跨境贸易转型,为全球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达成共识。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结合区块链技术所拥有的数据难以篡改,可承载价值,账本公开、数据自主流转,参与方对等、网状协作等技术特点在贸易金融领域使用的独特优势,介绍了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深圳人行主导推动建立的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以下简称“央行贸金平台”)的相关情况。该平台致力于解决纸质信息流转速度慢,单据人工重复核验成本高,重复和虚假融资验真难,业务数据分散且孤立,金融监管难度大等贸易融资业务中普遍存在的痛点。

“央行贸金平台自2018年9月4日成功运行以来,已经实现了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国际贸易账款监管、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多个业务应用场景上链。在以上场景中,央行贸金平台能够协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帮助银行提高风险防控效率,为监管机构提供更多监管手段,增强了市场主体间的信息共享。”狄刚同时指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平台建设有多种模式,对比单一企业或银行主导自建或是多家银行联盟共建模式,央行贸金平台是由政府部门出于公共利益驱动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更有利于实现平台用户、业务场景和公共服务间的整合,便于不同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工作。

SWIFT亚太区贸易市场部负责人Louise Taylor Digby就SWIFT在贸易金融市场的定位,服务以及SWIFT支持全球贸易融资创新的战略做了介绍。目前每年在SWIFT网络上进行的信用证交易额超过2.5万亿美元,亚太区已经成为全球进出口贸易核心市场。为了共同解决全球贸易融资市场中存在的合规风险控制,纸质单据流转,重复交易验真,数据信息孤岛等方面问题,SWIFT将与银行,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开展合作,推动信用证贸易的单据无纸化,降低风控成本,提高行业效率,并促进不同国家与地区贸易金融平台间的合作。

Louise在交流中提到,“SWIFT对于新技术的采用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并探索与其他业务平台的对接,提升用户体验。例如SWIFT正在与R3组织进行基于DLT技术的贸易金融平台与SWIFT网络的跨平台信息传输的概念验证(POC),以支持企业能够在非SWIFT平台上完成交易后,使用gpi通过其银行进行跨境贸易结算。此概念验证项目的结果将在今年9月的伦敦Sibos会议上公布。”

在随后的参会嘉宾发言讨论中,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指出,“央行贸金平台兼顾开放性和拓展性,除了服务供应链金融,未来还将上链更多的场景并探索与境外平台合作,通过海关、口岸、检疫、物流、仓储、征信等不同市场主体的接入不断完善平台数据,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整个行业效率,服务国家实体经济并有效监管线上与线下、境内与跨境交易的目标”。穆长春特别强调了全球各国监管机构间协作的重要性。监管机构需要对贸易融资平台监管并进行法规配套,保障平台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组织商讨制定行业标准,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和使用,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协同效应。

SWIFT作为银行业合作组织一直致力于协助全球金融社群的交流与合作。SWIFT中国区总裁黄美伦指出,SWIFT拥有11,000多家用户,可以将行业内的创新迅速推广到全球范围。SWIFT gpi在2017年推出后迅速成为全球跨境支付的通用标准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SWIFT期待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贸易金融领域共同合作。我们将积极发挥SWIFT在金融社群中的桥梁作用,利用gpi在跨境支付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在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全面打通,实现全面可视,实时追踪,并透过API的技术将资金流的信息导入贸金平台,实现全球贸金平台互联互通,同时协助制定行业标准,满足监管要求,防范风险,为提供一个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打下坚实基础,共建贸易融资的全球生态圈”,黄美伦表示。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