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评】2020,分食支付巨兽
慕楚移动支付网2020/1/13 9:11:49

在经历2019年的艰难之后,支付行业在2020年迎来了监管的“第一颗糖”——重启备付金计息。这对于经历了强监管、经济下行、商业模式困境等困难之后的支付机构,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而到2020年,诸多政策有望落地,似乎都为支付机构、银行的支付业务指向了一个好的方向,并共同分食目前的支付巨兽。

支付巨头的“前院斗法”

1月9日,一则消息在互联网圈传开,“字节跳动2019年达成了其业绩目标,全年营收超过1400亿元,较上年增长近280%。”业界惊叹,今日头条对微信的威胁能力正在快速成长,国民App正在被寝食。然而,次日,字节跳动回应“此消息不实”。消息是假的,但互联网业界对竞争事态的判断却是一直都有的。

如果微信轮为了“飞信”,微信支付该怎么办,毕竟互联网产品是有寿命的。

遇到“前院起火”的不仅仅是绿方阵营,还有蓝方。

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如果你至今没有收到一条拼多多链接的话,说明在别人眼里你不太好惹。”

这段子间接的反应了拼多多在2019年的电商推广力度。这一年,拼多多启动百亿补贴,虽然诸多舆论指责,拼多多补贴套路深,但铺天盖地的拉新活动,都让以电商立命的阿里系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虽然短期内难以发生,但巨头的高层肯定也想过,如果微信失去社交,支付宝失去电商,支付这条路又该怎么走?

支付系统的“后院失火”

在2019年,蓝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宕机情况。

2019年12月5日傍晚,支付宝出现宕机情况,“支付宝崩了”话题标签快速的窜上微博热搜,不过没过多久就恢复,支付宝回应“机房网络出现了短暂的抖动”。

不仅仅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在一个特殊的日子出现宕机情况。2019年10月30日晚间,也是马化腾的生日,微信支付出现故障,不过也是没多久之后,微信支付道歉并表明已经修复。

同样是作为国民级应用,双方的系统稳定性都关乎商户、用户的切身利益。而在双方任一一方出现问题之时,都会感叹“还好还有支付宝/微信支付”。杞人忧天的人也提出,如果蓝绿同时出现了问题,那还怎么办?总不能找现金去吧。

在2019年11月末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提点了一句“我国的资金清算系统运行良好,但面临形势不容乐观。”两大支付巨头又是国民应用,作为资金清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稳定是不行的。

如果商户可以受理多样支付方式,任一一方宕机造成不可支付的问题不就可以解决了吗?实际上,监管也在行动。

政策的“灌顶”与条码互联互通

同样在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范一飞也说了“本代本”的问题。

“用交叉性金融产品挤占传统产品,同时客户侧和商业侧业务互相强化,将原本因跨行的收单交易转化为本代本交易。”许多人看懂了这句,似乎在暗指电商巨头。

范一飞也提点了一句“禁止通过各类所谓创新违规新业务转化为本代本交易。”其实笔者看来,监管对当下主流支付方式的提醒都是有的,只是谁更明显谁更不明显的问题。

“本代本”其实本质性问题是,不让任何一个机构做了支付上下游所有的事,支付流与信息流都需要经过监管的法眼。于是,对“本代本”业务监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推行了。

在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表明“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新年伊始,银联与财付通,网联与平安付、乐刷,都爆出正在试点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方案,这说明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正式上道了,支付产业各方也在进一步评估对未来的影响是什么?该如何把握机遇。

“天下苦微/支久矣”,在巨头崛起的这几年,原来服务于银行卡产业的机构有从二维码支付崛起之时获得巨大机会的,也有失去大片江山的,充满负面情绪的机构不禁如此感叹。此外,部分机构由于早期巨头补贴政策的红利而得势,而随着市场趋于平静,补贴下降,政策调整,商业模式不够清晰的机构,也逆向的抱怨巨头生态,进而发出此类感慨。

但无论如何,小小的二维码支付,颠覆了曾经以银行卡为主的支付产业,不仅仅是中国,更是全世界,其中必然充斥着成王败寇的例子。

而到现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趋近的情况下,诸多机构有了“翻身当家”的激动。

“2020年的任务,一是活下去,二是搞钱包。”一位支付从业者在谈及支付行业未来走向时向移动支付网感慨道,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让App可以互认互扫,消除了场景壁垒,必然会让中小机构的电子钱包有更多机会。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之后,商户是国家的(统一标准),钱包是自己的(私域)。除此之外,另一个新事物也在分食巨头的支付空间,同时让其他机构更坚定的推电子钱包,那就是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带来的支付变革

2019年,在Libra白皮书发布的背景下,央行数字货币的官方解析与传闻不断。在央行最近发布的金融科技盘点回顾中,央行透露将坚持双重运营、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基本完成了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对于M0替代各方诸多思考,M0的解释是流通中的现金,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在此,现金的含义是狭义的纸质货币,还是广义的现有资金呢?

作为日常支付应用,很多人认为数字货币会冲击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存在。同时,既然是数字货币,必然需要载体,电子钱包也会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那么此时,非支付巨头的电子钱包就有了新的机会。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

三大运营商都是有钱包的,此外基于对SIM卡的控制权,SIM卡可以提供更加安全的存储空间,也是数字货币需要的。此外,手机厂商方面,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华为公司签署了关于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备忘录,基于此,行业估计华为也参与了数字货币相关项目,而华为也是有电子钱包的,并且拥有eSE控制能力。

此外,数字货币可能颠覆现有的清算体系,如果两个人之间进行数字货币交易,犹如现金一般,是否不会经过任何支付角色的,也没有所谓的手续费?当然,为了更加便捷的进行交易,电子钱包会是数字货币更加合适的载体,然而数字货币统一标准没有壁垒,也会侵蚀巨头现有的场景和账户优势。

新的追逐已经开始

“巨头现在已经把自己当做发卡机构了。”一位支付从业者向移动支付网表达了其对巨头动向的分析观点。无论是自愿还是非自愿,巨头逐渐开放生态、开放场景,更加清晰的对外阐述自身的产业定位。

话不能说太满,即使各种政策和市场动向都表明,巨头正在不断被分食,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新的金融科技仍然能够让巨头能够“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2019年兴起的刷脸支付,基于IoT设备,巨头正在利用自身的互联网生态,再次重塑支付行业,这不是任何机构都可以做到,或者说,这不是支付的事情,而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企业服务的事情,这考验着一个企业对于中国整体经济的贡献度与辐射能力。

不过,许多人也在揣测,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已经来了,刷脸支付互联互通还远吗?中小机构会迎来新的机会吗?市场与监管的追逐与平衡一直都在。

沙聚沙散,在时光沙滩上筑起的高塔,总会受到不断浪潮的冲刷,但无论倒塌还是重塑,沙滩上还是那么多沙,只是在谁手上把玩。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