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难三易 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应用场景思考
佘云峰移动支付网2020/4/24 19:04:11

从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测图曝光之后,业内关于DCEP的讨论越来越多。

支付行业人关心的是DCEP会不会重构整个支付产业体系,消费者们关心的是DCEP推出后该怎么用。之前移动支付网就数字货币存在的形态以及与支付账户的共存问题进行了分析猜想,今天这一篇主要聚焦DCEP未来可能会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猜测。

内测消息仅为冰山一角

随着农行、中行数字货币钱包内测图片一起曝光的还有关于DCEP的落地消息,信息显示DCEP的试点已经在深圳、雄安、成都、苏州等地小范围进行。

据悉成都最先开始试点的应用场景是成都太古里的商户,而苏州落地的场景则是苏州相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交通补贴发放,深圳据说有银行用于内部员工的缴纳党费。

最近透露的消息来看,雄安新区近日召开了DCEP的试点推介会。其中数字货币的研发机构、试点商户都参加了会议,从名单来看试点单位或包括中海SPV、金丰餐饮、健坤餐饮、凯骊酒店、奥斯卡影城、麦当劳、星巴克、赛百味、金百禾、菜鸟驿站、银联无人超市、京东无人超市、维莱可烘焙、昆仑好客便利店、庆丰包子铺、中体倍力、中信书店、桃李阁、新时期无人车等19家,涵盖了餐饮、娱乐、零售商户。

当然这些试点场景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未被曝光的内测也在有序的进行。此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DCEP在研究期间以及在发行期间,都将采用赛马的方式,领跑者将拿下整个市场。谁更有效率,谁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谁就能在未来生存下去。

而据《财经》去年的文章透露,在赛马模式和自愿的前提下,各家银行已经在不同的城市选择应用场景进行先行先试,而根据试行结果未来不排除直接采用该模式。如今来看,各家银行的试点的确井然有序地在进行。

早在2017年春节前夕,央行便先行在系统内平台上测试了基于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工行、中行等五家金融机构全力配合。时隔三年之后的数字货币测试显然已经彻底走出了央行系统,进入到了零售、交通、医疗、教育等实实在在的服务场景,以触达C端用户。

三大最有可能性的应用场景猜想

测试落地场景尽管只是冰山一角,却能从中窥见一二。DCEP作为代替M0的存在,理论上只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现金的场景都有可能实现落地,另外DCEP还兼容电子支付的特性,因此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满足线上支付的需要。

但从DCEP的支付方式以及参与方而言,笔者认为DCEP最有可能实现落地的三大场景包括:

一、线下商户。相比于线上电商环境的封闭和成熟,线下商户市场更加具备开放性和扩展性,庞大的市场环境有着广阔的支付需求,可以成为DCEP优秀的试验田。无论是C2C还是C2B的支付都是DCEP最基本的应用场景,未来商户都需要有接受DCEP支付的能力,因此对于试点机构而言,个人转账和零售消费场景无疑是最直接和实在的场景之一。

二、政务医疗。政务医疗应该是支付最典型的场景之一,很多人应该都有体会某些政务机构的缴费方式仅支持现金或者不支持现金的痛苦,当然如今这样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务医疗场景作为大众有支付需求的特殊场景,需要有多种支付方式的支持,同时作为民生场景而言更需要DCEP的优先支持。另外,由于疫情的原因,医疗等场景下的“非接触”“无现金”体验更加的迫在眉睫。

三、工资补贴。从透露的信息来看,用户劳动报酬的工资补贴发放的确非常适合DCEP的小范围试点,因为这样可以由银行直接面向C端,无需改造相关受理设备以及环境,一个简单的App即可完成。不过这也仅适用于试点环境,未来发放和获取DCEP显然是简单的,获得之后如何用、去哪里用才更关键。因此,从优先级而言笔者认为工作补贴的发放是三者之中最后的。

三大较难实现落地的应用场景猜想

说完了DCEP三大最有可能性的应用场景,接下来说说三大较难实现落地的应用场景。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讨论的较难实现一方面不代表DCEP不会在这几个场景中测试或者落地,另一方面更想表达短期内落地以下场景存在较大难度,不代表未来不会拓展到这些场景。

第一,交通支付。有人可能要反驳了,苏州落地的场景便是苏州相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交通补贴发放,既然是交通补贴了肯定是用于交通支付的了。这个猜想笔者并不反对,小范围内的交通支付并非不可能,但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DCEP的交通支付可能就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毕竟国内的交通支付市场混乱复杂,卡片的互联互通持续了那么多年才初见成效,普及一种新的支付方式显然不会简单。不过,上面也说了小范围甚至是单一城市的试点是非常有可能的,就拿深圳而言,腾讯乘车码在深圳使用广泛,是腾讯金融科技的标志性产品之一,而深圳作为数字货币的试点城市,腾讯又是试点机构之一,这样的想象合情合理。

第二,跨境支付。DCEP的消息频繁爆出之后,部分人认为DCEP的流通有利于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甚至有利于跨境支付的发展。在笔者看来,DCEP只是人民币的一种形态,本质上无法解决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此前,穆长春也表示DCEP的目标并不是瞄准跨境支付,也不是像“摩根币”一样用于批发资金业务,只是为目前的电子支付系统提供更多冗余性。当然未来DCEP的发展不可预料,优先推出市场对于国际社会有着较大的借鉴作用,而且有利于外国友人在国内的小额移动支付,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中国国际影响力和金融科技实力的提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数字货币要应用于跨境支付需要考虑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避税天堂和“知道你的客户”等一系列的监管要求。因此数字货币要想应用于跨境场景仍然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时间的沉淀。

第三,对公业务。去年年底,穆长春在题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圆桌讨论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是面向零售业务场景,替代M0,公众持有DCEP并不会有利息。什么是银行零售业务?一般主要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或家庭及小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有价证券交易、代理服务、委托咨询等各类金融服务的业务。而一般来说,零售业务即银行面向个人的服务。因此,在笔者看来,DCEP短时间而言更多的是面向C端的服务,对公业务应该不是首选和优选应用场景。

结语

无论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几何,可以肯定的是DCEP已经呼之欲出了。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用户体验问题,代替现金也好、面向个人也罢,最终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猜想也告一段落,最终如何落地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