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需求侧看消费金融发展之路
林鸿移动支付网2020/8/6 14:05:40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给世界政治格局和全球经贸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国优先主义、保护主义和民粹势力不断抬头,同时,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风起云涌,围绕5G等前沿核心科技能力,大国博弈不断加剧,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面临重塑,新旧秩序面临裂变。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战略,是在全球疫情和国际经贸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立足于扩大内需,维护国内的产业链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需要通过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大循环。

目前,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据统计,2019年,零售市场规模超过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7.8%。内需,特别是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随着消费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新的消费形式、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也在快速更新。

适应消费升级和变化发展的需要,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也在加大金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出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可以看出,消费升级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础,而消费金融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二者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供给侧看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

目前消费金融形成万亿规模级的市场,也吸引了各路玩家入场。

从供给侧来看,参与消费金融市场的机构,既有持牌金融机构,比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也包括大量非持牌的金融机构,如网络信息中介平台(P2P网贷平台)、各种不具牌照的互联网平台、助贷机构甚至是一些“714高炮”“套路贷”等地下现金贷玩家。

而持牌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中既包括工农中建等传统银行,也包括微众网商等民营互联网银行,小贷公司中既包括传统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包括互联网小贷公司,如阿里、百度、京东、苏宁等均在重庆设立了互联网小贷公司。

(一)传统商业银行

传统商业银行大举进入消费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转型、对公业务不良高企、同业业务监管趋严下的大零售转型息息相关,而传统商业银行参与消费金融市场,又以股份行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最为积极,如上海地区的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和上海农商行等,其中,上海银行的消费贷规模在城商行中最大,高达1751亿元(截至2019年)。

传统商业银行参与消费金融市场,主要通过信用卡和助贷、联合贷等产品,也有商业银行布局汽车金融甚至是逐渐由传统汽车信贷业务开始向上下游产业链金融服务延伸。

(二)持有民营银行和网络小贷牌照的互联网巨头

民营互联网银行和网络小贷公司,大多依托互联网巨头的场景资源(如电商、社交等),是消费金融市场中创新能力最强、产品体验最优、流量规模最可观的一支力量。

2013年10月,腾讯旗下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获批成立,从2014年开始,BATJ先后进入消费金融领域。2014年2月,京东推出了京东白条,迅速成为线上消费的热词,同年12月,阿里推出了“花呗”,同样是2014年,首批民营银行获批,包括阿里系的网商银行和腾讯系的微众银行。

2015年4月,百度推出了“百度有钱”。2015年5月,微众银行推出的微粒贷成为爆款产品。与此同时,蚂蚁花呗正式上线,随后,阿里又推出了借呗产品。

2015年底,百度金融成立,其主要业务包含消费金融、百度钱包、互联网银行等多个板块;2018年4月,百度宣布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正式完成拆分融资协议签署,拆分后百度金融将启用全新品牌“度小满金融”,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独立运营。

目前包括阿里、腾讯、百度和京东等,均拥有三方支付、网络小贷等牌照,同时,百度是哈银消费金融公司和中信百信银行的第二大股东,腾讯是微众银行的第一大股东,阿里是网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京东目前尚无银行牌照,此前传闻许久的第二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招东银行(招商银行与京东合作),迟迟没有消息。

(三)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凭借“万金油”的牌照优势,参与消费金融市场,始于2007年外贸信托启动的小微业务。据统计,截止2017年末,消费金融管理资产超100亿元的信托共有6家,分别是外贸、云信、渤海、中融、中航和中泰。信托公司参与消费金融市场主要是消费信托模式、助贷模式和直贷模式等。消费信托是信托向高净值客户提供深度服务的有益尝试,既满足其资产配置的需要,又满足其高端消费的需求,如旅游度假、奢侈品。

助贷模式下,信托公司充当放款通道,过去主要是形式风控。直贷模式,是信托公司直接向消费金融合作方发放信托贷款(流动性贷款),用于合作方向客户发放消费贷款。直贷模式下,信托公司重点关注消费金融合作方的还款能力,合作方基本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

(四)消费金融公司

谈到消费金融公司,不少人总喜欢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殊不知,消费金融公司本身就是金融牌照的一种,又何来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与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一说呢。

消费金融公司始于2009年7月,银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2010年初,银监会相继批准筹建北银、中银、锦程和捷信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同年这四家公司相继开业,标志着消费金融公司在中国正式“破冰”。

2020年5月30日,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正式开业,这是继平安消费金融后,今年第二家正式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标志着国内持牌消费金融正式开业的公司达到了26家。在26家消费金融公司中,超过八成的公司股东方有银行背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流量巨头的介入,超过两成的持牌消金股东方引入了互联网基因。

首批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至今已十年,但业绩分行已凸显,特别是以捷信为代表的依靠传统线下地推的发展模式,在疫情冲击之下影响巨大。据媒体报道,由于疫情影响,放贷规模缩减、坏账增加,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近九成,仅0.3亿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捷信引以为豪的线下推广模式——POS点(贷款点,Point-of-Sales)已经处于收缩态势,目前为21万个、全职雇员约3.1万人;而在2017年,则分别是23.7万个、8.7万人,三年缩岗5万人。

而以招联为代表的互联网轻运营模式,则亮点多多。据财报,2019年招联金融营业收入107.40亿元,同比增长约54.4%,净利润14.66亿元,同比增长约17.0%。截至2019年12月31日,招联金融资产为926.97亿元,负债833.37亿元。

从需求侧看双循环格局下消费金融的发展之路

双循环格局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促进消费升级、服务居民消费需求的过程中,消费金融也已经成为一个涵盖上游营销获客、中游的资金供给、授信审批,下游的贷后催收、不良转让等全链条的产业模式,囊括了助贷机构、互联网巨头、传统银行、互联网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催收公司等参与方以及公安、法院等司法机关。

随着互联网贷款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基于互联网的全线上、全流程的消费金融服务,也将迎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金融所服务的客群,在年龄结构、区域结构、知识结构、消费偏好、收入能力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年龄结构看,00后已经进入大学,95后已经参加工作,90后已近而立之年,80后进入不惑之年,而90后特别是95后、00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小生活条件较为优渥,个性特立独行,对超前消费的理念更加认同。这些互联网原住民的消费金融需求,也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因而,着眼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的需求,招联的互联网轻运营模式,无疑是抢占了消费金融发展的制高点和先机。

从区域结构来看,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的经济条件更好,比如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最多的城市是上海。但同样,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同业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随着县乡下沉和小镇青年的崛起,抖音、快手等直播的广泛应用,以及未来5G后通讯能力的大幅提升,未来通过金融科技等技术手段,触达到三四五线的小镇青年,发掘和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将成为消费金融竞争的重要方向。

从知识结构来看,作为中青年主力的80后、90后及00后等,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或受教育程度相比于其父辈更高,对金融知识的掌握更多更深入,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和维权也更加重视。

近几年,随着理财打破刚兑信仰等,金融知识和投资者教育不断普及,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未来为80后、90后及00后提供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将更加重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

从消费偏好和收入能力来看,随着80后步入不惑之年,90后进入三十而立之年,95后开始进入职场,80后、90后和95后普遍具有了一定的收入基础和收入能力,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也培养形成、接受了超前消费的理念,形成了追求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偏好。

但也要看到,80后进入不惑之年,其家庭养老压力、孩子就学压力、工作晋升压力等有增无减,同时其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收入基础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其对金融服务(如子女出国、医美等)的需求恐会更加旺盛,而其知识结构和收入基础,也预示着他们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也值得信赖。

最近流行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就是一种现实的写照。而最近同样占据影视头条的《三十而已》,则充分展示了进入而立之年的90后的处境,90后面临着结婚置业、装修、自我教育提升等方面的压力,同样对金融服务(比如装修、在职教育等)的需求非常旺盛,同样的,他们出于自身征信的考量,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因此,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年龄结构、收入结构、区域结构、知识结构及消费结构等的客群,提供符合其年龄阶段和自身诉求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精准定位、精准触达、精准营销,实现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合适的人。

而如何做到,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合适的人,如果按照传统的人海服务模式,基本不具备可行性,或者说,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

唯有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手段,用技术实现海量的需求与自身产品的匹配,这需要征信的数据、政务(社保公积金等)的数据、学历的数据、社交的数据等多维度的数据,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风控建模等),实现借贷(征信)数据与非借贷(缴费、社交、学历等)数据的有机融合和相得益彰。

前不久花呗数据要接入征信,还一度引起业内关注,其实数据维度越多、借贷数据越丰富,才能更好的刻画出大数据分析下的个人画像,相比于日常缴费等侧重于道德约束层面的非借贷数据,借贷数据更能直观反映出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作为持牌金融机构,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消费金融公司等,均承担着一定的普惠金融的使命和责任,在促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金融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更多征信未能覆盖到的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等的客户,只有先实现“普”,扩大服务的半径,覆盖到更多客群,才能在此基础上探讨利率定价的“惠”。

比如近期最高法的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问题,上限的设置可以参考市场化的方式,但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通过民间借贷而非正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的客群,需要逐步引导他们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普惠性的金融服务。

因此,当我们在发展消费金融的过程中,也要关注普惠金融的发展,当然消费金融与普惠金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不论是消费金融还是普惠金融,都应该以服务和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力求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最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就是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客户,通过合适的方式,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