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飞:《中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执法白皮书》发布与解读
移动支付网 2020/11/10 10:42:37

在11月3日深圳举办的2020第五届中国金融科技安全大会上,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法律研究院院长王岩飞向业界发布了《中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执法白皮书(2020)》,该《白皮书》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移动支付网及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三家机构共同编纂发布。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数据对业务的开展情况影响深远,优质的数据内容将极大的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数据保护对金融行业来说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金融机构基于业务需求,需要收集、利用客户的个人金融信息;另一方面,从金融创新发展的大局出发,金融机构需要把数据作为核心资产管好、用好,促进数据资产的流动和增值。

此外,在数字化转型形势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全要素数字化特征,新经济催生数字化融资模式,新需求驱动多元化金融服务,新技术促进智能化金融创新,这都需要数据的支撑。

据王岩飞介绍,对于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监管近几年在逐渐加强,以《网络安全法》为标致,2017年可谓是监管元年,2018年-2019年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等关键文件的发布,监管逐渐细化。

而到2020年,《个人信息保护法》(征求意见稿)》、《数据安全法》(征求意见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监管更加深化。

展望未来,对于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整体法律体系有望建立,特殊领域规则不断完善,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白皮书》在各个维度,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执法情况进行了统计,例如:

截至2020年10月中旬,统计的181张罚单中,在“个人金融信息”处罚的频次上,对企业和个人的罚单几乎持平,而“双罚”仅占21%。

在处罚对象方面,银行在处罚的金额和频次上仍然据高位,其次是支付机构。

在处罚的内容上,“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或交易记录”占比最高达35%,其次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为10%。

《白皮书》在与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有关立法及规制动态、与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有关专项整治及执法动态、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案例分析、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合规建议等四个方面,介绍当下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执法情况,为金融科技企业的相关展业提供参考。

点击下载《中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执法白皮书(2020)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