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虚拟化加速,实体卡还有市场吗?
董峥移动支付网2020/11/24 18:20:47

实体银行卡消亡论,源自于多年前两位重量级马姓企业大佬的论述,加上另外两位在移动支付对中国支付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马姓企业大佬,组成了一个强大而豪华的“四马齐鸣”阵容,他们对实体银行卡的看衰,以及形成的思想上的冲击,已经让金融行业和整个社会对实体银行卡的前景感到担忧。

如今,消费支付方式已经从过去的现金、银行卡转变为移动支付为主的方式,央行《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显示,移动支付业务达到了1014.31亿笔,金额347.11万亿元,2020年上半年两项指标分别为525.44亿笔和196.98万亿元。中国绝对的数据树立了在移动支付方面取得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面对如此的局面,实体银行卡难道只能坐以待毙而走向消亡吗?要对这个话题进行判断,首先应该认识一下银行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银行卡是银行账户,也是支付工具

传统银行存折方式不能直接在商户进行消费支付,银行卡诞生后,让其迅速成为全球除现金、汇款、支票等之外最佳的支付方式,尤其是改变了上千年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塑料卡片的大量使用到今天,不管是脱机压卡、磁条卡,还是智能卡,银行卡采用塑料材质,以其轻便、坚固、经济的优势,成为最佳的材质,目前尚未有更好的材质可以替代。即便有一些金属材质用于银行卡,但是仅限于部分高端产品。

银行卡具有细分市场和客户的功能

从传统存折,甚至货币本身都无等级之分,银行无法为客户进行层级划分。而从银行卡走上历史舞台后,特别是卡组织在之前普通卡的基础上,面向特定的用户推出“金卡”产品后,银行卡变身为银行客户细分的利器。随着银行卡产业的飞速发展,卡等级的划分更加精细。根据卡组织的设计,分别对所发行的银行卡产品等级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位,包括黑金卡、无限卡、世界卡、钻石卡等高端卡外,还推出白金卡、金卡、普卡等多等级品种,发卡银行和服务系统可以据此为不同卡等级用户提供精准的分类服务项目。

由此,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银行卡在银行产品链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它是继纸币后,对支付行业的又一次“革命”,信用卡还将消费信贷业务扩大到个人消费市场,由此信用卡被媒体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来卡”的诞生至今70年的时间里,银行卡推动了整个支付行业的进步,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银行卡及支付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七十年代后,银行卡支付形式从签账、压卡,到POS支付,而卡片材质也从纸质、塑料材质、磁条介质,到智能卡的变迁,银行卡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传统的POS支付方式开始向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形式并存的局面转变。

虽然诸多行业分析评论中,实体银行卡似乎已经到了尽头,然而冷静地看待整个产业发展就会发现,无论何种支付方式,以及花呗、白条等各类非金机构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它们都脱离不了与实体银行卡,离开了实体银行卡这个基础,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纵观银行卡发展历史,在70年发展的道路上也在不断地变革、创新和自我完善,才让我们今天能够实现“一卡走世界”。如今银行卡和支付行业也在拥抱新技术革命,依托于银行卡的移动支付、网络支付已经成为当今主流支付方式,但无论采用芯片、NFC、二维码等技术实现了形式上的创新,但是都离不开实体银行卡这个坚实的基础。

实体卡虚拟化是通过移动终端技术,不以卡基为存在基础的一种形式,也应该看作是属于实体银行卡向移动化、网络化的延伸。新兴科技被引入了银行卡领域,诸如令牌技术等,它不仅是一种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也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实体银行卡虚拟化趋势也将加快。我们不排斥互联网技术对银行卡和支付行业的影响,还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银行卡与支付行业的发展,也将以多元化的形式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

今天的实体银行卡的确遇到了很大市场挑战,因此也亟待面临变革。近几年银行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发卡银行也在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根据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对产品从颜值到权益等多方面的要求,发行面向更为细分的“窄众化”人群的主题卡、联名卡产品,通过更多的消费场景,以增强获客提高卡片活跃度。

由于传统的发卡周期从立项、卡版设计到发行的流程较长,尤其是联名卡的周期会更长,在当今市场环境下,很容易错过市场的最佳时机。备受业界信赖的Datacard卡片个人化系统供应商——Entrust公司(即原Entrust Datacard公司),数十年来一向被银行和获得卡组织授权的制卡企业所认可。Entrust公司凭借其资深的行业经验和洞察力,于2014年即提出“安全发卡无处不在”理念,不断加强卡片个人化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帮助银行在应对个性化营销挑战的同时缩短发卡周期,倡导“从白卡到邮封”全程自动化、智能化集中发卡和即时发卡相辅相成,科学、高效地统筹布署,真正实现敏捷服务、按需而定。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