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支付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使用银行卡在线上和线下进行支付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与此同时,银行卡盗刷案件也随之日益增多。那么,银行卡盗刷是如何进行认定的?遇到银行卡被盗刷又该怎么办呢?
银行卡盗刷交易的定义与类型
银行卡盗刷交易是指他人使用各种手段造成持卡人账户发生非因本人意思的资金减少或者透支数额增加的行为。根据2021年5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银行卡纠纷规定》),银行卡盗刷交易分为伪卡盗刷交易和银行卡网络盗刷交易两种。
其中,伪卡盗刷交易是指他人使用伪造的银行卡刷卡进行取现、消费、转账等,导致持卡人账户发生非基于本人意思的资金减少或者透支数额增加的行为。
银行卡网络盗刷交易是指他人盗取并使用持卡人银行卡网络交易身份识别信息和交易验证信息进行网络交易,导致持卡人账户发生非因本人意思的资金减少或者透支数额增加的行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人是否使用伪造的银行卡刷卡进行交易。伪卡盗刷交易着重强调他人伪造银行卡卡片刷卡进行交易;网络盗刷交易的特点为盗刷者不使用伪造银行卡卡片刷卡交易。
银行卡盗刷交易的举证责任分配
《银行卡纠纷规定》对银行卡盗刷交易发生后的举证责任进行了规定,明确了“谁主张、谁举证”以及“谁占有证据、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具体而言,持卡人主张争议交易为“盗刷”的,可以提供生效法律文书、银行卡交易时真卡所在地、交易行为地、账户交易明细、交易通知、报警记录、挂失记录等证据材料予以证明。如发卡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主张争议交易为持卡人本人交易或者其授权交易,应当承担相应举证责任。可提供相关交易单据、对账单、支付地点、资金流向、监控录像、交易身份识别信息、交易验证信息等证据材料予以证明。
人民法院将通过各方当事人提交的相关证据,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从银行卡交易行为、地域、银行卡交易行为地与真卡所在地距离、持卡人是否进行了基础交易、交易时间、报警时间以及持卡人用卡习惯等方面综合判断是否属于盗刷行为。
银行卡盗刷交易的责任认定
《银行卡纠纷规定》对各类银行卡盗刷交易中,不同主体之间的盗刷责任进行了规定:
发卡行的责任
1.发卡行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在盗刷事实清楚、责任清晰的前提条件下,持卡人可以要求发卡行赔偿被盗刷借记卡的本息、被盗刷信用卡的透支款本息及违约金。
2.发卡行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持卡人对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身份识别信息、交易验证信息未尽妥善保管义务具有过错,或未及时采取挂失等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的,发行卡对由此产生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条依据:《银行卡纠纷规定》第七条发生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借记卡持卡人基于借记卡合同法律关系请求发卡行支付被盗刷存款本息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发生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信用卡持卡人基于信用卡合同法律关系请求发卡行返还扣划的透支款本息、违约金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发卡行请求信用卡持卡人偿还透支款本息、违约金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前两款情形,持卡人对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身份识别信息、交易验证信息未尽妥善保管义务具有过错,发卡行主张持卡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持卡人未及时采取挂失等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发卡行主张持卡人自行承担扩大损失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其他方的责任
由于持卡人损失的发生本质上是基于盗刷者对持卡人的侵权行为而导致。因此,在持卡人仅起诉发卡行的情形下,发行卡享有申请追加收单行或者特约商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权利。发卡行承担责任后,可以主张存在过错的收单行或者特约商户承担相应责任。发卡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收单行、特约商户承担责任后,均有权请求盗刷者承担侵权责任。
法条依据:《银行卡纠纷规定》第十一条在收单行与发卡行不是同一银行的情形下,因收单行未尽保障持卡人用卡安全义务或者因特约商户未尽审核持卡人签名真伪、银行卡真伪等审核义务导致发生伪卡盗刷交易,持卡人请求收单行或者特约商户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持卡人对伪卡盗刷交易具有过错,可以减轻或者免除收单行或者特约商户相应责任。
持卡人请求发卡行承担责任,发卡行申请追加收单行或者特约商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发卡行承担责任后,可以依法主张存在过错的收单行或者特约商户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二条发卡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收单行、特约商户承担责任后,请求盗刷者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银行卡盗刷交易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作为持卡人,如果遇到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可在第一时间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致电给银行客服挂失止损。
2、留存银行卡未离身的证据,例如到附近银行网点或ATM机进行存取款、查询等交易,并保存好凭条。
3、向银行询问盗刷的方式、时间、地点、交易另一方账户信息。
4、持银行卡、相关单据和本人身份证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保留立案回执单。
5、凭前述证据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涉,如其拒绝赔偿可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4 16:32:54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3 17:49:24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8 10:05:31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2 10:02:46
- 移动支付网 | 2022/8/5 11:52:51
- 江门公安 | 2022/7/28 17:53:03
- 韩联社 | 2022/6/8 15:22:33
- 移动支付网 | 2022/5/7 10:21:47
- 缅甸中文网 | 2022/4/13 9:59:54
- 土库曼斯坦东方网 | 2022/4/13 9:57:42
- 中国科技投资 | 2022/5/11 9:21:21
-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 | 2022/2/23 18:57:18
- 星洲网 | 2022/2/17 10:22:56
- 中国侨网 | 2021/12/17 17:24:34
- 南宁晚报 | 2021/12/14 10: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