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蒋宁:金融科技下半场的银行业4大预测
薛小易移动支付网2020/12/14 9:34:44

12月11日,由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中国银行业》杂志社联合主办,深圳市银行业协会、金融壹账通协办的第四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在深圳举行。

金融壹账通企业金融总经理蒋宁以“金融科技的下半场”为题,分享了他的看法。

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面临三个难题

蒋宁指出,过去10年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银行业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变化也非常明显,目前,30%的银行建立了数字能力的中心,37%的银行已经通过风投布局金融科技,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都已建立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

在金融科技方面,银行的做法常常有三种:一是加大IT成本的投入;二是技术采购,包括外采刷脸、声纹等技术拓展自己的金融科技能力;三是在业务、产品层面,与场景方、互联网平台合作,实现获客、发展业务的目的。

尽管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做了不少,但是,蒋宁指出,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还有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获客方面。随着这几年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的合作,银行更像一个基础设施,是金融领域的水、电、煤,银行提供基础的支付、清算、账户、风控、信贷、资金等金融基础要素的服务。但是,在服务过程中,银行没有直接接触到客户。因此,银行缺少数据,仅有银行内部数据,缺少外部数据。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银行在客户洞察、识别风险方面仍有不足。

第二个问题在于银行的内部系统整合。银行内部有很多系统,经过多年发展,银行核心系统变得越来越少,业务系统变得越来越多。银行的业务系统在功能上更加专业化,对业务的适应性更好。但是,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烟囱效应:不同的系统对应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客户信息管理,银行内部如何打通各个系统、实现客户信息及业务数据共享,这对很多银行来讲都是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与领先的行业相比,银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两三个月以前,阿里发布了服装生产的新系统,可以快速响应服装行业的定制化需求。随着商业模式的发展,客群不断细分,其需求更加精细化,单一品类的市场容量越来越小,银行需要更加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实现对不同客群在不同细分场景下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

在这个方面,银行的系统、运营、流程、营销、组织架构,还很难实现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响应。从银行的视角来看,改变一个产品、一个流程都需要经过很多道的程序审批、系统开发和管理,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随后,蒋宁谈了他对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未来:建立场景比合作场景更重要

蒋宁认为,在金融科技方面,未来银行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以技术为驱动,打造智能化的生态。

对于金融科技下半场的银行,蒋宁预测:

第一,人工智能将替代诸多的基础岗位。比如大部分重复标准化的操作,但是,人工智能不可能代替全部岗位,人工智能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的复杂性的需求。比如,在智能车险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工,报案、派单、自助定损、理赔、维修、配件销售和配送的全流程都可以通过线上、无纸化的自动化操作完成。

第二,开放银行将助力银行构建一个更完整的开放生态。帮助银行解决获客、数据方面的问题。在开放银行方面,国内各家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最近几年都做了很多尝试。蒋宁认为,在开放银行的对客服务中,不需要太多人工的介入,可以很快按照标准化手册的指引,接入银行的基础服务。可以说,开放银行的本质是服务方式的转变。

同时,通过开放银行,银行业可以更加靠近用户,不再只是在网点接触客户和业务,银行可能更进一步,主动进入场景,与场景方合作。

第三,银企银政合作进入新生态。比如多式联运贸易物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为产业服务,实现多式联运全流程的服务和连接,这个平台对金融的价值在哪里?蒋宁认为,其金融价值仍然在客户和数据。

之前,银行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在互联网平台、行业合作伙伴的场景或生态内,银行其实可以更进一步,与行业合作伙伴、政府共建一些新的场景。比如,多式联运贸易物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将物流、仓储、海外企业的数据整合,也可以整合政务数据,这样的平台给银行带来的才是真正的客户流量和数据,可以为银行的发展带来根本优势。

银行跟政府的合作主要在两点:流量、数据,更关键的是数据。对于银政合作来讲,数据是银政合作最基础的内容和落脚点。银行很希望拿到政府的数据做风控和客户画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各个地方的政府大数据的发展阶段、能力、内部数据整合程度不同),接入数据使用的便捷程度上不一样。

第四,数字化赋予银行变革动力。目前,银行的数字化变革集中在客户数字化、手机银行和网银等渠道变革,但是,数字化还包括更加丰富的内容,比如客户经理数字化、内部管理流程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数字化的转型对银行来讲仍是不可回避的大问题,全面数字化具有一定难度,对此,蒋宁认为,发展得早的银行极有可能在未来占据优势。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