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流财经独家获悉,又一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或于2022年冲刺上市,目前正在努力做大业务规模,为上市做准备中。
针对此,招联消费金融方面回应新流财经表示,目前对上市计划不便透露。
今天的消费金融行业,已经走到了两极分化的分水岭,头部机构之间正在上演着“神仙打架”。
一边是巨头入场,平安、小米、蚂蚁等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相继获批,传蚂蚁消费金融或将花呗、借呗并入,一旦并入,也就意味着行业内又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一边,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严阵以待,开始逐步走向上市,补充资本继续扩大业务规模。
精彩,才刚刚开始。
招联消费金融一路高歌猛进,正布局线下业务
消费金融公司上市帷幕渐序拉开。
早在2019年7月,捷信消费金融母公司捷信集团曾向港交所申请IPO,但遗憾的是,几个月后捷信集团宣布,在此阶段上市并不符合集团的最佳利益,决定不再推进上市进程。
2020年9月,马上消费金融获得重庆银保监局批复,同意其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目前正有序推进中。
如今,招联消费金融计划冲刺上市,消费金融公司上市队伍或将再添一员!
成立6年的时间,招联消费金融一路高歌猛进,在2019年底更是一路登顶,首次拿下净利润榜首。
公开数据显示,2016至2018年,招联消费金融分别实现营收15.3亿元、41.63亿元、69.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11.89亿元、12.53亿元。
2019年,招联消费金融实现营收107.4亿元,净利润达14.7亿元,其次捷信、兴业、马上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10.3亿元8.5亿元。
在贷款业务方面,招联消费金融一直走线上化的路线,主要包括3个产品体系——好期贷、信用付和零零花,截至2019年6月末,贷款余额分别为574.54亿元、185.68亿元及5.70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行业线上、线下业务已经出现交融的趋势。2016年至2018年,捷信通过线下发放的贷款金额占比不断降低,并于2020年开始大力转型线上化。
如今,招联也已经不满足于线上的扩张,新流财经发现,招联最近两年逐步开始布局线下大额信贷业务,正在各地逐步组建线下业务团队。
上市——“补血”新方式
业务规模大举扩张之下,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补充承压。招联、兴业、马上等头部消费金融都面临这样的困扰。
2016年-2018年,招联消费金融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91%、12.90%、13.29%,截至2019年6月末,该数字为13.95%。
2016年-2018年,兴业消费金融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61%、11.4%、11.22%,截至2019年6月末,资本充足率上升至13.28%。
同样来看马上消费金融,2016-2018年末及2019年9月末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21.94%、10.14%、14.97%和12.55%。马上消费金融拟发行的不超过13.33亿股也将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要在接下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消费金融行业中稳住地位,备足资金弹药对每家机构都尤其重要。
资本的强烈渴求之下,近年来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增资、金融机构借款、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等多元渠道“补血”的动作频繁。
其中,金融机构借款和同业拆借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融资手段。据各家年报显示,招联、捷信消费金融2017年-2019年同业借款或拆入资金的余额占负债总额的比重均在80%以上。
发行债券和ABS产品也备受青睐。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2020年已有招联、捷信、马上、兴业、湖北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ABS、金融债方式融资超200亿元,获批数量及额度远超去年同期。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们仍在快马加鞭地申请新的发行额度。
比如,去年年底,马上消费金融旗下“安逸花”系列ABS产品成功获批,注册额度为100亿元;
今年伊始,深圳银保监局批准招联消费金融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13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这笔额度更是创下了监管对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批准额度的新高度。
实际上,招联消费金融2019年12月获准发行不超过70亿元金融债,但仅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便将这笔金融债额度使用完毕。资金需求力度可见一斑。
除了上述方式外,2020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通知提出,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向属地银保监局申请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30%;鼓励消费金融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增加资本补充方式。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又获得了上市这一融资渠道。
多家企业瞄准上市,有的卡在了哪?
除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外,去年以来还有多家金融行业内的明星企业启动了上市——
不过,有的企业进展似乎并不顺畅。仔细梳理不难发现,上市延缓的原因一是监管政策,二是企业自身问题。
作为互金领域的两大巨头,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曾离上市仅差临门一脚,到如今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一场内部整顿正在进行中,也为其他计划上市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金融科技行业迎来一场强监管,这也是监管近期多次强调的,只要从事同类金融业务,都应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接受一致的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遵循同等的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要求。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更是明确表示,监管鼓励互联网平台参与金融以及带来的很多创新,互联网平台只要做同样的金融业务,就要有同样的资本充足率。
有从业者分析认为,金融创新基因往往生长于无监管的领域中,因此金融创新要寻求与监管的密切合作和互动,确保创新性和合规性能够尽可能达到平衡。
上市之路多曲折,比如曾经多次计划上市的催收巨头——永雄,近日又公开表示,拟通过上市融资开设地方AMC。早在2015年,湖南永雄就计划登陆新三板,但未有进展;2019年10月,美国SEC网站上披露了湖南永雄的招股书,但不久后便提交撤回IPO招股说明书的申请。如今再次欲重启上市,不知是否会如愿以偿。
上述暂缓上市的企业在符合要求完成整改后,或许也终究会上市,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当然,对企业本身、对行业内其他跃跃欲试想要上市的企业而言,还是越早越好。
展开全文
- 柒财经 | 2019/5/28 10:05:02
- 移动支付网 | 2022/8/24 11:15:17
- 移动支付网 | 2022/8/12 12:03:49
- 移动支付网 | 2022/7/1 15:35:07
- 移动支付网 | 2022/7/1 15:13:20
- 新金融联盟 | 2022/6/27 11:59:53
- 移动支付网 | 2022/5/30 14:33:16
- 移动支付网 | 2022/5/25 13:13:27
- 移动支付网 | 2022/4/25 14:19:45
- 移动支付网 | 2022/4/6 17:58:41
- 移动支付网 | 2022/3/30 12:03:26
- 移动支付网 | 2022/3/14 12:00:54
- 移动支付网 | 2022/3/10 10:58:14
- 移动支付网 | 2022/2/28 14:53:21
- 移动支付网 | 2021/9/27 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