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农商行如何利用“三结合”打法,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网 2021/5/13 11:43:36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对金融应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向线上迁移、线上渠道重要性加深,也在于可以更加便利地为长尾客群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也就是普惠金融。

尽管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普惠金融深入发展带来机遇,但是,在数字化的普惠金融背后,金融服务提供者需要强大的科技实力支撑,才可以独立完成用户洞察、线上营销、用户运营、线上产品开发、线上风控等一系列数字普惠金融所必须的业务流程。

国内的金融供应侧参与者广泛,仅仅是商业银行就有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等多种参与者,其面对的生产环境也大不相同。

科技却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领域,这对市场参与者的综合实力等都有一定要求。

目前,在国内的商业银行中,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线下网点、用户总量、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用于科技的投入也更雄厚,尤其是国有银行,这帮助其在资金成本、客户洞察等方面占据优势;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在建立之初就立足于线上,底层基因就更加适应线上业务;剩下的城商行和农商行规模较小,又面临从传统业务模式向线上业务转变的转型阵痛,面对的挑战更大。

尤其是农商行,与城商行相比,其服务客群主要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体经济以及现代农业企业,其普惠服务的主要客群即农户。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2019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8.2%,而工业、服务业这一数据分别为19.5%、37.8%。可以看到,农业相关群体及领域的线上化程度更低,农商行提供数字普惠服务的挑战更大。

除了群体的特殊性之外,国内农商行业务规模都较小,科技实力相对较弱,是其开展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短板之一。

在体制上,中小农商行较小的规模可以在业务敏捷方面带来一定优势,但是,农商行发展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如何协调、更好与省级联社实现在科技上的联动。

在数字时代,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对于线上化更低的农村客群,农商行要怎样通过外部数据等方式,完成对客群的精准画像,这是随后的金融服务可以精准完成的前提条件之一。

面对这一系列困境,中小农商行要怎么解决客群需求、科技短板、体制机制、数据扩充等方面的挑战,提供更加精准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呢。

5月27日-28日,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移动支付网联合主办的“2021第四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大会”将在重庆举行。包头农商银行行长助理段治龙将以《中小农商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应采取“三结合”的打法》为题,介绍中小农商银行如何利用“三结合”打法,依托数字普惠能力、省级联社的接口开放、地方政府的价值数据,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业务。

段治龙,全程主导包头农商银行零售转型,包括转型战略、体制机制转换、绩效考核、费用管理、业务营销、产品研发、渠道搭建、三农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成效明显。同时,开拓线上线下结合信贷模式、场景自建业务模式,多个产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著有《倔强生长》《大道之行(hang)》《玩转零售--中小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升级与科技创新》“农商银行三部曲”著作;参与编著中国银行业协会《全国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报告2019》。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