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下的实时支付发展
2021/6/28 10:24:46

全球性软件公司ACI Worldwide和数据服务公司Global Data今年3月联合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疫情正在影响全球的支付格局,越多越多的地区采用实时数字支付和数字钱包,向无纸化的支付形式转变。报告涵盖了全球48个市场,总结了这些市场在2020年实时支付的交易规模,并对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提出了预测。

疫情下全球实时支付交易规模剧增

近年来,实时支付的基础设施发展迅猛。过去,推广全国性的实时支付基础设施还像是“天方夜谭”,但疫情的爆发彻底扭转了消费者过去的消费习惯,导致数字支付,尤其是实时支付领域呈现出爆发式地增长。疫情下,实时支付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解决传统支付渠道或自动清算中心(Automated Clearing House,简称ACH)不支持的需求。实时支付使政府能够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快向公民或企业提供紧急救助和经济刺激的措施。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银行、支付处理商、收单机构和支付网络都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对其支付系统进行升级,才能在数字化角逐中不被淘汰。在国家层面,这意味着推行现代化的数据标准,推出新的实时系统和创新型的增值服务。在基础设施到位后,商家则需要以实时支付为抓手,为客户打造更多元的支付服务。

目前,亚洲国家的实时交易规模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地区。以印度、中国、韩国为首的东亚三国包揽了全球交易数量的前三,实时交易的笔数分别达255亿、157亿及60亿笔。

北美地区

1.加拿大:有序发展,稳健增长

加拿大的实时支付量在2020年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30%,交易次数达6.65亿次。这种强劲的增长率预计将持续到2023年,在2025年趋于平稳。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2020年,移动钱包的采用率继续增加,开始取代传统的纸质支付。报告预测,未来加拿大的现金使用量可能会出现大程度的下降,而所有非接触式支付(如卡、移动钱包和实时支付)则将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如实时支付占交易量的比重预计将从3%增加至6%。

2.美国:后起之秀,厚积薄发

实时支付方案在美国还处于萌芽阶段。由于美国金融行业的发达,建立创新型的支付基础设施将面对更为复杂、且高度多样化的金融格局和根深蒂固的消费者支付习惯。尽管面对诸多挑战,但自推出以来,美国的实时支付采用率不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的增长将更为迅猛。

受疫情的影响,美国2020年实时支付在所有支付交易中的占比翻了一番,但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仍然较少,仅占0.6%。报告预测,在2020至2025年间,美国实时支付量将产生43.4%的复合年增长率,即新增62亿笔交易。2020年8月,《财富》杂志曾报道了美联储理事Lael Brainard的演讲:“新冠疫情紧急救济金的快速分发突显了拥有覆盖全国的弹性即时支付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现金流受限的家庭和小企业而言。”

亚洲地区

1.中国:发展平缓,留住现金

尽管中国的实时支付增长并未如预期般迅猛,但其庞大的市场及发达的支付基础设施依然为未来提供了可观的增长空间。与其他较为成熟的市场一样,中国实时支付的增长放缓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疫情影响。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网上银行支付系统(Internet Banking Payment System)的增速不如预期。但到年底,随着一系列防疫政策的有效实施,疫情对中国影响最为严重的阶段似乎已经过去,增长率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中国市场的实时支付增长前景辽阔,在2025年,实时支付的交易次数预计将达到297亿笔。

然而目前,政府似乎并没有计划让电子支付或实时支付完全取代现金支付。2020年底,中国开始敦促一些拒绝现金交易的企业接受现金,从而避免数字化转型计划成为新的“生活壁垒”,给老年人以及一些无法获得数字服务的人群带来不便。

2.新加坡:拥抱创新,增速迅猛

新加坡拥有成熟、完善的金融体系,其公民高度依赖借记卡、信用卡和签账卡,平均每位成人持有4.07张卡片。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通常导致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改变自己的支付方式,但新加坡公民对新技术持开放态度,也是非接触式支付方式的拥护者。2017年至2020年期间,新加坡经历了实时支付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其2020年的增长率达到了48%,这或是疫情促使更多人们转向数字支付。未来五年,新加坡预计将新增约2.5亿笔交易,达到3.93亿笔交易规模,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3.2%。

此外,新加坡移动钱包的采用率和使用率在2014年至2019年间翻了两倍多,并在2020年显着增加。一家当地银行报告称,与2019年相比,2020年前10个月即时支付的交易量增长了220%,二维码支付的交易量也增长了272%。在2020年3月至11月间,柜台和ATM现金存取款规模下降了30%以上。未来,移动钱包中实时支付的整合或许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支付的增长,进一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支付习惯

3.日本:固守传统,增长缓慢

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的全国封锁期间,日本经济遭受重创,直到第三季度才开始正式复苏。在此期间,受到防疫政策的影响,日本消费者开始从纸质支付转向数字交易,移动钱包的采用率在2020年同比显著增加。

然而到2025年,日本的现金支付量或将仍是实时支付量的20倍。即使日本有心升级其支付基础设施,但实时支付在电子交易中的份额却预计将从2020年的10%左右下降至8%。此外,日本的现金支付规模的降幅也在所有调研的地区中最为缓慢。这侧面显示出日本现金支付的文化属性--由于一系列围绕现金发展起来的礼节和生活习惯,现金支付在未来或许仍将是日本支付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地区

1.德国:潜力巨大,增长快速

在设立即时信用转账计划(Instant Credit Transfer,又称SCT Inst)的欧州国家中,德国可能是实时支付采用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过去一年中,德国的支付环境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支付市场之一。一项调查显示,“自新冠疫情以来,德国首次积极反对现金支付。疫情可能比任何技术或是政策的驱动因素都更快地改变了德国的支付行为。”

2020年,德国移动钱包的采用率增加了近10%。到2025年,预计十分之一的数字交易将是实时支付;实时支付的交易量将从8.18亿笔增长至33亿笔;在未来五年的预测中,德国将减少近35亿笔纸质交易。如果德国群众的支付习惯疫情结束后继续保持,那么德国实时支付的增长将有更多的进步空间。

2.挪威:设施完善,追求创新

以挪威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对于支付创新的态度也较为热情。虽然挪威银行账户的普及率和数字化交易的程度都极高,但挪威仍在开展支付创新。挪威的实时支付占比预计将从2020年的5.3%增长至2025年的13.9%;交易量也将增长至7.37亿笔。

与其他国家一样,疫情对现金的使用产生了直接影响。挪威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疫情期间,包括非接触式和移动支付等替代支付急剧增加。据挪威央行称,现在四分之三的信用卡支付都是非接触式的。考虑到实时支付与移动钱包的集成,未来替代支付采用率的提高可能会让实时支付量的增长比现有预期更快。

3.英国:发展较早,增长快速

尽管自2008年以来英国就已存在实时支付,但预计要到2023年才能发力增长,在2025年再次趋于平稳,五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1.6%。同样受疫情的影响,英国移动钱包的使用量在2020年同比增长10%,且其现金支付的下降幅度最大。

目前,英国的新支付架构(New Payment Architecture,简称NPA)①将在2021年进入构建和测试阶段,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全面推出。NPA将取代FPS(Faster Payment Service)②计划并升级到ISO 20022③。在新标准的指引下,英国的金融市场将拥有更丰富的数据、更高的透明度,使参与者和最终用户无障碍交互,并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注:

①新支付架构(NPA)--英国共享零售支付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愿景。NPA将使支付生态系统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开启创新和竞争,并解决持续存在的不利因素。

②Faster Payments Service(FPS)是英国的一项银行计划,旨在将不同银行客户帐户之间的付款时间从通常使用历史悠久的BACS系统的三个工作日缩短到通常的几秒钟。

③ISO 20022是金融机构之间电子数据交换的ISO标准;描述了包含消息和业务流程描述的元数据存储库,以及存储库内容的维护流程。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