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农商银行成立金融科技总部 零售贷款占比增长超16%
薛小易移动支付网2021/9/6 10:18:00

近期,多家银行发布2021半年报。在半年报中,各家银行披露了其上半年经营情况,作为国内银行业的“排头兵”,6大行、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情况颇受关注,但是,因为其庞大的体量、资本实力强、科技实力等方面的特点,大行的布局对小银行往往参考价值不大,而数量众多的城商行、农商行在国内银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在这些小银行中,笔者发现,张家港农商行今年上半年零售贷款占比与2019年底相比,增长幅度超过16%,而零售业务,一向走在银行科技应用的前列。那么,这家农商行做了什么,以致其零售贷款大幅增长,同样作为中小银行,这家银行的实践或许更具有参考价值。

零售贷款占比增长16.65%,利息相关收入占据大头

根据张家港农商银行近几年财报数据,笔者整理了其从2019年至今零售贷款占比、利息净收入占比的变化。

2019年,张家港农商银行零售贷款占比为35.86%,不到两年时间,2021年上半年,零售贷款占比已经增长为52.51%,约增长了16.6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其利息净收入占比表现相对不稳定,但是,最低仍在80%左右。

可以说,对于张家港农商银行,利息净收入仍是收入最重要的部分,在利息相关收入背后,近两年,张家港农商银行零售贷款明显增长,零售业务对其收入的贡献作用增大。

在银行各项业务中,零售业务走在技术应用前列,要提高零售业务表现,背后科技实力不容忽视。

成立金融科技总部,转型形成16家零售支行

组织机制始终是业务开展的基础之一。

在2021半年报中,张家港农商银行就介绍了其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组织机制布局。

2021年上半年,张家港农商银行成立金融科技总部,金融科技专业人员达到100人,其中部门下设金融科技实验室研究开发人员58人;数字银行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25人,下设大数据实验室,负责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应用;将金融科技实验室与网络金融产品实验室搬迁至苏州,充分利用苏州人才高地的优势,形成张家港与苏州“双中心”的科技研发体系。

早在2020年报中,张家港农商银行就强调其在金融科技组织机制方面的进展。2020年,张家港农商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大数据金融实验室、网金产品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强化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同时,与京东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华为签署深化合作协议,探索数字转型、场景金融创新等领域,增强业务创新实力。

除此之外,张家港农商银行也通过网点转型,提高网点的专业化经营能力。上半年,其对本地支行进行重组,形成“7+2+16+1”模式,成立了7家区域中心支行、2家综合支行和1家对公专业支行,将16家支行转型为零售支行,剥离其公司业务,将公司业务上收区域中心支行,实施专业化管理、集中化经营、网格化营销,促使零售支行专营零售业务。

而这种做法未必适合所有的银行、所有网点,需要先对网点附近的客群、用户结构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衡量是否有必要剥离网点的部分业务,从而集中精力为该区域的主要客群服务。

除了组织机制之外,张家港农商行银行在业务上,主要从生态、大数据两个方面提高对零售客群的服务能力。

技术应用关键在于生态、数据

在生态方面,张家港农商银行加快产品线上化进程,提高对用户的线上线下服务能力。依托社保、校园、商超、交通、菜场等生活场景,以其发放的张家港市民卡为载体,拓展、嫁接智慧城市服务业态;同时,打造城乡社区智慧生态场景,金融服务体系融入用户日常生活;推出手机银行5.0版,对接云缴费平台,实现话费充值、水、电、油卡等充值缴费业务功能,上线数字货币、远程视频银行,打造电子银行升级版。

数据方面,2020年底,张家港农商银行已经完成零售客户标签体系搭建,描绘客户轮廓和客户360度视图,并向网格化营销平台供数,构建长尾客户和个人小额贷款精准营销模型。

具体地,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张家港农商银行加大对源数据、将数据用于运营营销多个方面的探索。

基于张家港农商银行新核心、信贷等15个重要系统的源数据,经过数据采集、诊断、清洗、整合,搭建衍生变量数据集,形成客户级的各类客户资产负债情况、产品签约使用情况等汇总及历史数据。

搭建好数据之后的关键,是如何将数据用于零售业务。在这个方面,张家港农商银行根据零售客户资产及交易行为,重新划分客户层级,梳理客户管户归属规则,协助零售团队差异化地为不同层级客户提供服务。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