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vs小行:从银行科技基础、业务现状、业务实践对比技术应用出路
薛小易移动支付网2021/10/25 11:56:44

对当前的银行业来说,金融科技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而在国内银行业,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等多种银行参与者,不同的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基础、主要应用领域都有所区别,将金融科技更广泛应用于业务,不同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

银行要应用金融科技解决实际的业务困境,技术人才、技术实力的持续进步是最基本的科技“地基”。科技人才是技术落地重要的执行者,科技实力则是技术应用的前提,而技术实力进步需要持续的科技投入支持。

业务情况则是银行的现状,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本质之一,是在当前业务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业务发展向更便捷、用户体验更佳、更节省成本等方向进行。从这个角度来看,了解银行的业务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地应用技术,获得更好的业务进展。

在具体的技术应用实践中,银行的做法有所区别,或是在重点布局领域、或是在重点客群、或是在技术实力打造。而银行的科技应用进程仍是进行时,在这多种尝试中,哪一种做法对银行业务进展更有效,采用同样的衡量指标或许可以有所比对。

本篇从银行的技术“地基”现状、业务表现情况、技术应用实践3个方面,对比不同银行的表现,以此为基础,可以作为银行技术落地的参考之一。

技术“地基”:基础不同,大行、股份行、小行均重视布局

笔者对比了多家银2020年科技人员数量、占比,以及与2019年相比,2020年各银行科技人员总数增长的情况。

科技人员数量可以反映银行在科技人才方面的基础实力,科技人员占比可以看出银行的科技“基因”如何,科技人员总数的纵向变化则体现了银行在科技人才布局上的力度。

根据数据情况,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科技人员总数上占据明显优势,而其本身的员工队伍就很庞大。

从科技人员占比看,互联网银行一骑绝尘,其科技人员占比普遍在50%以上,而传统银行科技人员占比均在20%以内,大部分甚至在10%以内。

互联网银行从建立之初就是在线上展业,其服务模式主要为“行商”,科技“基因”浓厚不足为奇。在金融科技广泛影响银行业务之前,传统银行主要依靠“坐商”的服务模式,在金融科技大行其道之后,银行开始通过“行商”的服务模式为用户办理业务。

两者不同的服务模式是其人才结构大不相同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坐商”模式需要大量柜员及网点工作人员,即使“行商”的服务模式出现,传统的“坐商”也没有被完全摒弃;而互联网银行诞生于网络生态中,其业务开展有赖于线上场景及用户,“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依靠线上场景、生态,从而触及线上用户”可以说是互联网银行开展业务的前提,从这个角度来说,技术人员及其所打造的科技基础实力是互联网银行业务开展的前提。

从科技人员纵向对比看,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科技人才增长整体上比国有银行更快。国有银行人员总量巨大,同样数目的人员增长,国有银行的人员增幅更小;同时,可以注意到,各银行均大力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布局,人才增幅明显。

从科技投入来看,国有银行投入资金数量巨大,占据鳌头,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也很舍得花钱,科技投入占比颇高。

但是,因为营收这个分母较小,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的科技投入总数这个分子也比较小。而科技研发往往需要持续且巨大的资金投入,才可以构建独立的科技研发实力,科技投入占比更多反映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对应用金融科技的支持态度,在具体的技术实力上,仍稍逊一筹。

与科技人才的增幅类似,各银行科技投入增长均很明显,大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均重视对科技投入的布局。

业务表现:大行零售,股份行、区域性银行对公占优?

这个部分,笔者对比了与2019年相比,各银行2020年对公、零售贷款不良率的变化。

在公司贷款不良率方面,国有银行不良率更高,2020年公司不良率有所上涨,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公司不良率更低,同时,2020年有所下降,公司贷款不良率表现趋优。

零售贷款不良率刚好相反。整体上看,国有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较低,与2019年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相当一部分零售贷款不良率增长,且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可以说,在资产质量上,国有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企业业务上表现相对不佳。

从资产质量、零售及企业业务的特点来看,国有银行及其他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在零售方面占据巨大优势,中小银行在企业业务方面仍有一定优势。

从零售业务特点来看,政策变动的影响更小,更多受到零售客群规模、客群运营、线上线下场景生态布设、营销推广策略等的影响。

可以说,零售业务对于国有银行的战略意义更大,品牌影响力、用户基数、渠道铺设、数据优势、场景优势等,在这些方面国有银行具有较大优势。

而在企业业务方面,国有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扮演基础设施的职能,而中小银行往往在当地深耕多年,具有企业客户总量多、数据充足等方面的优势。

业务实践:大行全面推开,小行精细化布局

那么,大行如何通过金融科技提高其对公业务表现、小行如何利用技术推动零售业务发展。笔者对比了多家银行2020年对公、零售贷款占比的变化,以贷款占比增长大小作为衡量标准,基于此评述银行的具体业务实践。

根据数据可见,2020年,建行对公贷款占比增长3.49%,在大行中有一定优势,尽管建行对公贷款占比仍属于大行的较低水平。

在零售贷款占比方面,张家港农商银行这一贷款占比增长4.93%,为上图所有银行中增幅最高。

那么,2020年,建行、张家港农商银行在对公、零售业务方面分别做了怎样的布局。

在企业业务方面,建行的重点在于渠道、生态圈建设。

建行打造了“建行惠懂你”App,是其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金融客户打造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集成在线精准测额、预约开户、贷款办理、续贷延期、增值服务、融智赋能等功能于一体。

在对公金融生态圈上,建行以“金融+政府生态圈”为支撑点,逐步向其他产业领域进行尝试拓展。

根据张家港农商银行高层的公开发言,2020年,张家港农商银行通过金融科技支持零售,主要集中于对数据的布局。

在数据方面,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张家港农商银行加大对源数据、将数据用于运营营销多个方面的探索。基于张家港农商银行新核心、信贷等15个重要系统的源数据,经过数据采集、诊断、清洗、整合,搭建衍生变量数据集,形成客户级的各类客户资产负债情况、产品签约使用情况等汇总及历史数据。而衍生变量数据集可以在后续各种场景下的查询、分析、供数工作打下重要基础。

搭建好数据之后的关键,即如何将数据用于零售业务。在这个方面,张家港农商银行通过重新划分客户层级、搭建客户标签体系等举措,提供数据应用质效。

可以说,在不同科技实力支持下,大行通过全面线上化布局提高业务转型效果,小行可以将科技实力集中于某个方面,精细化发展业务。

除了业务全流程之外,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布局也涵盖了顶层规划、组织架构、前沿技术研发及应用、科技人才招募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都值得关注。

移动支付网发布的《2021年银行金融科技应用研究报告》,从多家银行2020年的经营情况着手,除了资产质量之外,也对比了其在利润、渠道布设、收入结构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分析不同银行在业务表现上的共同点和差异,结合银行的具体情况,剖析经营数据背后更值得关注的银行经营策略、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

并从从科技顶层规划、组织架构、科技投入、技术应用、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具体业务中的技术应用、技术人才招募等多个方面,分析银行金融科技布局的具体情况,借此帮助金融科技从业者系统了解相关情况,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经营情况

一、利润情况

二、资产质量

三、渠道情况

四、收入结构

第二章 银行科技布局进展

一、科技人员及科技投入情况

二、年报中各类技术频次变化

三、技术应用实践分析

四、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分析

五、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分析

六、银行人才招募分析

第三章 银行技术应用竞争分析

一、业务表现背后的科技支撑

二、组织架构布局

第四章 未来展望

一、生态搭建

二、零售VS对公,怎么选

三、新技术的影响

四、组织架构

五、线上金融“新基建”如何应对极端环境

点击下载《2021年银行金融科技应用研究报告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