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跨链协议白皮书发布 打造联盟链世界的通用语言
移动支付网 2021/11/18 15:40:20

11月18日,国内第一个公开发布的跨链协议——陆羽跨链协议(Luyu Cross Chain Protocol)举行线上发布仪式。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18家发起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李礼辉发表致辞,阐述对当下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见解,以及对陆羽跨链协议发展的期许。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一锋、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溪塔科技CEO王晓亮分别从陆羽跨链协议的总体框架、开源社区、场景应用探索等方面发表主题演讲。随后,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总经理王铿,中国工商银行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刘朝伟,招商银行区块链平台负责人、架构师姬长伟,浙商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杨国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伍前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所副所长罗松作为发起单位代表发言。

作为陆羽跨链协议的“说明书”,会议还重磅发布了《陆羽跨链协议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简要总结了当下区块链应用发展割裂和碎片化的现状,围绕“如何实现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使不同区块链能够协同工作”,从理念、功能、设计、应用场景等各方面,重点阐述了陆羽跨链协议。同时,透露这套协议将秉承开源开放、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一个统一、灵活、易用的陆羽生态圈。

李礼辉:陆羽跨链协议有三方面突出的技术优势,希望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李礼辉在致辞中指出,区块链区别于其他的数字化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形成数字化的可信立体交互架构。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在工业标识的解析和设备管理、产业链协同、供应链系统、实物资产数字化、智慧城市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不是特别完善,这种发展还是初步的。作为《白皮书》的学术顾问,李礼辉表示陆羽跨链协议具有三方面突出的技术优势。

一是基于标准化的统一性。该协议建立了跨链交流的标准语言和可信源访问的通用机制,可以屏蔽不同可信源之间的细节差异,实现不同可信源的统一调用,保证信任扩散、信息传递、价值流转的效率。

二是基于互操作的包容性。该协议建立包容性的接口逻辑和统一的互联架构,能够适配各种不同类型的可信源,实现不同网络架构下的可信源的互通。

三是基于验证机制的安全性。该协议可以构建统一的身份体系,并与各可信源自有的身份体系建立关联,消除不同可信源之间的身份认证的屏障,同时支持对不同可信源的数据进行密码学的验证,从而实现身份可验证,数据可信赖的跨可信源的互操作。

对于陆羽跨链协议的发展,李礼辉表示,希望陆羽生态圈能够在核心的数字技术创新、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18家单位联合发起,打造联盟链世界的“通用语言”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区块链应用已延伸到金融、政务、版权、智能制造、司法存证等多个领域,推动了整个区块链生态的多元化。但是,针对特定场景构建的区块链应用较少考虑到互操作性的需求,几乎每个区块链应用场景都具有独立、自治的生态,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和价值的“孤岛”,从而使得不同行业间的数据无法被有效利用,阻碍了不同区块链应用场景的生态融合。

区块链行业发展需要一套灵活、统一、可靠的区块链跨链互操作协议,实现对不同可信源的便捷接入与可靠操作。

陆羽跨链协议由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微众银行、溪塔科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软件中心、中国银联创新中心、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山东区块链研究院、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杭州亦笔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8家发起单位共同发起,将就不同的联盟链技术互联互通开展联合研究探索,以期建立区块链与区块链之间、区块链与应用服务之间,互相沟通与交流的“通用语言”。有了这套“通用语言”,跨越不同区块链平台的信任扩散、信息传递、资产流转将有可能实现。

只需面向协议编程,初步互链互通验证已达成

陆羽跨链协议从2021年初开始酝酿,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技术讨论与设计研发,首先在Brochain、FISCO BCOS、CITA和Fabric间完成了基础协议的设计与部分插件的实现,通过了初步的互连互通验证。

开发应用时,在技术方案层面实现应用端与服务端的解耦非常重要。但相较于成熟的分层软件架构而言,目前区块链领域的应用开发却与底层区块链技术耦合得过于紧密。

以MVC模式的软件开发为例,应用层只关注业务流程和数据建模,无需关注底层数据库类型,应用可以做到“Write Once,Run Anywhere”(“一次开发、多链适配”),但区块链体系的通用性和便捷性尚未达到这种体验。其原因在于,各种区块链在“应用端”与“链上”的调用接口上未达成共识,不同的区块链提供不同的接入方式,这也将导致上层应用的实现各异、体系复杂、版本繁多,建设成本高且难以维护。

目前成熟的软件业,无论是网络层、云原生层、数据层等维度都有了相对标准和通用的协议规范,针对区块链领域,我们提出陆羽跨链协议,意在建立各区块链在“应用”与“链上”乃至“链间”互相调用的共识。陆羽跨链协议定义一致的区块链数据结构和操作对象,并向上层的“应用”提供一致的调用标准,向下层的“区块链服务”定义一致的接入标准。

基于陆羽跨链协议开发的跨链应用,只需面向协议编程,无需关心区块链底层的技术细节,降低了跨链应用的开发难度,随着陆羽生态的扩大,支持陆羽跨链协议的链越多,应用也就可以在更多的链上运行,真正做到“一次开发、多链适配”。

打造分布式商业模式,实现万链互联

在目前通用的商业交互模式中,公司、组织所构建的联盟脆弱。同时,区块链应用要从单一走向多元,必然面临更复杂的场景、更多的参与方、更突出的数据孤岛困境。所以说,实现互联互通需求意义重大。

陆羽跨链协议搭建了不同商业间的信任桥梁,使天堑变通途。协议从技术角度解决成员间的信任问题,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使得替换成员的磨合期大大缩短,大幅提升联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因此,陆羽跨链协议可以在跨境物流、联合举证、万链互联、资产跨链等场景实现突破与飞跃。

未来,在打通现有异构联盟链,实现互操作性的基础上,以打通各种可信数据源为目标,实现区块链系统以及传统中心化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认、互联、互信以及互访,让信任可以在各种信息化系统中无障碍的流通和传播。最终达到分布式商业模式,实现万链互联。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