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结合,或将成为推动数据流通网络形成的一股重要力量。
隐私计算,已是银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意在推动数据开放共享,而国家《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则对数据隐私保护提出具体要求。
2022年初,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要“全面加强数据能力建设,在保障安全和隐私前提下推动数据有序共享与综合应用,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通俗点来讲,国家希望各机构“来”共享数据、释放数据价值,但不能“乱来”。
银行为解决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正布局隐私计算应用,赋能营销、信贷等多项业务。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已有多家银行打造隐私计算相关项目。比如工行、银联、蓝象智联联合申报的“基于隐私计算的小微商户普惠金融服务”项目;北京银行隐私计算平台联邦学习功能建设项目等等。
通过隐私计算技术,银行在打破“数据孤岛”以获取外部更多维度数据的同时,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隐私性。
但是,银行在深入隐私计算应用之时,也发现隐私计算的局限性:多方信任成本较高、缺乏确权机制等。
具体而言,隐私计算不能保证数据来源可信和计算过程可信,比如数据提供方故意提供虚假数据,或数据内容的不完整导致最终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数据储存方可能篡改数据或将数据非法转卖,却不能被记录等等;在多方合作时,不能对各方做到合理的确权,数据贡献更多、数据质量更高的数据提供方本应获得更多的利润,但从隐私计算的最终结果来看,难以判断哪一方的贡献最大,使得利益分配无法做到公平公正。
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隐私计算大规模商用落地,更无法实现数据全生态的打造。
而区块链技术正好能与隐私计算进行良好的互补。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数据的公开透明很容易出现隐私泄露的风险,且处理性能较弱,效率较低。
但区块链可对所有参与方、所有环节进行记录。一方面,更好地保证数据提供方身份真实性、有效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确权机制,确认各方的责任,同时让各方获得应有的利益;另一方面,在链上的每一次修改都会被记录,以防任何一方对数据进行篡改,可更好地追溯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区块链为隐私计算带来互信机制,隐私计算为区块链提供隐私保护,两者结合,可提升数据流通效率。因此,基于区块链的隐私计算技术对数据流通市场化来说是必要的。
区块链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联盟链会对参与方提出准入许可的要求,只有审核通过的成员方可进入。联盟链可从更大程度上降低成员之间的信任成本,有利于各方的积极协作。
联盟链和隐私计算融合,能够在解决多方互信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安全高效共享,或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对拥有海量敏感数据的银行来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那联盟链和隐私计算到底怎样融合,在银行将有着怎样的具体应用,未来是否会在银行业形成“潮流”呢?
7月20日下午16:00,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移动支付网主办的线上直播栏目《金融科技大讲堂》将启动第二十三期。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金融科技经理魏博言将分享《基于联盟链的隐私保护金融应用》,针对数据共享中需要满足的隐私保护和协作方信任,探讨联盟链与隐私计算技术结合的数据共享解决方案,并将为大家解答相关问题,欢迎关注。
嘉宾介绍:魏博言,中国工商银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金融科技经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数据分析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联邦学习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3/2 9:53:43
- 移动支付网 | 2021/11/18 15:40:20
- 金融电子化 | 2020/12/25 14:29:54
- 金融电子化 | 2020/11/11 9:13:26
- 独角区块链 | 2018/3/10 13:57:37
- 中国经济网 | 2016/9/24 16:55:33
- 移动支付网 | 2022/8/5 11:49:09
- 巴比特资讯 | 2022/3/30 10:03:52
- 移动支付网 | 2022/2/28 10:20:46
- 移动支付网 | 2022/1/25 14:43:36
- 移动支付网 | 2021/11/25 11:52:14
- 新华社 | 2021/8/20 11:34:58
- 移动支付网 | 2021/8/9 15:20:51
- 未央网 | 2021/8/9 11:49:43
- 移动支付网 | 2021/7/21 17: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