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刚:建议利用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智能合约、前沿技术等方面优势,赋能深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移动支付网 2024/1/31 9:30:49

2024年深圳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狄刚建议,要发挥数字人民币优势,赋能深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利用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智能合约应用、前沿技术创新等方面优势,可以为深圳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狄刚表示。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是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联合于2021年发起的,力求打造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且符合监管要求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根据2022年深圳多家企业参与的真实交易试点情况,货币桥处理一笔支付业务最快可在7秒内完成,交易成本相对传统账户模式下可降低至少50%。”狄刚分享。“数字货币桥项目实践解决了传统跨境支付中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等问题,为国际贸易产业大幅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

据悉,2022年8月15日至9月23日期间,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平台成功完成了基于四个国家或地区央行数字货币的首次真实交易试点测试,来自四地的20家商业银行基于货币桥平台为客户完成逾160笔以跨境贸易为主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内地5家试点银行在深分支机构均组织各自企业客户参与到首批试点测试工作中。其中,在内地参与此次试点测试的所有交易中,来自深圳地区企业的交易量占比达三分之一,成为业务场景最丰富,交易发生量最多的地区。

因此,他建议,深圳应继续发挥在国际贸易、跨境金融领域的先发优势以及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加强货币桥跨境支付各领域应用示范,拓展更多深圳本地企业继续参与到货币桥项目中来,通过数字人民币技术创新为企业跨境贸易结算和外汇交易提供便利,助力深圳跨境贸易产业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除了货币桥项目之外,深圳地区还重点开展了数字人民币香港双边跨境支付试点,为解决香港居民来深消费支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2023年,深圳开展了全国首次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节活动,探索外卡自助兑换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模式,全国率先落地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累计为香港居民发放硬钱包卡近2.5万张。

狄刚建议,继续优化数字人民币深港跨境支付、境外人士支付服务配套设施和受理环境建设,助力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双边跨境消费,进一步提升境外来深人士支付体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另外,深圳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十分丰富,目前深圳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已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6月,深圳人行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印发《深圳市开展预付式经营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工作方案》,在11个预付式经营领域推广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为解决预付式消费领域难题提供金融方案。截至11月末,深圳市已有857家商户接入数字人民币预付平台,使用客户超7300人次,监管资金超1410万元,是全国唯一开展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规模化应用的城市。

基于深圳的创新和先发优势,狄刚建议,继续扩大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场景,拓展和提升在各行业企业资金结算和款项拨付、地方公共事业、财政税收、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覆盖率;同时,加快构建多层次智能合约生态体系,支持更多深圳产业平台、专业机构加入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体系建设,加快配套场景研发落地,构建数字人民币供应链融资平台,为深圳数字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金融平台支撑。

最后,深圳拥有较强的数字人民币前沿技术创新实力。在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过程中,深圳本地的华为、VIVO、OPPO、荣耀、腾讯等多家科技企业均参与了相关前沿技术创新,包括品类丰富的硬钱包系统研发,双离线交易模型和全球首个无网无电支付体系设计等。

在他看来,深圳应持续发挥数字人民币技术创新优势,助力深圳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他建议进一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扩大无网无电支付在公交地铁领域的推广范围;同时,发挥深圳相关企业科技创新优势,在新型通信技术、信息安全、隐私计算、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等数字人民币技术生态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推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目前各国法定数字货币竞争持续加剧,为保持先发优势,也请深圳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支持,为深圳建设全球法定数字货币应用示范高地奠定坚实的基础。”他表示。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